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冶专访丨园冶杯一等奖获得者赵苑辰:获奖是荣誉更是新的动力

不断前行的 风景园林网 2022-05-17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城市设计让建筑学的语境扩大了,设计者需要聚焦社会矛盾,关注人群属性、用地属权等多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赵苑辰接受园冶杯专访时表示。
赵苑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其团队作品获得了第十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课程设计奖建筑学类一等奖,他们希望通过设计能够解决城市更新带来的问题。


△ 从左到右依次为孙雯军、刘莉轩、赵苑辰、韩思呈



通过设计解决城市更新带来的问题



赵苑辰团队的参赛作品是《柳巷非巷,骡马无马——城市中心区典型性开放住区更新》。柳巷处于西安明城区的中心地段,日日聆听驮铃摇过、晨钟暮鼓之声,见证着钟楼和骡马市曾经的车水马龙。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业中心的转移,昔日城市中心区黄金地段的荣光黯然失落。当生活记忆逐渐褪去,这里无奈地被贴上“网红”的商业标签。大量外来打工人口涌入,这片老旧居住区变成了漂泊租客的安身之所。原有的社区氛围和邻里关系被破坏,深巷明朝鸡犬相闻已成过往,无处安放的是蜗居于此的孤独与寂寞。
他们希望对空间现状问题和租客生活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循序渐进的更新手段,让那些漂泊的心在包容性开放社区中寻得家的归属感。从空间和人群两个方面着手,递进式地解决因城市更新带来的高人口流动区的问题,是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


为了解决问题,团队开始了方案的层层推进。作品设计共历时三个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基地调研及问题研究,中期逻辑梳理及方案设计,末期图纸绘制及模型制作。对赵苑辰来说,基地调研阶段是印象最深刻的。因为调研贯穿了方案设计的始末,前期调研基本每天都会跑基地,感受清晨5点早市的烟火气,早晨8点上班族穿梭过街道的匆忙,9点小餐饮店准备食材的欢乐,甚至是夜晚12点繁华夜市的热闹……直到方案设计阶段,他们每周都会去基地两到三次。期间采用了测绘、拍照、摄像、采访等方式去捕捉社会问题和设计的切入点。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去真正了解场地中人们的生活并融入其中,关注他们最关切的问题。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也经历了很多奇妙的故事。也正因为这种丝丝入扣的研究方式,让他们的方案设计更具可行性。



好设计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洞察



赵苑辰介绍说,这是第一次做城市设计,由于前期设计的很多内容无法直接切入问题的要害。而且四个人的设计思路多变,整合起来比较困难。她很感谢老师在团队每次讨论的时候,针对大家的想法进行思路拓宽,帮助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使方案更加清晰、合理。经过这次竞赛设计,团队对城市更新和老旧街区改造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她认为,城市设计让建筑学的语境扩大了,设计者需要聚焦社会矛盾,关注人群属性、用地属权等多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筑应当是一个人文与理性交织的综合学科。


“好的设计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要有对生活的洞察。需要用毕生的生活阅历去理解它,所以学习应当是一件持续性的事情。” 接受采访时赵苑辰说。
如今,她即将步入研究生的生活,所研究的方向正是建筑学的城市设计。经过这次园冶杯竞赛,城市设计的场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考方式,让她深深着迷,也成为她更深入地去探索城市设计的动力。



参赛信息

题目:柳巷非巷,骡马无马——城市中心区典型性开放住区更新

作者:赵苑辰、刘莉轩、韩思呈、孙雯军

指导老师:周志菲、叶静婕、徐诗伟

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奖项:课程竞赛类建筑学类一等奖



采写:刘晓茜


——END——






园冶 · 竞赛

见证设计力量








园冶 · 论坛

传播行业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