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作文题与全国接轨了?看温州名师第一时间精彩解读
6月7日上午,2022年高考拉开了序幕,我市6.09万名学子迎来人生的一场重要考试。今天是高考首日,每年这场牵动全国、全社会的考试,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高考作文,它不仅是整个高考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最高分值的一题,也是最能体现这一代人思想的题。
考生落笔写下千万种人生,字里行间透露着时代的声音,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或许也是唯一能讨论得上的高考题。
高考首场语文考试还未结束,高考作文话题就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讨论。今年是浙江卷最后一年,浙江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就材料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启示,写体验和思考。从记者在温州第二十一中考点采访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还是找到了各自的切入口,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浙江高考作文还是老味道,可写的点还是挺多的”““今年的作文题是关于‘创新’‘人才’的,我觉得还挺好写的,我留了1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结果还剩下十几分钟”“今年创新的主题很热,之前有准备过相关的素材,所以写起来还挺顺的”…… 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说难写的考生,“今年的题和往年的题感觉有点不一样,不知道怎么写”……温州晚报全媒体邀请了张新强、郑可菜、蔡筱慧、何芳海多位名师第一时间对高考作文题进行解读。
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谈浙江高考作文
张新强 温州市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内外知名高考研究专家。
这是浙江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道作文题了。看到这个作文题,第一感觉是:浙江高考作文题与全国接轨了。正如本人前两年预测的一样,浙江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题,正一步步向全国卷方向靠拢,今天终于并轨运行了,就像钱塘江独立流淌了不少时日,终于归入东海一样。自2004年开始,浙江自主命题,至今已经18年,浙江语文命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作文题,“论辩型”成为其显著标志。这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局限,一是形成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间的隔膜感,容易导致“坐而论道”的倾向;二是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文章体裁的写作;三是猜题押题范围缩小,许多学生几乎将“关系型”作文题都试练遍了,还出现了不少专门研究“论辩型”或“关系型”文章的论文,甚至出现了许多套作和宿构的“范文”,使历年来反对套作和宿构的努力付之东流。现在,随着与全国卷的并轨运行,作文就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自身,同时也有利于突破文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猜题押题等问题,同时有利于避免套作和宿构。
如果关注过全国高考语文卷,就会发现,浙江省今年的这道作文题,可以说与2020年的全国新课程II卷作文题有“擦肩而过”的感觉——“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其中的关键词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认真阅读材料后,可以提炼出如下几个关键词:(新时代浙江)青年、开拓创新、(你的)未来(发展)。两道作文题中,“青年”和“未来”两个关键词是一致的。当然,当年的全国新课程II卷规定了演讲的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涉及的是一个广阔的时空;而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则对时空进行了限制:“青年”限于“新时代”“浙江”,“未来”限于“你”的,而且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写。
从材料来看,概说“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和后面所举的95后姑娘徐枫灿、90后青年工人杨杰、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等,以及“……”所代表的更多的事例,说明无论你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什么,都可以有话可讲。这道作文题所涉及的其实是一个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话题——“生涯规划”,这个生涯规划,既要与你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相一致,更要与浙江的未来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相同步。审题的难度不大,但要写得精彩,写出高度,那就与考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了。
如果要论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还有什么“浙江元素”的话,与全国卷相比,题后那条“不得写成诗歌”的要求,算是给作文题留下的一个“浙江印记”吧,但毫无疑问,2023年我省学生语文实行全国统一试卷后,这条“尾巴”也会随之消逝。
郑可菜 温州中学语文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写好考场,考生首要根据命题所给的材料明辨写作要求,分析写作任务,再组织材料、语言开展写作。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尤为重要,因为202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与近五年的命题形式略有不同,往年是以矛盾、相对的观点的直接呈现,而今年则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其具体写作内容“写什么”需要考生从两段材料中提炼概括,审题难度相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又不是让考生难以捉摸的“寓言化”“隐喻式”的材料,考生仔细研读还是可以迅速把握命题导向来确立自己的作文立意的。
引导材料中两个文段的具体内容表达指向很明晰:
第一段突出浙江省“创新”出台了利好的诸多人才政策,促“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第二段文意的核心句是段首句“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后文“如”开始为举三个实例说明各行各业的青年各有创新和发展。
写作指令中“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核心词汇是“未来发展”。
综合引导材料和写作指令的分析,命题要求考生思考“书生报国成何计”?命题指向属于“新时代青年如何发展自己”范畴,具体指向是青年要在各行各业中勇担大任,力做“创新型人才”,根本指向还是与前几年的作文命题的文意一脉相承的,即“人如何在当下社会语境里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面对这样高扬价值观的题目,我们的问题是:这个“无可辩驳”的、“正确的”的立意里还有议论文高扬的思辨空间吗?如何写出一篇不做“代言人”、“我有我的思考”的高分作文?
我们不妨用积极的追问来推进思维的深度,以搭建自己文章的逻辑层次:
1.青年在所从事的行业中,除了“创新”外,还需要哪些品质和精神作为“底色”?
2.受现代化影响下每一个行业首要都是创新吗?
3.行业创新的前提是什么?是否需要在承袭式的“守正”“守业”的基础上展开?
4.哪怕有利好政策扶持,有的人才是否选择了以“求稳”为标准行业?有的人才是否做了“精致利己主义”者,有的人才甚至选择了“躺平”……
5.对于大多数青年来说,未必是“人才工程”里高精尖人才,该用怎样的从业态度?如何在各行各业实现自我完成自我?
命题对青年人的期许与愿景是“青年心事当挐云”,但宏阔价值导向里,需要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可以质辩,可以讨论。要写好这个题目,其实际是要从人生观、择业观、从业观和当下整体大环境等进行综合的、多维度思考。
蔡筱慧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2022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了2018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今年写“浙江青年”,2018年写“浙江精神”,两题极其相似,都是直面浙江特色、直面时代变化、直面个人发展。
今年正值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习总书记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作文涉及青年的话题应该不意外;又恰逢这是浙江省最后一年自主命题,抓住这个机会发挥浙江特色,实现与全国卷的完美接轨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考生在审题上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想要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有思想的文章确属不易。
第一,考生要“读懂”命题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主要内容来立意。
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共有三段文字,第一段提出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的首位战略,第二段列举浙江青年在此战略部署下的杰出成就,这两段主要讲浙江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的现实意义。第三段启发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进行思考,这也是考生写作的关键。
第二,考生要“读清”材料,利用材料资源来构思。
如果考生只是为了拿常规分,那么只要按照作文材料分三步走:首先,谈创新和人才对国家发展的决定作用,接着谈一谈浙江给人才创设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表达自己作为浙江青年成为人才、为国效力的决心。但是若要写出好文章,可以以第三段的“未来发展”为纽带联系前面两段进行分析和思考,所以这是一个畅想式的题目,畅想自己的未来,但一定要抓住“人才”“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书写作为一名浙江青年,未来将如何通过创新科技成为人才。这样写在思考上比常规的要深入一些。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一批新时代青年即将通过高考走向求知成长的新阶段,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此次作文题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激发了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浙江卷已经成为过去式,关注的意义并不大,对于高一高二的考生来说,更应关注的是全国卷,相对浙江高考的作文,全国高考作文在审题上会容易一些,它更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时事。但是想要文章出彩,并得到高分也不是太容易,考生除了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外,在文章结构上还需要有巧妙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高分,因此从现在开始,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
何芳海 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副校长
今年是浙江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这道作文题目一改浙江省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风格,与全国卷(新高考)接轨了。这是高考命题平稳过渡的体现,应该也是浙江省高三学生和语文老师意料之中的事吧。这道作文题审题不难,也不容易出现跑题或偏题的现象,写起来也不会像前几年的高考题那样“抓狂”或那样“绕”,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写作真实水平。
从材料看,要抓住“创新”“高层次人才”这两个关键词,同时还要关注“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一句导语。命题人围绕立德树人来设题,符合当今的时代主题,也切合学生的实际,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希望青年学生们要向95后姑娘徐枫灿、90后青年工人杨杰、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等等学习,将来成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从而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从写作看,同学们一定要围绕“创新”“高层次人才”来立意,一定要将写作的重心落在对“我”未来发展的启示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等几个维度来构思,阐明“我”要成为一位怎样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我”为什么要成为这类人才、“我”该如何成为这类人才等问题。当然,要想写好,想拿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学生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这一概念的内涵不甚了解,它与“大国工匠”又不完全相同;同时,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不太成熟,或许心中对自己未来要成为哪个行业或领域的创新人才还是一片茫然;另外,自己平时若不太关注时事材料,只积累一些陈旧的素材,写起来也会比较吃力的,无法做到信手拈来。
因此,这道作文题已经对我们接下来的语文教与学做了重要提醒:一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要重视立德树人教育,明确要培养怎样的人,要引导学生早日做好人生规划,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要成为一位怎样的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重视关注时代和时事,多积累一些新鲜的素材,千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四是平时的作文教学不得模式化、固定化,如果今年高考作文复习只按照往年“对立统一型”作文材料来准备,一味强调“辩证”和“思辨”的重要性,这就难以出彩了!
大家都在看
▶ 温州6万余名考生明天走进考场!这几天,这些区域临时交通管制!
▶ 温州6万余名考生明天走进考场!这几天,这些区域临时交通管制!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看温州APP
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陈怡
编辑:黄淑怡
校对:麻笑恬
责编:金智宽
监制:王若江
温州晚报微信广告投放联系电话:18967720708 QQ:568705619
点亮右下角,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