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堂线下活动|五月熏风:体悟“雪龙”探索精神 分享量子论语之奥义

2017-05-17 袁琭璐 李念 文汇讲堂



文/文汇讲堂袁琭璐


五月熏风,心向往之。作为文汇讲堂人文解读“四大未知疆域”(太空极地深海网络)系列讲座之极地专场的系列活动,5月13日,通过微信报名并筛选的50名讲堂听友集体前往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登上期待已久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参观学习。此次活动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办公室与文汇讲堂工作室联合主办,讲堂搭台、策划,听友自助实施、自由分享、自觉学习是此次线下活动的特色。


停靠在外高桥码头的“雪龙”号


认知“雪龙”号,感受不断探索未知的“雪龙”精神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艘可以破冰的极地科考船,它多次承担南极和北极的考察任务,今年4月刚完成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任务凯旋归来。红白两色、争相辉映,停靠码头的“雪龙”号鲜有南征北战的沧桑感。在三副的带领下,讲堂听友一行人观看了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的汇报纪录片,并相继参观了会见厅、陈列室、船员和科考队员生活舱、驾驶室等,全方位深入了解了“雪龙”号的科考、生活条件设施及我国的极地科考史。


讲堂听友沿着舷梯登上“雪龙”号


沿着舷梯登上“雪龙”号,舷梯直达二层甲板。走进生活区,地上铺着墨绿色的地毯,走廊两侧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南极风光照片。结合其中的南极地图,三副为听友详解了中国在南极建立的四大科考站的地理位置、科考航行路线、与美国的竞争态势等诸多颇受关注的问题,并接受听友们接踵而来的提问。


迈入位于七层顶层的驾驶室,呈现在眼前的是环状的大幅玻璃窗,整个驾驶室拥有360度的全视角,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晰看到“雪龙”号四周海面的情况。“驾驶室内装配着‘电子海图’和指引航向的‘船上指南针’,‘雪龙’号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而三副对破冰船破冰能力与抗冰能力区别的答疑也在一定程度上纠偏了大众以往的错误认知。


此外,“雪龙”号还拥有580平方米的实验室,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乒乓房、游泳池、篮球场、桑拿房等多功能休闲区。


“雪龙”号内部共有七层


三副为讲堂听友介绍详解了中国在南极建立的四大科考站的地理位置、科考航行路线、与美国的竞争态势等诸多颇受关注的问题


“雪龙”号承载和积淀了几代极地人的梦想和实践,见证着中国极地科考队员们和船员们吃苦耐劳、艰苦卓绝的精神,而“雪龙”号历经困境迎难而上、勇于破冰、追求科学、不断探索未知的“雪龙”精神,也给了全体参观人员极大的震撼和启迪。据悉,“雪龙”号并未完全对公众开放参观,但随着中国极地事业的蓬勃发展,公众对它的兴趣日益浓厚。


“雪龙”号内部陈列室


在七层驾驶室,听友围聚着三副,听其解说“雪龙”号日常驾驶情形即两人一班,6小时轮班制,及船体抗冰能力。


容量满格,听友你论我谈,分享智慧


这次“雪龙”号参观也是文汇讲堂听众线下活动日。


往返途中,多主题的分享让众人的头脑和心灵变得丰富和强大。生物公司的听友陈俏梅刚从美国参加完女儿的研究生毕业典礼,她分享了对美国精英教育及公民素质的感想;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的陈中凯在阅读了《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一书后分享了南极科考英雄的精彩故事;航空公司的朱稳根介绍了国产大飞机C919并展望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热烈的互动也凸显了众人对新破冰船和国产大飞机的关注和期待。


听友陈俏梅分享了对美国精英教育及公民素质的感想


听友陈中凯在阅读了《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一书后分享了南极科考英雄的精彩故事

听友朱稳根介绍了国产大飞机C919并展望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结束了“雪龙”号的参观,文汇讲堂核心俱乐部会员、《论语》学习小组及部分听友继续开展线下专题交流,本科主攻物理专业的大学老师杨国平以精简的PPT演讲带大家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据悉,量子物理是他即将开设的一门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苟东锋从《里仁》篇第五章出发,探讨了《由“富与贵”说儒家的仁》,在分享如何读《论语》的同时提出了在当下如何理解“富贵了还要有仁,而贫贱还能安乐”。众人不仅获得新知,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不仅是一趟探秘极地未知的旅程,更是一次学习和升华的过程。


结束了“雪龙”号的参观,文汇讲堂核心俱乐部成员继续线下交流

文汇讲堂“日读《论语》”学习小组成员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趟探秘极地未知的旅程,更是一次学习和升华的过程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习主席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举行会谈,深化南极科考、天文观测、生物科技、空间卫星等科技领域合作。而通过此次活动,听友们亦以追求科学、勇于探索的“雪龙”精神认识未知疆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神秘的量子世界。1人前往,“1人+”返回,加的是每个人对极地事业的深刻认知、是彼此间的友谊和精神交流,这也是以“搭建互动平台,培育说理文化”为宗旨的文汇讲堂希望带给听友的最大收获。


讲堂论语小组在“雪龙”号前合影


原创诗《雪国的龙》

作者: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生侯志伟


穿行在雪国的龙,

此刻静卧在初夏的暖阳。

 

站在近旁,

依稀所见,你的身躯披着冰霜;

似乎听闻,加冰的浪拍打着船舱嘎嘎作响:

陆缘的冰间,

西风带的浪里,

还穿行着你的倔强。

 

抚着你额首的凹坑,

掠过你腹侧的划痕,

那可是与阿尔戈斯搏斗的应证。

 

站在近旁,

似乎听得你的低吟。

就是这苍虬的身躯,

更是那火热的朱红,

托举着冰穹上的昆仑。

 


活动集锦

文汇讲堂听友参观“雪龙”号全家福

“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

听友观看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纪录片

运送补给的“雪鹰”号直升机

中国南极昆仑站开站仪式

在“雪龙”号至高点远眺港口

听友认真聆听三副的讲解

文汇讲堂核心俱乐部会员在“雪龙"号前合影


杨国平以精简的PPT演讲带大家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苟东锋在分享如何读《论语》的同时提出了在当下如何理解“富贵了还要有仁,而贫贱还能安乐”。


听友们被量子世界的奇妙所吸引


相关链接:

110期主讲精华版|杨惠根:南极利用,中国与世界分享发现

110期极地专场|现场对话和线上互动:如何度过南极极夜?从南极可看火星生存?

讲堂直击|110期现场精彩互动先睹为快《南极VS北极:冰世界的中国梦》

讲堂专访|第110期主讲嘉宾杨惠根:守望极地的“追光人”

讲堂报名|第110期:杨惠根/杨剑《南极VS北极:冰世界的中国梦》

110期极地专场主讲精华版|杨剑:参与北极治理,中国科技率先破冰


现场拍摄|讲堂听友刘云烨、周洲、刘莉、项玮、于锐、石瑛等

微信编辑|袁圣艳

 




wenhuijiangtang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