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驻留 | 各自的基底:强结构、模糊概念、假设
与5月的感觉稍有不同,7月开始驻留工作的林钟恩和Matteo Biella的思路很快便呈现了出来。Matteo的二分法和钟恩对超越(词语或政治地理的)边界的考察一开始就很清晰地被描述,然后在此描述的基础上克服困难、渐次展开。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工作目标和方法,没有超出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能力范围,所以相对易于描述;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中国对他们两位来说都不算是“全新的语境”了。
这一回的小结中还将引入美术馆的位置,在经历了前三个月的参与和观察之后,我们也可以开始反思机构介入艺术家工作的方法。今天要并置的是驻留艺术家、驻留策展人和美术馆,聚焦的是“研究”方法,我们(粗暴地)归纳出三种展开研究的路径:以纯逻辑为基础,Matteo会得到稳固的结构;从边界出发,钟恩可以揭示新的意义;从假设出发,美术馆期待对一个群体有更精确的认识。
到成都之前,Matteo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并完成了一个驻留项目,这样算起来,他到中国已经半年多了,所以他已经看到了很多长得一样的房子,“在意大利我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建筑拷贝”,他称它们为“复制粘贴”式建筑(Copy & Paste Architectures)——这就是他要在成都展开的主题,当然,并不是要呈现这些建筑的单调。
“你要进到建筑里面去看,去走走它的楼梯,感受建筑的生长;去到房间里,感受它们功能的交互。”
复制粘贴建筑举例,感谢Matteo Biella提供图片
上海的工作使Matteo从“怪异的建筑”里提炼出对立关系和韵律感,这次在“复制粘贴的建筑”,除了作为“怪异的建筑”的对立面,或“背景”(用Matteo的话来说),他也从中看到秩序美。
Matteo用二分法处理后的“奇怪的建筑”,感谢Matteo Biella提供图片
原材料依旧是废弃的滑板,Matteo是个skater,带轮子的木板在他脚下变得灵活又有趣,他很清楚滑板的每一寸价值。在上海工作时,他在一家滑板店用几块到十几块不等买了三十多块废旧的滑板,有些出现裂痕的板子老板直接免费送了他。Matteo刮掉这些滑板表面酷炫的图案,原木和最亲近的一层色彩显出来,水洗后,留下柔和。被拆卸和刮洗过的滑板变回了木头,显露出它原生的木纹——这是Matteo想抓住的——枫树即使失去所有功能,仍保留着的最好的那个品质,就是美本身——另一处二分法的应用。
Matteo处理过的旧滑板,感谢Matteo Biella提供图片
通过与他的对话与工作,能感受他作为建筑师出身的背景,极富条理与逻辑,还有喜欢纠正发音的一点点偏执。依靠同样的执着,这些被Matteo通过高铁带到成都的木板,最终将被切割、细分、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在我看来,真的是“复制粘贴”理论的直接回应。
林钟恩在2011年的冬天已在云南经历了生死,那是一个中韩艺术家和策展人合作的短期驻留项目,钟恩在中国待了15天。“看起来很冷啊”,我看着他们当时的照片。她说“Almost die”。而死总是连接着新生。
“旅行和生活很像。我们在生活中也偶遇珍贵的关系。而2011年,我和他们一起体验了旅程和人生两者的本质。”
2011年《漂流记》的路线,感谢林钟恩提供图片
两周的旅程留下珍贵的记忆和关系,以及一个名为“漂流记”(Two Weeks’ Vacation,取自Jules Verne的小说Two Years’ Vacation)的展。钟恩目前筹备的展览也跟“漂流”有关,2011年漂流的是人,这一回更关注物:
“当今世界,物的流动非常普遍,它们大多数是因为经济价值而流动,但我认为物在超越其经济(交换)价值的流动中可以发生能创造出新意义的事,(创造新意义是艺术的所有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种),所以我想关注这个“新意义”的生成。”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几乎只关注经济层面的价值,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单是经济,也包括我们的政治、文化、城市、生活方式等等。不过我感兴趣的是有着更有趣的不同观点的艺术家,希望能在我的展览中呈现他们的作品,他们会为我们看待边界和物的流动提供不同的视角。比如我之前在印度尼西亚遇见一位研究‘金日成花’(因为多年前作为印度尼西亚送给朝鲜的建交礼物而被如此命名)的艺术家;我还计划去日本冲绳,因为冲绳有一位艺术家,他将从韩国海岸线飘到冲绳的废弃烧酒瓶子做成美丽而脆弱的玻璃艺术品,非常美丽。”
美术馆最开始尝试依托一些关键词来理解“他者”对我们的体验,但根据惯例,“他者”的回应总会让我们不得不转换路线。比如“震惊”,我们预想的震惊应该发生在生活习惯或自然环境层面,但钟恩和Matteo的震惊,包括之前的驻留访谈中艺术家们对震惊的理解,其实都日常而个人化。
7月的走访,供图:麓湖·A4美术馆
比如钟恩和Matteo刚来成都就遭遇了我们50年一遇的大雨,驻留公寓楼下的积水齐腰,绵延了三天,成为他们在成都的“震惊”初体验。
钟恩:“那天我们像游泳一样涉水回家。A4美术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发给我一张石雕的动物的图片,据传是成都深埋地底几千年的镇水神兽。这大概是个玩笑,但我知道成都确实有关于治水的辉煌历史。后来我参观成都博物馆也了解到, 这个城市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有效的治水工程之上的。成都人一直以此为荣。”
Matteo:“我抵达成都的第二天,这个城市就遇到水患,让我震惊的不单是大雨和积水,而是3天后,当其他区域的水都退去后,我们在四河的公寓外面的积水还在。”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从业者的工作本身就常常与“文化”的差异或问题相关,所以他们的震惊极少发生在这些层面,好像生物学家极少被显微镜下的图像震惊,而更多与身体/感官受到的刺激直接关联。所以再比如,与暴雨一样让钟恩和Matteo震惊的还有成都的食物。
钟恩:“最让我震惊的是,成都的食物都很好吃,在这里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从美食文化中获得巨大支撑,我已经可以想象我回到韩国后会多么想念这里。”
Matteo:我学会了区分“麻”和“辣”。
撰稿:周莉娟、刘晋余
编辑:Willyi
设计:Tinge
本期驻留艺术家介绍
2018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
自2013年4月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活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
支持机构
Supported by
关于麓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原A4当代艺术中心)是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创办的一间专业艺术空间,聚焦国内外前沿艺术发展,致力推动新媒介艺术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与现场实验,扩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关注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并推动艺术家的实验创作,透过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A4持续举办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展览,同时关注儿童艺术教育,在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不间断地引入并研发各种讲座论坛、实验演出、艺术家工作坊、影像放映活动等系列公共教育项目。A4希望通过与国内外的深度艺术合作,系统性的学术及教育建设,搭建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