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强管理确保公费师范生严格履约

近日,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教育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教育局、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局等接连向社会公开通报公费师范生违约名单,违约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


公费师范生政策在2018年由教育部出台执行,是教育部在2007年免费师范生政策基础上的优化与升级。后来各省相继制定出台了基于本地区的公费师范生规章制度,大量师范类或具有师范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广泛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


各省公费师范生政策内容相似,对录取要求、服务要求以及违约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政策服务年限一般要求6年,对于违约学生,要求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并缴纳一定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支付滞纳金。


可以说,国家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投入了大量经费和资源,对于增强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师资力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如果出现大量违约公费师范生,很可能会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和国家基础教育战略需求。因此,应妥善解决违约问题,充分了解公费师范生违约心理及其原因。


通过对西部某高校公费师范生的初步调研发现,有些学生在填写报考志愿时对政策要求并不十分清楚,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在家长安排下的“被动选择”。有些考生之所以选择公费师范生往往出于现实考虑,家长、学生看到的是政策利益,忽视了应承担的义务。这为入职时或工作期间的违约行为埋下伏笔。


公费师范生违约的原因并不复杂,多数是不喜欢教师职业及工作地域、不能适应教学环境和要求或者有了更好的职业选择等因素造成。


对于违约公费师范生,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培养资金,公费师范生享受了免除学费、给予生活补贴等便利,毕业后就不能违约,必须履行相应的服务承诺。也有观点认为,公费师范生高考志愿选择失误也很正常,可以理解,不应过于苛责。


我们必须重视的是,公费师范生政策体现的是一种契约精神,学生应保持诚信、信守承诺。但同时也应该理性审视,公费师范生作为理性经济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当违约成本低于实际收益时,违约行为很容易发生。这提醒我们,加强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


从根本上说,管理的关键是前置性管理。政府、高校要多措并举,选出乐教、适教,能“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公费师范生的政策宣传。在高考录取前,让学生对政策有清晰的认知,充分了解政策的细节要求。教育部门及委托培养学校务必把风险点向学生介绍清楚;同时,广泛宣传公费定向培养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公费师范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白履行承诺的重要性。


二是加强诚信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契约精神的体现,信守承诺是公费师范生政策落地生效的关键。入学后,高校要定期举办公费师范生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同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于无正当理由随意退出的公费师范生要纳入诚信档案。


三是加强入学后公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对师范专业、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以及到乡村学校任教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


四是改善入职学校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巩固公费师范生的职业选择。学校不仅要制度留人,更要做到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五是完善规章制度,细化进退机制。教育部门和委培高校要对已有的公费师范生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出进一步的论证与修订,例如完善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的考察标准,允许其按照规定有序退出;在校中途有从教意愿且成绩良好的学生,根据退出名额允许其转为公费师范生,并补偿未曾享受到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入职违约的数量。


解决公费师范生违约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家长和学生本人等。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才能有效地遏制违约现象的发生,保障公费师范生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良好运行。


(作者系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17日第2版 

本期责编:雨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