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驻留 | 林钟恩:越出边界的方法很多,双鱼座是十二宫的最后一个
林钟恩认得一些汉语词,尤其是古汉语词,并有她自己的组词法。看到“你别鼓吹些歪门邪说”,她(忽视英文翻译)读“don’t drum”,百思不得其解,去喝水,她把冰冰乐认成冰冰东,然后重复念了一下午。
2017年她在首尔策的展叫Immortal Makeshifts,她说中国古代兵法里有个“临时变通”,makeshift就是“临时变通”的意思,但一时难以从被她自己shift过的典籍中翻出这个词出自哪家兵法。我不懂兵法,找到《烂柯经》里有,棋法和兵法差不多,我们权当它就是——这是“makeshift”(误)。但我又认为“权宜”更好,于是我们因为各自认同的中文传统不同,在词语使用上发生了分歧,所以这个关键词将一直以英文出现——这是“全球化”(大误)。
“你别鼓吹些歪门邪说”,郭俣:《假现场》,“过隙”,四川大学美术馆,2018
林近几年的研究,包括她来成都的目的,都围绕全球化、边界等时下流行的大词。驻留艺术家公寓附近有一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招牌,她指给我看:“我觉得很有趣,成都是一个内陆城市,但它在努力成为一个边境,在‘一带一路’上争取重要位置,并将要修建全世界最大的机场。”意思是,成都是一个因为科技发展而边境重新被定义的样本;于我而言,林的理解则是我生活的地方被放到“全球化”眼光下后呈现何种面貌的样本。林勤于思考并乐于分享,我因此获得不少这样见微知著的样本。
林钟恩拜访艺术家唐可的工作室,他们2012年冬天在云南的一次为期两周的驻留中认识,图:麓湖·A4美术馆
另一个有趣的方面是,她能以她的方式抵达每个原本陌生的人,比如她编了一个前世今生的故事把美术馆所有和她说过话的人都框进去,并将此行的意义提升到了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
你前世是毛延寿,因为你的照片里人很丑,而且你是故意的;F前世是不给你行贿,被你故意画丑,然后嫁给匈奴的王昭君;S是本来可能被嫁到匈奴的正牌公主;C是一本漂亮的书,是邓椿的书;我(指她自己)是你养的熊猫,因为F不给你行贿,你赚不到钱,我吃不到嫩竹子,所以我吃了邓椿的书,所以我今生要研究他的画论,还要到成都来,还那么喜欢吃竹笋。嫩竹子是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所以你今生要努力工作,找到很多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并介绍给我。
林钟恩在悦来茶园看川剧,演的是“毛延寿奔藩”,图:麓湖·A4美术馆
这个故事在8月中旬我们在悦来茶园看川剧时初具雏形,那天正好演了“毛延寿奔藩”;萌芽则是7月初,去川大美术馆,她从沿途路牌上认出了“双流”,有点兴奋,她的学位论文是研究邓椿的《画继》,邓椿就是双流人。类似的兴奋还发生在去铁像寺水街的路上,她认出了“益州”,“这里古时候是益州?”“也算是,但是古时候的益州很大”,我想在虚空中假设一个地图,把大小和方位比划给她看,“这是现在的成都,这是益州”。不过其实也无所谓,她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不是建构在正统的历史和地理的格式之上,而是从某些个人或著作出发,因着每个人和每个著作在主体记忆中的位置和分量,每个地名和每个人名占据的方位和大小随之变化,所以邓椿会出现在王昭君的故事中——这是“Makeshift +全球化”。
Immortal Makeshifts, 2017, Seoul Art Space Mullae(Seoul Culture foundation), 首尔,韩国。图,林钟恩
在谢帆的厨房做饭的那次林纠结了许久要不要买进口食品超市卖的速食年糕,“这很全球化不是吗?”。但最后用的是我们在菜市场买的年糕,炒过以后变成了糊糊,但味道(据说)和韩国是一样的。林做了三个菜,九折板,年糕,煎。九折板来自宫廷,煎来自家庭,年糕来自电视剧,后来我们还叫了炸鸡外卖,当然有啤酒。“我们一般用芝麻叶,但我猜很难买到芝麻叶,好像只有韩国人爱吃芝麻叶,也可以用紫苏叶代替。”她说,“紫苏叶日本人常用,日本人不太喜欢芝麻叶。”
为了准备盘斋计划 X A4美术馆的晚饭,林钟恩在菜市场买菜,图:麓湖·A4美术
林最早的比较研究在东亚三国间展开,“在很大的相同里面找细微的不同”,去了一趟印度尼西亚以后研究路径都变了,“我们不可能变成他们那样,他们的共同创作真的不分彼此,我们的总是能看出单个单个的艺术家。”南亚成为东亚的另一个他者,东亚三国重新成为“一个”文化圈。这是艺术实践的一种越过边界。
无知的想象力——全球化和地域性/In-Between: Misunderstanding and Imagination——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sm,盘斋计划X A4美术馆
所以在谢帆厨房的party主题是“in-between”——越过边界后你所处的状况。只有“in-between”处能储藏人类的immortal部分:越过已有知识的边界后,想象才会发生,呈现为误解或makeshift,或其他,是人类文明中符号无限增殖的动力。
“你喜欢把人事物放进用符号系统。”
“是的,我们需要象征。”
林钟恩拜访艺术家舒昊的工作室,舒昊正在介绍他画的成都的每一天的天色,图:麓湖·A4美术馆
2007年林做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转换成简体中文写作“仿画论”,其核心不是一本教人怎么做假画的书,而是一本假的艺术评论,不用符号学家擅长的仿讽,而将文字还原成视觉元素。这是艺术实践的第二种越过边界。她使毛笔用伪造的中文写了一本书,目录仿照中国古代画论,有源流、画家、画法、杂说、补遗等等。写的是自己熟悉的韩国当代艺术家,封面是因为身在威尼斯双年展而无法出席的另一位(韩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做旧,放玻璃罩里。
“仿”在韩语里谐音“傍”(现代汉语里也没有差太多),读起来有说话时斜倚在传统上的感觉。
“倣畵論”,2007,Ssamzie Space,首尔,韩国。图,林钟恩
越出边界的方法很多,双鱼座是十二宫的最后一个,不管象征什么,都必须转化了。在成都的最后几天,林下午与在地的朋友依依惜别,上午赶稿,赶稿一贯艰辛,她说,只有爱它们——指的是写作的对象。
本期驻留艺术家
撰稿:周莉娟
编辑:Willyi
设计:Tinge
关于麓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原A4当代艺术中心)是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创办的一间专业艺术空间,聚焦国内外前沿艺术发展,致力推动新媒介艺术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与现场实验,扩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关注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并推动艺术家的实验创作,透过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A4持续举办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展览,同时关注儿童艺术教育,在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不间断地引入并研发各种讲座论坛、实验演出、艺术家工作坊、影像放映活动等系列公共教育项目。A4希望通过与国内外的深度艺术合作,系统性的学术及教育建设,搭建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