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驻留 | 艺术行动的“落地”:进入与改变

A4am A4am 2022-11-24




与其他驻留艺术家不同的是,驻留策展人Antonie Angerer(德)和王竹馨带着自己的话题来到成都,密集地参与到本地的相关讨论中,呈现出当代艺术实践中不同的“在地化”面貌。


在A4美术馆7月1日的圆桌讨论:“如何制造一个‘项目’:空间、城市与人的协同效应”中,她们与川渝地区一些有经验的项目/空间实践者,从各自的角度回应了“地方”与当代艺术实践的问题。她们的另一个长期调研项目——“南方女权”,也在成都有新的发展。我们尝试析出两位年轻人对成都的“进入”在她们自己的项目和计划中的位置,以及与成都本地话语环境的关系。


Antonie在圆桌会议上,摄影:麓湖·A4美术馆

 



7月1日的圆桌会上,倪琨(器空间,重庆)尝试回应现代艺术在地化这个问题,将宽泛的“亚洲”作为西方的“他者”,同时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现场来提出,他们有过一系列关于在“亚洲”这个“现场”生成自己的当代艺术逻辑的尝试,比如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回答全球化和大资本背景下的群体的流动与共生。Antonie则是以另一种方式在落实她对艺术机构与地方的关系的理解。


柏林的艺术空间地图,感谢艺术家供图


A4:你如何看待艺术空间/项目与城市的关系?

Antonie:我们的项目空间(i:project space)位于北京中心的一个老胡同院子里,我们特意避开独立的艺术区而选址在一个寻常的社区里,在我看来,艺术必须同它所在的城市和人对话。这不仅是对城市及其不断变化的反思,也是我们在现实环境中的艺术实践。现在我们非常融入当地社区,而邻里也成了我们艺术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A4:谈谈你印象中的柏林、北京和成都三个城市,它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关系?

Antonie:三个城市都历史悠久,并深远地影响着艺术和周围的城市。但谈到独立艺术空间场景时,我认为北京和成都可以从已有的针对新兴和成熟艺术家的展览平台的多样性学习一二。柏林不仅有生动的项目空间,而且有许多基金会资助非营利性的艺术项目和艺术家。另一方面,我认为柏林的空间可以借鉴中国各级机构反思自身职能和结构方面的开放性。我相信像我目前进行的这种知识交流最终会迎来双赢局面。

 

A4:运营这个空间带给你最棒的经验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ntonie:创办一个像i:project space这样的艺术空间最棒的是能和全世界令人惊艳的天才们合作,并对当代的现实进行反思。这个空间能包容很多想象。运营一个独立艺术空间最艰难之处,当然在于寻找维持其运行的资金,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权力控制项目的自由度和话题的灵活性,这让所有努力都变得值得。

 



四川大学美术馆的熊宇老师从艺术的生产和深化的角度提出了“在地”与当代艺术的关系,通过案例呈现了现场创作的生命力(对馆藏/艺术品流通体系的补充)和弊端(浅、平庸)。地方可以成为艺术家生成新创作模式的催化剂场所。但艺术家如何反馈自己对社区问题的独特思考,是需要继续讨论和实践的。


“100公里”项目的召集人张晋则介绍了他们基于“地方”的行动对艺术家的唤起与艺术家在其中的成长。作为临时实验共同体的100公里源于川渝两地艺术家非常实际的生存经验(懈怠),艺术家在时间带来的焦虑中从空间出发重新开启自己的工作,“地方”(或称为“地点”更合适)作为田野或容器或异物,激发出一个不断打破惯性的工作机制。


作为策展人,Antonie对于艺术的生产和深化的回应十分有效:“项目应该从与艺术家的对话开始,而不是从策展人的概念开始。”

 



张晋还提到在“100公里”实践中对模糊和不完美的接纳,同时涉及艺术家与作为对象的环境和作为展场的环境的适应,并从这个角度探索如何拓展当代艺术实践的边界——更快节奏的展览,更多元的空间,艺术家之间松散的连接等。


Antonie和王竹馨对“边界”的回应则呈现为,一边在空间运营中着力深化艺术空间与社区的连接,一边参与“概念”的书写,比如将女性/女权和南方作为锚点,研究其作为与男权、北半球、北京等对应的范畴,如何激发其更为多样性的社会实践,使不曾发声的可以发声。

 

“南方女权”的相关材料,感谢艺术家供图


A4:在成都的这部分调研在你们的整体计划中的位置?

Antonie:成都是我们研究“南方女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女权”试图为围绕亚洲、澳大利亚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女权主义艺术实践创造一个新的讨论平台。自2017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女权主义这个术语和女权主义艺术实践,因为成都以其独特性而著称,女性在这里有较高的地位;另外,我们要强调的是,在讨论“性别”和“女性主义”的定义时,一个更为多样化的话语环境非常重要。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女权主义”的定义和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所以“南方女权”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凭借这些多样性来挑战其西方原型。在成都进行这项研究是鼓舞人心并富有挑战性的,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Antonie和竹馨与受访者会面,摄影:麓湖·A4美术馆

 

A4:“南方女权”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倾向于将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还是“女性主义”?你自己倾向于哪种?

竹馨:我之前也觉得女性主义比较好,会避免“权利/权力”模棱两可带来的“误解”。但是逐渐地我意识到,不管哪个意义上的权,为什么都是不可谈论不可占有的呢?这不仅仅是两性对立,其他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也不被允许谈论“权”。所以我开始觉得有必要大声地用这个字,去挑战现在占据着“权”且希望ta们的权威不被动摇的那一方。

 

A4:相应的,你们认为“男权”的基础是什么?或者说,要改变现在的权力结构,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竹馨:要改变,就要先让更多人认识到许多渗透进日常的偏见和不平等吧,就是要认识到一些隐性的、尚未得到讨论的压迫。另外应该需要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彼此信赖凝聚的女性社群,在内部有一些感性的表达,像女书地区写词唱歌诉说自己的感受那样。

 

A4:你们的计划名为“南方女权”,成都算是南方吗?

竹馨:算吧。南方女权本来的用意除了是真正的南方,也有一层去中心化的意思。



2018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

自2013年4月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活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


支持机构

Supported by

关于麓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原A4当代艺术中心)是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创办的一间专业艺术空间,2016年迁至成都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7月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盈利美术馆。美术馆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设计,美术馆内部由DesignARC设计,教育中心及图书馆等综合空间由国内新锐设计师李道德设计,由创始馆长孙莉担任馆长至今。美术馆聚焦国际国内前沿艺术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新媒介艺术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与现场实验,扩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关注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活化及推动艺术家的实验创作,透过丰富多元的公共教育与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

麓湖·A4美术馆持续每年举办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艺术家个案研究”、“国际驻留艺术家项目”、“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等项目,同时关注儿童艺术教育,每年举办年度项目iSTART儿童艺术节。在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不间断地引入并研发各种讲座论坛、实验演出、艺术家工作坊、影像放映活动等系列公共教育项目。场馆专设三层独立展厅,公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展演厅、儿童教育中心、驻留工作室、艺术品商店、艺术咖啡等空间,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的艺术服务。美术馆希望通过与国内国际的深度艺术合作,系统性的学术及教育建设,搭建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