查看原文
其他

西大“红桅杆” | 树思想旗帜,引航前行方向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2024-04-25

落日熔金,斜穿进教室的阳光镀在正在听讲的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紧紧盯着讲台上的宣讲者。宣讲者眼中闪动着光亮,轻轻挥动的手臂在窗外树影的掩映下,与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在空中穿连成一道桥梁。

这是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在中小学宣讲时经常出现的场面。近年来,从各个学院,到中小学课堂,再到周围社区、陕西省档案馆、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渭华干部学院等等,到处都活跃着“红桅杆”的身影。





秉要执本  丝丝入扣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思政宣讲进入中小学课堂愈发重要,也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紧合时代主题,一方面注重党的思想引领,另一方面紧扣育人规律,激发学生潜力,希望能够实现推进成员思想升华,推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

(社团共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中小学进行的宣讲活动,给2022级的刘天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提出,“现在从小学阶段起,就开始拓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如何使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学生理解与掌握晦涩的理论,成为“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的成员们应对的一大重点。“首先,趣味性是侧重点。”面对受众群体的低龄化,社长李晨鹿介绍说,大家在备课过程中,会相互交流,在实践中增加一些新的互动方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找到深入浅出讲解理论的平衡点

“对小学而言,更多的是启蒙。”“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指导教师刘娟介绍,小学生受理解能力限制,很难将抽象的理论内化,宣讲者试图“在他们心底埋下一颗小小的红星种子”,使其切身感受党为国家带来的变化;对于思想稍成熟一些的中学生,更注重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宣讲者引导学生认识“成功与否不一定靠成绩定论”时,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岗位不分高低贵贱,都是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团在西大附小宣讲)

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社区和樱花路社区、韦曲街道府北社区和靖宁路社区建立“大学生理论宣讲实践基地”,为社团深入社区群众开展理论宣讲搭建了良好平台。“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在街道社区的多次宣讲实践获得了社区干部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也使社团成员切实带着所学真知深入到群众中去,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社团在社区宣讲)

此外,社团成员多次赴长安区西北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开展“思政宣讲进课堂”活动,在西北大学附属小学、长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为内容讲授思政课。在此基础上,社团同西大附中、西大附小、长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等中小学建立长期联系,进行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定期宣讲。西北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德育副主任孙丽芹介绍说,社团为同学们开设的思政宣讲课程已成为特色课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起到较好的思政教育作用。“宣讲的同学都很认真备课。”授课过程中,宣讲者非常注意和学生互动,宣讲内容也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时事热点,“把理论真正融入学习中”。

(社团在西大附中宣讲)




递薪传火  倍道而行


1930年,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这样形容中国革命的高潮快要到来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支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诗一般浪漫的语言也深深打动了老师和同学们,以“红桅杆”来为学习社团命名。

“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成立于2004年5月,现分为理论学习部、媒体宣传部和宣讲团三个部门。社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秉承我校“公诚勤朴”校训,始终以学习党的经典理论,宣传党的先进思想,实践党的人文关怀为宗旨。作为“红桅杆”的中坚力量,宣讲团积极有效地开展社团日常对外宣讲交流活动。

(社团开展宣讲交流会)

“学院与老师的引导与监督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2022级的杨瑞洁真诚地说。与学院的学科特色相关,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平日里经常请一些专家或其他社团分享交流,不断提高社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搭建平台,刘娟介绍学院“更鼓励学生走出去进行实践”。准备过程中遇到较难解决的理论问题时,老师们总会及时伸出援手,提纲挈领地给同学们指出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面向“红桅杆”社团的学术讲座与学术前沿报告也为社团成员创造了独有的学习条件。

“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目前社团一共有63位同学,其中党员46名。2022年以来,社团党支部获得“西北大学先进党支部” 荣誉称号,并入选西北大学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

(社团党支部与教工第二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我感觉宣讲时‘抬头率’变高了”“工作经验明显提升”“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和对全人类自由的追寻”……借助“红桅杆”这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社团成员在教学相长中,个人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作为跨专业的学生,2022级的杨瑞洁和刘天霖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逐渐提升了自信心和工作能力:“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把党的理论和我们原本的学科学习结合在一起。”

(社团在外国语学院宣讲)

“2014年校特色集体创新奖”“2015年活力团支部”“2015年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2016年社团主办刊物被评为“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基层优秀项目”,2016年12月被陕西高校共青团评为“百佳活力团支部”,同月又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022年年荣获西北大学“疫情防控先锋团支部”;2023年荣获西北大学“活力团支部”,《“青言青语”欢庆百廿西大,“桅杆远航”奏响时代强音》在西北大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社团品牌活动中申报项目被评为校级重点项目,同时建立在社团经验基础上,申报厅级项目……“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所取得的一连串荣誉,都见证着“红桅杆”正在一步步打造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更内化成每一个成员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社团在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宣讲)

将红色的旗帜展扬在大中小学的课堂,将青春之火燃烧在基层社区。“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以充沛的热情与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将继续坚持“自学+领学+连学+互学”机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9所高校offer,直博清华大学 | 不做刻板“理工女”,做多姿多彩的西大女生
致敬中国军人
26项!西北大学高水平科技成果遍地开花
西北大学古生物团队Science发文:云南虫不是脊椎动物
数学史家曲安京|痴迷“好玩”的学术顽童
西北大学5项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 马智浩

编/ 邹一方 盖立杰 责编/ 魏梦鸽




为西大“红桅杆”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