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诱心不动,色惑目不眩
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清官,
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包拯。
但我们可能不了解的是,
为了成为一名清官,
包拯在少年读书时就开始准备了。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在10月16日播出的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节目中,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讲了一个包拯年少时的故事。
因家境贫寒,
他和一个姓李的同学寄居在寺庙里读书学习。
寺庙附近住着一个大财主,
他知道包、李二人学习都很好,
将来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
就很想和他们结交。
他多次请二人到家里来坐坐,
都被婉言谢绝了。
有一天这个财主先备好一桌酒席,
然后派人去请包同学和李同学。
李同学觉得盛情难却,
洗脸、更衣准备赴宴,
这时候,
包拯拦住了李同学。
包拯说,
我们两个都是读书人,
以后是要做官的。
如果今天我们吃了他的饭,
收了他的好处,
将来当我们回老家做官的时候,
一旦这个富人犯了什么事,
他求到我们头上,
我们就无法秉公执法了。
李同学一听,
这道理很对,
于是也没有赴宴。
也正是因为包拯正直自律,
皇帝打破了官员不能在原籍为官的规定,
破例允许他回原籍主政。
事实证明,
后来包拯也确实做到了公正无私。
视频:专家学者解读释义
一个好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标准?
2013年6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引用了一句典故: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赵冬梅教授解释说,
微利就是小利。
孔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是要尊重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
同时还不能贪小便宜,
贪小便宜的人不能达成高远的目标。
“五色”是什么?
五色这个典故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如果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东西摄入过多,
就会损害视力,
损害听力,
还会让人长胖。
所以做人要自律,克制自己的欲望。
主持人康辉
听完赵冬梅教授的解释,
主持人康辉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慎微”为标准
来加强自己的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尤其如此。
思想解读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研究员
如何能够练就立场坚定的
金刚不坏之身呢?
本期思想解读人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黄一兵研究员解读说,
高尚的思想情操,
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
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修炼、锻造。
诱惑并不仅仅只是身处高位才会遇到,
每个人平时都有可能会受到诱惑。
这就要求,
从小事上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微利不为所动,
面对重大抉择才能守住底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10月8日—19日
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
为你推荐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转载编辑:李雨楠 //责编:白晨 // 监制:曹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