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宿设计——融合多业态的思考


近年来,伴随旅游经济、乡村建设的发展,民宿业蓬勃兴起,民宿设计也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民宿的定义是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根据对民宿的标准定义可知,民宿不只是建筑、房子,其设计不只包括建筑改造和室内设计,还需要体现地域风格、融入自然环境、彰显文化特色,让使用者可以远观风景、近享闲适,乃至进行多业态下的生活与互动体验。


今天我们通过一些优秀的精品民宿设计,看看它们是如何体现设计之美及融合多元业态的。



01.

柿子岭理想村民宿大院

雷格设计 ,山东沂南县



柿子岭理想村是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重要节点,项目总规模约7600平方米,场地呈线性,自西向东沿村道逐渐深入田中。这里乡村与自然交织,原始村落与大地之间的空间留白,蕴藏了更多场所的可能。设计从区位、交通、聚落肌理等方面着手,将项目的业态自东向西依次设定为民宿大院、文创街区和公共服务中心,功能由私密到公共,空间由封闭到开放,设计介入的力度逐渐加大。


“院”是当地民居的典型空间形态,村东的民居聚落的原始肌理也是大院间的组合。数十座民宿坐落于场地原宅基之上,以民居大院平面形式为原型,恢复了传统的民居肌理,在空间、形制、材质等方面承袭对地域传统,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



民宿院落分为大院民宿、标准院落民宿和亲子院落民宿,提供商务、休闲、亲子互动的室内外生活场所。为了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民宿院落北边、靠近村路的方向设置了一座大院公区。



在这里,体验的是乡村环境中的现代生活。传统民居中一家所有的场院,通过微小的改造,成为友人、家庭、孩童间交流互动、聚集娱乐的场所。院落空间与不同住户的生活情境的碰撞,赋予每个院子个性和精神。



民宿大院在功能植入和空间营造上融合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材质、建造手法则沿袭民居的做法。公区采用由传统坡屋顶演变而来的折面屋顶覆盖公共活动空间,以此表达建筑在群落中的公共性。同时为了强调组团建筑的传统性,公区建筑以垒石作为立面以及屋顶的主要材料,入口处采用当地常见的茅草棚加以引导,建筑仿佛破土而出。



民宿大院以垒石、红瓦为主,充分表达对地方风貌的尊重和传承。大院之间的街巷保持着传统村落的尺度,大大小小的邻里空间串联在人行巷道中,成为聚落里的公共场所。从公区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步道,可以穿梭在院落、场地景观和外围田野之间,感受民宿大院组团丰富的空间层次。



柿子岭理想村作为整村更新实践项目,相比单体建造更需深入思考乡村的内涵与未来。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文旅背景下,柿子岭理想村无法避免城市文化和非传统业态的渗透。面对差异性的强烈冲击,设计师在实践中尝试从策划和建造的角度,循序渐进地完成现代文化与传统地方特色的交融。


在柿子岭理想村的更新过程中,通过设计的微介入,当地典型的“大院”作为原型生成民宿、逐步打开形成街区、空间整合成为公共建筑,完成了传统元素从保留传承到现代设计语言表达的过程。对于游客而言,自村头到村尾,则是一场始于现代化公共服务场所、游于地域特色空间氛围、终于传统空间形态下生活场景的完整体验。



02.
大乐之野•中卫
DAS Lab,宁夏中卫



200多年以来,黄河一直是大湾村这座古村落生命力的供给以及文脉交织的见证。它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是边关天堑,同时也是连接西域文化和经济的通路,是黄河与沙漠相结合的稀有景观资源。



民宿位于黄河岸旁,设计师不想打造一个野心勃勃的地标式建筑,而是希望能够将建筑隐匿于自然,用谦和与敬畏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平衡。大乐之野把遥望黄河、果林作为每间客房的特定条件。在每个不同的环境中挖掘空间的性格,试验不同的模型、尺度和材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筑基本遵循当地民居风貌,平屋、露台、院落、苇杆檐廊,将户内活动的更多可能性延伸至户外。在外墙上运用了水泥砂浆抹泥的特殊工艺还原当地夯土墙的建筑肌理。从而创造了似久经风雨日照后,接近却不会崩坏的“旧”。



因位于东经105.19,北纬37.50的大湾村,冬季极寒温度达零下20°。除景观面采取大尺度落地窗外,其他立面则像当地建筑一样尽量控制开窗尺度。以此重新审视窗洞、光、空间和人的关系,引发对空间意识场景化表达的探索。


随着《亲爱的客栈》第3季播出,大乐之野•中卫被更多人熟知,网红效应使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体验了西部繁花似锦的意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富饶,这也许就是民宿本身之外的意义。



03.

hei店

彭贤飞,浙江莫干山



85后建筑师彭贤飞,从设计院辞职,带着母亲跑到浙江莫干山一个荒村里,租下了别人看不上的破房子,改成了一家只有4间客房的魔幻民宿。



设计师在两个老宅之间下挖池塘,在屋顶上造连廊和亭子,随时可以飞檐走壁,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龙门客栈”。奇特的设计图纸,甚至还难哭了当地工人。



莫干山紫岭村里仙人坑,是莫干山为数不多的原始村落,大多数居民都是原生村民,彭贤飞改造的这一栋几乎是村里最老的房子。



设计师花半年的时间做调研,走访江浙一带的村落。希望能造出这样一栋房子:不是简单形式化的继承,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属于中国的。原先的两栋房子是毫不相干的,设计师花了很多的心思增加两栋房子之间的联系。比如门口下挖了一个池塘,用楼梯围出来一个天井。



顺着山谷里的步道,设计师用钢结构在原来的木结构屋顶上面做了一个曲折的连廊和亭子,有一种武侠片里飞檐走壁的感觉。屋顶上的两个亭子,是该名宿最热门的打卡点。一个亭子正好对着山谷,能看到起伏的山峦,另一个亭子刚好望向对面,对应的景色完全不同。



室外的景观设计几乎是没有设计,没有大动它,野花野草在石头缝里,就让它自由生长。民宿改造的过程,是材料重新组合、再利用的一个过程,两栋房子之间挖池塘挖出来的石头,直接砌成供聚会使用的户外平台。




04.

四川茶岸民宿

使然设计,四川雅安


鸟瞰


项目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当地以茶山闻名,南观万亩茶田秀美景色,北望川藏铁路横亘飞跃。身处高低起伏的丘陵之间,拥有超过270度的绝佳景观。


项目位置


在景观条件优越的地理环境中,设计师不再采用内向化院落的传统郊区民宿的空间手段,而采用了大穿插、大面积透明化的外向型体量手段,从而使得客人置身建筑这一美景的观察容器中,最大化体验与融入自然。


流线设计



置身于茫茫绿海,修心于苍苍茶岸。在这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么一处四时皆绿的万亩茶田是“茶岸”精品民宿设计的依托,它不单单是项目本身的设计,更是融合当地经济业态的成果体现。



05.

白相里·绿水人家

到特设计,上海



南厍(shè)是旧时吴江地区出入太湖的港口、驿站,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位于苏州太湖新城中部——东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南厍古村,保留了江南水乡村落自然肌理的同时,也留存了自明清至今从渔港码头鼎盛时期到农业时代商贸萧条历史变革的时代烙印。“上海白相里·南厍绿水人家”是“南厍e村”规划中的首个入驻项目。


“白相里”将基地现状原有的14栋民居建筑加以改造重塑,其中有6栋用作民宿,其他分别作为展厅(村民公社)、茶室、酒吧、定制餐饮、民俗工作坊、娱乐活动坊、田园花坊等,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活动场所的同时,也可服务于村民。景观设计中,保留原有的两口古井和古迹设施,融入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以“饮水思源”为文化源头,以素墙、灰瓦、旧木铺垫新乡村景观原生态基调,并加入景观小品、木桥、花海、体验菜园等元素为场地提色,打造恬淡闲适的原生态世外“理想村”。


总平面图


全区景观场地以河道南北划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南区与北区各七栋建筑隔岸相对,以横跨河道的一处景观桥相连接,激活南北地块功能,连通两地块交通。南区包括展示接待区、庭院休闲区民俗体验区和停车后勤区,北区为田园文创区和生态体验区。


左:建筑布局,右:功能分区


设计定位


南区建筑业态


入口空间


沿河民宿体验空间


民宿庭院休闲空间


横跨河道的木桥


北区田园文创空间


北区生态体验空间


白相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民宿,设计师将生态自然“轻会所”这一理念融入了景观空间的营造。比起深山秘境的民宿,这里更接近生活。



——END——



相关链接:

世外的理想村 | 白相里·绿水人家

使然设计 | 四川茶岸民宿

藏于山林,映于溪流 | 时光里民宿酒店

咖啡馆、画廊、民宿、书店……为什么台湾的文创设计世界第一?

民宿艺术——岁月静好的侘寂之美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117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