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候选人网络投票(教师部分)
提示:点击候选人照片可查询具体事迹
扎根学术。
参加“青藏线列车卫星定位技术及信息传输系统的试验”等项目,亲自带队先后11次奔赴青藏铁路开展我国第一条基于卫星定位的ITCS系统格拉段GPS数据处理、现场验证和测试工作。自主开发了轨道交通控制专用电子地图采集系统和GPS数据验证系统,获2007年铁道科学技术二等奖。
专业求精。
近五年共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获授权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先后负责承担和参加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共主持科研项目21项,参加科研项目68项。
多方合作。
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先后赴马德里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交流和访问,并参加了悉尼ICEAA2010等多项智能交通领域知名的国际会议。
李浥东,男,汉族,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
全面发展,质量并重。
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均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已在国际主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20余项科研项目,承担经费总额逾150万元。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分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在学院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同职称级别中的第一名。
育人为本,紧抓创新。
进行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落实所主持的四项教改项目的教学成果,建设校企联合的国际实验教学中心,大力推进了计算机学科的国际化水平。荣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重视基础教学,三尺讲台献青春
积极承担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和推进“体验式”教学理念,曾获评校优秀主讲教师、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指导的作品曾获国家级2项、北京市级1项。
立足高速铁路,科技创新显才干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交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5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SSCI、SCI论文,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励。参与撰写的专家建议两次获得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副市长张延昆批示。
积极关注交通安全社会问题
撰写了多篇成果要报和专家建议。寻求北京市出租车行业改革的良策,出台专车管理规范,引导传统出租车公司优化管理。
爱岗敬业,铸就师魂。
积极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主干课程教学工作,获得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参加北京市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理工类A组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等荣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多次参与并主持学院青年教学研讨沙龙。
潜心钻研,成绩斐然。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EI收录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科研课题5项,参与30余项。参与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的课题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乐于探索,勇挑重担。
承担包括中国仿真学会离散系统仿真专委会委员与秘书在内的多项社会兼职,担任“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审稿人在内的学术兼职。获得学校优秀工会工作者、院长特别奖等荣誉。
向宏军,男,土家族,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以人才培养为己任。
他是校优秀主讲和教学教风标兵,两次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获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培养研究生已毕业7人,其中2人是校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是道德先进个人。
科研成果出众。
主要研究“智能材料与结构”,发表学术论文37篇,SCI检索24篇,根据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的统计总计被引分别为403次和669次。主持纵向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3项。持续地获得校、市、部和国家级的人才计划支持,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
担任《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教改项目负责人,参与建设的《弹性力学》获批“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曾获得第五届“全国结构力学及弹性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潜心教学创新。
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4门,参与3个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荣获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勇攀科研高峰。
近五年共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项,主持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双百人才计划,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十二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15篇;主编教材3部,并参与多部教材编写工作。
重视人才培养。近五年,共指导全日制研究生20名,指导工程硕士10名,1人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第十一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人获201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滴水之恩涌泉报。他无私奉献,参加学校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暑期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安排参与系所的各项工作,协调和组织党员教师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促进系所的快速发展。
学以致用。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参与多项国家“973”、“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8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审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转化1项,获省部级一等、二等奖等奖励多次。
服务社会。
在江苏仪征市交通局挂职一年,深入地方乡镇企业30余家,协作地方企业签订合同金额400余万元,签订合作协议10余项,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4项,获得授权专利90项,引进省博士计划2人,省“科技副总”3人,柔性引进教授博士16人。
敬业爱生。
平均每年与学生开展深度交流和辅导累计约270人次,对1名重度心理问题学生持续关注帮扶达一年半。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次、北京交通大学优秀辅导员2次,获北京交通大学第一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加强学习研究。
先后完成80多篇学生工作成果总结、要点和交流文章,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各一次;1篇工作经验被教育部相关简报单篇报道;撰写“形势与政策”课讲稿35篇;参与市级及以上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11项,主持校内课题2项,发表文章6篇。
开展创新性、精细化工作。
承办学校基础课论坛累计29次,开展学习讲座40多次活动,覆盖学生4000人次。率先开展无人监考月考活动,先后共组织开展无人监考活动52次;加强学生党建,积极开展红色“1+1”和红色“1+3”活动。
教学成果突出。
主持课题3项,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3部,学术论文多篇,部分研究报告被国家部委的相关机构采纳应用。指导多名学生在人民日报社、国家卫计委宣传司等单位实习并发表相关作品。连续两年荣获毕业生“我最敬爱的老师”称号,获得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等教学荣誉。
最新研究成果走进课堂。
主持北京市教改课题,探讨产学研联合培养全媒体人才的新模式,曾任“北京交大-天智通达移动数字媒体产学研基地”执行负责人。
热心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新浪新媒体峰会等业界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出镜记者工作坊等校外课堂。
梦想教书育人·传递新型理念
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导学生作业荣获2014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课程作业评优佳作奖,提交教改论文被评为“教学创新实验——GIS应用”优秀论文。
专注学术研究·关注生命品质
著有《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并在《Habitat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相关期刊发表20余篇文章,其中1篇SSCI收录,7篇CSSCI收录。曾经主持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获得美国百人会英才奖。
协助成立中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北交大-北卡“区域与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等外事平台建设。带学生赴美参加辛辛那提“Over the rhine工作坊"、美国高校教育联合会年会(ACSP)等活动。
勇于抉择,筑梦南海
取得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发表多篇思政论文,主持两项北京市和校内思政课题。积极参与校区筹建工作,所在的学务管理办公室承担四个部门的大部分职能,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组建校区团委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以培养精英型国际化人才为中心,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心设计表彰大会,充分发挥仪式教育应有作用;充分与老师沟通,走访学生宿舍,认真组织年级大会等日常活动;制订网络舆情管理办法,依托网上“意见领袖”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小组,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完善突发事件时期防控机制、安全稳定危机处理机制;以学生组织为抓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十余支寒假社会实践团支持学生亲身实践。
加强综合协调。
落实办理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折子工程》中承办任务,多方协调、调动资源承办好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城市交通分论坛,配合协调作好李岚清同志来校视察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工作及重要来访的组织协调工作。配合分管领导着力落实《北京交通大学支持附中附小发展工作方案》。
强化管理服务。
强化会议活动的协调管理,整理编发《校领导班子碰头会纪要》。牵头起草出台了《北京交通大学校级领导公务活动礼品管理办法》等,切实规范学校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心系学生前途。
积极联系开拓就业市场,主动走出去推介学校、专业和毕业生,热情服务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改进招聘服务模式,平均每年服务用人单位入校招聘300余场次,高峰期日均接待8家用人单位入校招聘。
爱岗敬业。
在图书馆办公室、咨询部、阅览部三个部门长期从事面向师生的一线服务管理工作。承担“书香杯”和“图书文化周”等活动的组织工作,图书馆数据统计工作,勤工助学、对外宣传、文字组织和党务等多项工作。
善于学习。
高分通过北京市图书资料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连续六届参与组织“书香杯”和“图书文化周”活动。连续完成三个年度的工作报告的编写工作,每稿近3万余字。撰写对外宣传稿件50余篇,起草各类工作文件累计25万余字。荣获“书香杯”组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责任心强。
积极查找资料,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学习的需求。提出完善支部发展党员流程等多项工作建议。被推选为党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获校级工会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
负责全校通信网络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师生,加强自身学习,保障通信线路正常运行。多次参加抢修主干电缆故障,连续奋战18小时,成功处置6次全校通讯网络意外中断的重大险情。
全力付出。
完成后勤集团服务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出一整套质监办法,大胆行使奖罚权力。定期召开同学面对面交流会,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共发放问卷7800余份,有效了解广大师生诉求评价。
与时俱进。
围绕建设“智慧后勤”的理念,制定集团整体信息化工作计划,覆盖服务、管理、节能、安全四大领域,完成22项信息化建设任务,引进电梯电量回馈装置使运转后电梯电量达到30%以上。统一协调各部门工作。2015全年接待来自国家部委、兄弟院校等300余家单位共计1000余人次参观调研,圆满完成接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