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新著先睹④|孙甘露:思南馆中,和唐朝杜甫一起吟诗过腊八节、冬至小长假
栏口词
文汇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13期,汇聚了23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各科领军人物。栏目“嘉宾新著新睹”,选取部分学者、嘉宾,刊发他们今年年内新著的序和精彩摘要,展示学者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视域,凸显丰富多彩的学术成果和文化自信。栏目从10月16日起至2018年春节。
继感受了江晓原的科学评论“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冯俊总主编的向外国人介绍国情的多语种版本中“怎样的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员”,吴新文描述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近百年后,今分享由作家孙甘露(文汇讲堂第81期嘉宾)主编的思南读书会嘉宾演讲录《在思南阅读世界》第二辑序精选及其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红对谈的《杜甫和他的节日诗》,让我们坐拥思南遥看世界。
《在思南阅读世界》,主编孙甘露,责编薛羽,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出版,75元;《在思南阅读世界》第二辑,主编孙甘露,责编张允允,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75元
序精选
以阅读之名,换个方式看世界
2017年2月25日,《思南文学选刊》创刊问世。转眼三年,思南读书会创办之初的那个晴朗的冬日犹在眼前,而时间更往前,则是不经意间的无数细微的小事,使今日备受关注的这一切逐渐呈现出来……
2011年,上海书展开始与各出版社合作,邀请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学者出席上海书展新设的国际文学周活动。两年之后的2013年,基于完善国际文学周活动现场效果的考虑,将文学周活动频次最密的作家对话放在了思南公馆举办。
每年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活动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是活动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比如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把在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的经历写进了他的长篇小说《骨钟》,此书的中文版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连续两年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免费刊登形象广告,宣传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这次《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也会在《思南文学选刊》创刊之际,刊登选刊的形象广告,进一步加深中英文学的交流。这些点滴交往多少可以看作是上海书展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切实的成果。而在2016年的上海书展期间,上海国际文学周与“伦敦书展·影像与银幕周”签署了合作协议,自2016年起每年互派作家,并为对方在书展期间安排宣传和交流活动,为进一步增进中国作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了解,宣传中国文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上海乃至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当然,其中也不乏作家签名的爱好者,他们或在盛夏的雨中排队,或在读者众多时席地而坐;这个巨大的城市有多少种人,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活动就会出现他们静坐的身影和晃动的面孔。
每个周六,总有人迈着渴盼的脚步前往思南文学公馆,那里有种看世界看人性的魔力
自此,思南公馆便与书籍、作家、读者、出版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海的出版机构如世纪出版集团及全国各地的多家出版社与思南读书会合作举办了大量的阅读推广活动,思南读书会则在创办一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思南读书会嘉宾的演讲录《在思南阅读世界》。
如今,《思南文学选刊》已经面世,这是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出版人、作家、媒体、企业等方方面面的爱书人一起,这些年间合力为阅读推广,建设书香社会所做的无数事情中的一件;我能够置身其中,参与这服务社会、属意长远的工作,感到十分幸运。
(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 孙甘露)
(袁琭璐选编自《在思南阅读世界》第二辑序,原载于2017年5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孙甘露做客文汇讲堂文学季第三期,主讲《情感与故事》
书稿精选
杜甫的节日诗:透视唐人过节万象
杜甫笔下的节日习俗
《杜位宅守岁》是杜甫在四十岁时所作的一首除夕守岁的诗。“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明天就四十岁了,时间过得非常快。最后两句“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在这样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细节,纵情地喝酒,烂醉是生涯。
上海社科院朱红博士认为在这首诗里,除了描写家庭,还蕴含一种想象,“飞腾慕景斜”,其实杜甫对于人生是有一种展望的。岁末年初往往是我们辞旧迎新的时机,对人生的规划也往往寄托在这种诗歌之中,所以,杜甫的诗歌往往能够在沉郁中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唐诗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提到,古人的过年与现在不同,我们现在经常会讲到阳历、阴历,将旧历称之为农历,其实不完全准确。中国古代的历法其实是阴阳历,朝廷正常的祭祀是按着阴历走的,以月相来记月的。但是农事不能跟着月相走,必须跟着太阳历走,古代也是用太阳历的,太阳历是用24节气,以及通过朝廷颁令的方式,来规定农事需要掌握的时间。所以杜甫还写作了两首诗,一首是《腊日》,一首是《冬至》,腊日就是现在习惯讲的腊八。
2016年2月20日,陈尚君与朱红在思南读书会对谈《杜甫和他的节日诗》
陈尚君认为《腊日》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动的第二年,唐军获胜以后所写的,因此心情比较愉快。其中“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一句描述了唐朝的赏赐,朝廷对官员赏赐口脂、面药,并以“翠管银罂”来包装,十分用心。
朱红阐释了何为“口脂面药”。唐代的时候,不仅只有女性化妆,男性官员也是有润肤的和润唇膏的,并作为正式的贺年礼品颁送给官员。依据唐代医书的记载,口脂和面药,以动物类的脂肪作为一个主要的基础,辅之以香料。翠管,根据考古的出土研究,很可能是用象牙雕刻而成,上面有波镂,以绿颜色为主,比较短,通常用一寸一寸来形容。很可能和现在的口红很相似。银罂也是金银盒,在现在的博物馆,尤其是陕西博物馆里面保存着非常多。
除了《腊日》之外,还有一个《冬至》,其实这组节日都是在一起的。在《冬至》里杜甫除了前面形容自己的心情之外,也讲到了当时的一个向往,“鸣玉朝来散紫宸”。在唐代,冬至和我们现在说的春节、元旦,都是放7天长假的,时间非常长。唐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放假也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往往是春节从除夕开始休息。唐代的元日和冬至都是放前三后四。比如说除夕的话,就是前三天,后四天,从初五开始正式工作的,非常合理。
冬至后105天是寒食,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可以祭祀祖先,普通百姓则在寒食到祖先的坟茔前去上坟进行祭祀。所以唐朝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将寒食扫墓正式归为五礼,成为官方的法定假日,通常和清明一起放三天、四天或七天不等。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在唐代则完全没有祭祀、扫墓的意味,完全是一种娱乐节日。这一天人们可以开新火,食熟食,杜甫说“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就是对这种欢乐氛围的描绘。另一首《清明》中“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说的是举世都在欢度清明,而他自己却因为人生遭遇独感落寞。
朱红则通过《贺正冬启图》介绍了唐代是怎么拜年的。白居易里面有一句诗,叫做逢迎跪拜迟,大家开始不明白,什么叫逢迎跪拜?唐人拜年的时候,右膝是要着地的,唐人平时是不要跪拜的,但是到了冬至和新年的时候,马路上大家见到面拜年时右膝是要着地的,嘴里互道“万岁”,表示万象维新等等。
由此可见,唐朝文化的交融带来了盛唐的气象,所以不仅是佛法西来,也有唐风东渐。所以我们在朝鲜也好,在日本也好,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这些国家的传播和影响。《贺正冬启图》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详细的纸面说明,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细节。
陈尚君介绍了《丽人行》。提到这首诗的原因在于,与现代节日的庆祝民俗——团圆欢聚不同,古代节日大多与去邪有关,所以上巳节最有名的活动就是“兰亭会”,就是上巳,三月三号,唐代很盛,但是宋以后逐渐淡出了。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下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描写的是一个贵夫人的仪容形态。“蹙金孔雀银麒麟”,衣服极尽华贵。“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腰衱就是所谓的裙带。古人裙带飘逸灵动,裙带下配有珠玉。所以古人行走的时候,挂了珠玉就会乒乒乓乓会响。因此,挂了珠玉以后动作要迟缓。“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即说椒房是皇后的亲戚。当时杨贵妃为后,因为杨贵妃的得宠,全家都荣幸。
随后写她们的饮食,“紫驼之峰出翠釜”,“翠釜”就是我们现在讲究的焖锅,用以烹饪骆驼驼峰所做出来的这种美味。“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这是说,用珍贵的犀牛角筷子,但是平时吃的东西太多了,胃口不再,再好的食材,再精致的烹调也吃不下。“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来的官员都是地位很高的人,而且旁边还奏乐。“当轩下马入锦茵”,直接下马就走到宴席的前面,就下来了。后面这两句,是杜甫全诗之中点到要害的,“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就是说在这群人里面,气焰之嚣张,叫炙手可热,你一般人不要靠进去,靠进去怎么样呢?宰相会出来管事。杜甫想要表达当时朝政大乱的状态。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实际上什么都说了,这是杜诗很特别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发现,唐代上巳的诗,实际上是带有一种朝廷与民同欢的色彩。
在艰难困苦中开拓诗歌新世界
杜甫年轻时,生活是裘马颇轻狂,他和李白在一起是狂歌终日的,也是飞扬跋扈的。后来杜甫要去求官,必须放下身段去求人。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安史之乱的发生,唐代一下子从极盛的盛世转向于社会大动乱之中。杜甫觉得有责任为国家效力,但是他职位比较卑微,不太适应官场,于是便离开朝廷,靠着朋友在西南漂泊了十年。
杜甫的诗开拓了诗歌的新世界
《九日五首》最著名的一首诗是《登高》,这首诗也是杜甫名声最大的。这首诗在对仗上叫做工对,非常讲究。那段时间,杜甫离开成都到了三峡,准备入京做官。但是因为身体病重无法走动,所以只好留在三峡。这段时间他写了许多的诗,但主要是对三峡的穷山恶水竭尽咒骂。
《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构成了一种肃清、萧瑟的气氛。虽然景色非常之大,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但是对杜甫来讲,无穷在哀怨。九日重阳应该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而自己却孤身一人、漂泊异乡,体弱多病,这两句把杜甫人生中的哀怨都表达了出来。
陈尚君感慨杜甫一生最后4、5年,主要是在一条船上度过的。但他始终在坚持写作,真感觉到人生不易。杜甫称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他的诗歌描写的是一种人生的失落、无奈,是走投无路时的彷徨、犹豫,是苍老者的一种哀歌。在最极端的时候,杜甫曾把自己比喻为一条狗,“苦摇求食尾”,到处在求别人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杜甫始终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这真是极其不容易的。他的诗可以用宋代初年王禹偁的一首诗来总结,“子美集开诗世界”,杜甫的诗开拓了诗歌的新世界,这是杜甫了不起的地方。
( 袁琭璐摘编自《在思南阅读世界》第二辑《杜甫和他的节日诗》并标题,来源于2016年2月20日第106期思南读书会,主讲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红)
栏目嘉宾阵容(刊发不分先后、继续扩容中,颜色标注者已刊发):
文化社科:赵启正、江晓原、谢宇、彭凯平、季卫东、杨燕迪、文军…
国际:苏格、杨洁勉、刘鸿武、杨剑、潘光、王义桅、冯绍雷…
历史:熊月之、苏智良、郭小凌…
哲学:冯俊、杨国荣、倪培民、吴新文、童世骏、顾红亮…
经济:权衡、陈宪、高帆 …
文学:孙甘露、汪涌豪、戴从容、罗岗 …
(感谢新著责编及所在各大出版社支持!)
相关链接:
嘉宾新著先睹②|冯俊:让外国人知道怎样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员”?
嘉宾新著先睹③|吴新文:中国吸纳马克思主义100年后,中国和世界怎样了?
栏目策划、编审|李念
图片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及网络
微信编辑|袁琭璐
wenhuiji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