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遗产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的阶梯式介入

霍晓卫等 风景园林网 2023-09-17


新时代城市更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待更新地区现存的历史资源和信息,包括法定保护的文化遗产和尚未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更新过程中如何采取合适的保护策略?不同实践案例中选择的更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保护与更新力度,文章试图将这些模式纳入整体性框架内进行对比与理解,并提出遗产保护阶梯式介入城市更新的模型。


01

背  景

新时代城市更新中,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得到空前提升。面对纷繁芜杂的城市建成环境和更新工作条件,妥善处理城市环境中保护与发展的复杂性,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中落实保护与传承策略,在一定时期内仍处于探索阶段。


不同于完全推倒重建的更新,建成环境更新主体已经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既有的制度环境和利益诉求的限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复杂性和高要求等原因,很多时候仍然苦恼于是否采取保护行为,如何协调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城市作为一个随着无数人的无数活动逐渐积累、层叠起来的有机体,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景观环境,都是多个时代的场景、不同意义的内容彼此交叠的结果。一方面,每个时代的层累都留下了独特珍贵的历史印记,得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保护,是新时代文化复兴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城市需要向前走,面向未来的变迁会带来形态、使用者或是功能的改变,因此每一个时代城乡环境的信息层几乎没有不发生改变的,每一个新加上去的功能多少都会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环境,呈现自己的系统信息层,也就是更新。


新时代城市更新需要将保护与更新形成有效组合,应采用遗产价值和现实条件为标尺,衡量对历史层累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判断新城市叠加的信息层的呈现内容和方式,以求在叠加之后形成展示本地区不同时期层累、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复合系统。


02

建立整体框架,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阶梯

1969年莎莉·阿尔斯坦Sherry R Arnstein发表了一篇至今在公众参与领域仍然非常经典的文章: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即“市民参与的阶梯”。用三个层次八级阶梯方式,描述市民参与到城市工作的不同梯度。


观察近年一些老旧城区历史环境的更新实施项目,可以发现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也表现出很类似的阶梯式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程度大小,影响着更新力度的大小,保护与更新之间,形成了一种阶梯一般的基本关系。


基本阶梯模型以现状遗产保护程度为纵坐标,从高到低分为“物质遗存、文化精神、社会氛围皆存”、“物质遗存完整保留”、“物质遗存部分保留”、“物质不存、保护历史格局和历史记忆”四个层次;以城市更新程度为横坐标,从低到高,分为“设施与环境提升”、“功能更新”、“功能与部分形态更新”、“形态功能大部分更新”四种更新程度。


整体上看,现状遗产保护程度越低、城市更新程度越高,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力度就越小,反之介入越大。基于此总体趋势,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程度分为“完整参与”、“深度参与”、“部分参与”、“浅度参与”四个阶梯。


图1 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阶梯示意图 (图源:作者绘制)


第一阶梯:完整参与,以设施和环境提升为主的更新

这类地区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或者历史建筑群集中的片区为主。对于遗产保留完整、价值突出的地段,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理念和手段,需要完整的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在改造理念上既要注重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也要注重传统功能和精神的延续。


其中一部分有较高的商业和文化旅游价值,如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南宋御街中山路等改造项目。这类项目主要是在保留遗产建筑、历史氛围、历史功能和人的活动基础上,通过保护建筑功能提升、环境整治、微公园建设和市民设施补足,提供服务市民、游客的城市空间和配套服务。与早期改造不同的是,居民和原始功能的保留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考虑要素,环境与设施的更新也更多针对居民而非游客。


图2 环境与设施提升后的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 (图源:作者拍摄)


还有一些居住功能完整保留的历史地段,改造更新以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提升为核心目标。比如近期开展的南昌洪都老工厂社区改造、日喀则帮佳孔历史文化街区重点片区提升,就是此类将遗产保护与老旧社区改造结合的典型项目。在选择环境更新手法时注重社区传统氛围的延续、集体记忆的强化。同时加强社区营造,在提升百姓生活的同时,保护和宣传传统技术、社区文化,强化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自豪感。


图3 洪都老旧厂区景观提升设计、洪都老旧厂区建成后照片(图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第二阶梯:深度介入,物质遗存整体再利用

另一个类型的待更新对象在我国现阶段也比较典型。随着产业升级、城市的发展需要,一部分文化遗产的原有功能,不再适合未来城市经济和功能要求,但其物质空间保存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富有一定时代或地域的特色。对类似区域进行城市更新的工作时,保护的理念需要在片区建筑风貌和空间环境方面深度介入。在延续原有空间风貌特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更新改造,满足未来新功能的需求。典型的案例是景德镇宇宙瓷厂改造。


作为国营“十大瓷厂”之一,景德镇宇宙瓷厂在建国后景德镇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转型和国有企业改制大潮下,宇宙瓷厂与全国大量老厂区一样,功能没落,建筑环境空间逐渐衰败。到2011年准备改造之时,如何留下这个既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也没有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身份的城市发展见证,并力求延续其陶瓷文化内涵,助力城市复兴,成为宇宙瓷厂的更新重点。


在改造设计中,对厂区空间结构、有价值的建筑及构件、历史环境要素进行了整体保护,在物质遗存方面,保护工作深度介入。而在功能方面大胆更新,在适度的改造下,原有生产空间转变为为城市文化服务的公共设施和为创新产业服务的职能空间。如提供青年创客所需的创作和交流空间;变原有封闭厂区为功能混合的城市街区,原生产功能更新为城市美术馆、陶瓷工业博物馆、商业设施和众创集市等。


图4 改造后的宇宙瓷厂(图片来源:陶文旅)


图5 景德镇宇宙瓷厂改造前后对比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华清安地设计团队)


第三阶梯:部分介入,保护散布遗产、周边织补更新

目前更多的情况,往往不像上述两类遗产保留那样完整,而是在城市中有一些价值相对重要但不成片的文化遗产资源点,其他空间从遗产评估的角度来讲价值较为一般,而且往往已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拆除和破坏。


对于这些区域,应该用织补的态度来面对片区的更新,使遗产保护部分介入城市更新。根据织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传统风貌建筑织补”、“局部传统建筑织补”、“现代建筑有机织补”、“新空间织补”等多种类型。


  • 利用传统风貌织补介入的方法


对于一些原本传统风貌较为完整并具有特色,但局部遭到破坏的区域,采用较为传统的织补方式,用新建的传统风貌建筑缝合保护建筑之间的空间,并通过景观环境的塑造,最大程度恢复传统空间的尺度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新建的建筑应最大限度的遵循当地传统的工艺,呈现地道的传统风貌。


运用此类手法的案例之一是南京箍桶巷片区。箍桶巷位于汇聚南京百年老店的门东旅游商业老街,曾经被拓宽改造,道路两侧多数建筑被拆除,仅剩有价值的保护建筑零散分布。通过对公共空间的梳理,将老城南散布的各种历史文化资源串联成网,并运用传统风貌建筑织补网络空间,让传统城市肌理得以延续,成为南京城南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


图6 南京箍桶巷规划平面图和建成实景照片(图片来源:清华同衡、华清安地设计团队)


  • 局部传统建筑织补介入的方法


在城市更新中,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建筑群无法整体保留,但存留的街区格局肌理基本清晰,部分遗产建筑具有较高价值,需要历史环境的烘托,体现所承载的文化价值。需要在尊重传统聚落组织逻辑的基础上,考虑采取插入新建建筑进行织补,在现代化更新的城市中,形成一处富集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同时注重人与社群的参与,使片区能继续承载原有文化精神的延续。


这种类型的案例是晋江五店市街区。在2010年左右晋江老城区更新时,对五店市内局部风貌不协调、质量很差建筑,以及周边城区大量老旧建筑进行拆除,保留了五店市所在地块内的重要宗祠和周边民居。规划团队介入后,对现存状态提出应保尽保,并建议将周边更新区域确实无法原地保留的传统民居和历史建筑,整体搬迁至街区内,与晋江当地以及播迁海外的庄蔡宗亲沟通,增建几处因为原位于界区外因更新被拆除的小宗宗祠,构成城市文化和精神延续的核心场所。通过精细的保护与更新实施,建成后的五店市,是周边老居民“离房不离乡”重要的记忆和活动空间,也是外地返乡祭拜、地方节庆游神的重要文化空间,成为晋江根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对五店市的运营也明确提出坚持文化与商业平衡发展的要求。


图7 晋江五店市街区建成后照片


  • 利用现代建筑有机织补介入的方法


在一些散布有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地段,其原有整体风貌已不存,且综合判断恢复的必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现代建筑进行有机织补,保护的理念重点在新建筑对于传统风貌特色的继承演绎、传统的街区格局尺度塑造等方面,将散落的历史文化要素组织利用起来,形成完整的、更宜人的传承空间。


如福州福清城南利桥历史文化街区,除了一些散落的老塔、老桥、牌坊、传统建筑等资源点,大部分建筑以80年代自建民居为主,团队参与时周边区域已经有一些拆除。在规划中,通过对历史地图、老照片和福清地区传统建筑的研究,保留塔、桥、坊、传统建筑等重要历史要素,展现传统的历史格局;周边区域在满足街区保护规划的要求上,提取建筑特色风貌要素基础上,用新的建造手法进行现代建筑空间织补,在福清不同区域做到不同程度的新老融合。形成街区核心区“老福清-老而新”、控制地带“新福清-新而老”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色风貌。


图8 福州福清城南利桥历史文化街区设计总平面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图9 福州福清城南利桥历史文化街区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再如福州连江魁龙坊文化住区,位于魁龙坊历史风貌区北侧,有少量的保护建筑。早期城市更新对片区局部拆除,并计划根据回迁需要,按80米限高建设15万平方米住宅。团队参与后考虑到片区交通承载能力,以及风貌协调和格局保护要求,协调居民部分回迁,其他部分采用异地或现金补偿的方式,从而降低原方案建设量。新方案按照多层高密度方式织补,住区内部形成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区域联动加强南北风貌区与居住区的格局衔接和风貌协调。


图10 魁龙坊历史风貌区和文化住区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 新空间织补介入的方法


还有一类保护理念部分介入更新的模式,很多传统街区衰败严重,历史格局破碎不可辨,存留有极少量的重要文物建筑单体或历史建筑单体,其他建筑大多风貌或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在满足上位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对街区进行局部疏解,适当植入新空间,以满足现代需求,以高质量的创新设计创造新的“历史层累”。


如浙江的“文里·松阳”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中,通过对空间格局的梳理,在部分保留的文庙、城隍庙和零星的老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疏解,形成在街区中蜿蜒穿梭,有如“泥鳅钻豆腐”的廊道空间,在空间廊道周边,织补简洁、“谦逊”的现代建筑。有之以为用,新建筑提供书吧、咖啡、特色酒店功能,老建筑如城隍庙的戏台,周末作为露天电影放映地,也努力融入新的城市生活;无之以为利,新介入的廊道用一个蜿蜒连续的深红色耐候钢廊道勾勒,打通新老空间联系,并在临街界面探出触角,延续文里老城中心的功能演变和生活场景,再塑造新的“层累”痕迹。


第四阶梯:延续格局的更新

很多城市中的遗产本体破坏严重,老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保留较少,但是整体历史格局非常精彩,可从城市格局的保护上,延续遗产价值。这一类更新中,由于遗产要素少,建设压力较大,如何甄别核心历史格局、选择合适的格局延续方式成为工作的核心。


嘉兴运河北门户-月芦文杉片区,作为嘉兴运河北门户,是一个传统运河文化、近代天主教修道院、当代老旧厂区叠加的区域。在格局保留选择上,结合价值和历史地图研究,甄别明确文生修道院-运河的轴线关系作为区域的核心历史格局,在运河两侧用景观空间勾勒,控制保留关键的格局线,商业街区在南部避开格局核心区集中建设。


图11 嘉兴月芦文杉片区70年代卫星图和设计平面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翠湖历史地段是昆明历史城区的核心,翠湖是汪曾祺口中“昆明的眼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传统“三山一水”的格局、整体风貌基本不存,翠湖逐渐被包围在城市建设之中。城市更新中,结合对历史城区魅力空间的研究,重新把视线格局、生态通廊打通出来;把以前的河道、生态走廊、历史街巷的联系恢复起来;把有条件更新的节点塑造好,塑造“昆明近代文明之路”,零散但连点成线的塑造昆明历史城市格局。


图12 昆明翠湖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平面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此外如吉林哈达湾老工业区,为了保留城市重要的工业生产历史痕迹,通过协调控规调整,改变原来打碎老的厂区关联的道路系统,通过道路网络和地块划分,一定程度保留原有工业格局;郑州商都老城,外郭城垣作为商代都城的重要证明,在城市建设中完全不存,规划建议协同外郭城垣段的老旧小区更新、绿地公园建设、慢行铺装设计等工作,通过构筑物、环境要素勾勒城垣边界,笔断意连的呼应商都外城结构。


 图13 吉林哈达湾原控规路网与调整后路网对比(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03

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在惠州历史城区更新设计中的综合运用

惠州是2017年批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位于城市中心。历史上府县双城并置,西湖、两江汇聚,山水格局与城市营建极具特色。但历经现代城市改造的惠州历史城区,存在着上文提到的诸多困境:独具特色的山水城格局已无从凸显、大部分遗产资源零星淹没于现代建设之中并未得到利用、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旅游开发与社会资本的威胁。


图14 惠州双城山水格局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在对惠州历史城区保护提升设计中,结合价值研究、历史格局研究、山水视廊分析等方法,首先提炼展现历史城区特色的魅力空间,包括城湖相交的滨水空间、连接双城的水东街街区、东江千年府治片区、西枝江一江两岸区域,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再根据每个区域遗产保护程度,选择更新设计的方法。


图15 惠州重点片区分布图(图片来源:清华同衡设计团队)


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以民国时期建设的骑楼商业街为主,物质遗存和传统的商业活力均有较好的保存。规划建议采用遗产资源完整保护,设施和环境提升为主要工作的更新方式,即第一阶梯的模式。


东江惠州府城片区,保留了明代惠州城墙遗址、文笔塔、中山公园千年府治遗址和中山纪念堂、民国时期老县衙院落和风貌建筑。规划建议采用物质空间完整保留,功能提升再利用的方式,综合设计老城墙到近代县衙的城市绿带,赋予老县衙和中山纪念堂城市文化、文创和公共活动功能。此片区采用第二阶梯模式。


西枝江一江两岸空间,有少量的民居遗产资源点,核心遗产是见证东江水运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惠州造船厂,其他区域以90年代自建住宅或小商业为主。规划以滨水空间品质和活力功能提升为核心抓手,采用传统风貌建筑织补与现代建筑有机织补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展现西枝江两岸特色风貌。该系列工作可归入第三阶梯中的织补模式。


西湖是惠州的5A级风景名胜区,惠州府城与西湖相交的区域,大部分是上一阶段城市更新后建设的5-8层现代建筑,功能以商业、酒店、办公为主。本次更新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从城湖通达的角度出发,通过重要功能节点和景观通道设计,强化惠州古城与泗州塔、苏堤等重要西湖景观的通廊关系。利用综合的改造手法,强化西湖与古城的历史景观格局,为第四阶梯模式。


综上,在惠州历史城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中,针对不同价值和保护情况区段,选择遗产保护不同的介入程度,完成老城区的综合更新提质。可以看出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介入方式,需要针对地段具体情况而论,综合处理。


04

从阶梯进一步延伸思考

四级阶梯模型只是一个概括与归纳,现实实践中保护与更新的力度关系情况更为丰富复杂。即便是将前面提到的这些典型项目落到保护与更新的象限中,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由原来的四类阶梯,细化形成一条近似于反比例函数的“PR曲线”(Protection & Regeneration ),呈现出更为连贯的保护与更新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意思的是,这条曲线中的自变量“y-保护”和因变量“x-更新”都不为0,也许永远不应该有为零情况的出现。这提醒我们,每一个存量环境下、尤其是老旧城区内的更新项目,都是历史建设层累保护与未来更新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没有保护的更新,也不存在没有变化的保护。


图16 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PR曲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实际上,任何保护与更新的工作都不是单纯的二元关系。受制于时代与政府要求、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待更新社区力量、操作主体身份、资金压力与经济平衡、运营模式等诸多因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从未来的发展看,更新与保护关系中,需要增加的一个重要维度是社群的参与,本文中阐述的部分案例就有不同程度的社群参与。比如晋江五店市的工作中充分考虑了华侨群体的诉求,才有了对宗祠和宗族活动的重视;景德镇陶溪川的空间设计也充分满足年轻创客群体的需求。通过社群的参与,城市工作从共商、共建,未来走向更高层面的共同治理,一定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这样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模型,应该从二维的反比例函数,变化成为三维的曲面空间,从物质的“层累”到公共生活的“精神”,全面介入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


图17 目前的遗产保护介入城市更新的工作,人与社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首 发:《上海城市规划》2021第三期 总第158期


作 者:

霍晓卫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徐慧君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三所 所长

胡   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三所 工程师

陈旭娟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三所 助理工程师


——END——


相关链接: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一起走遍55项中国世界遗产!

用景观营造“焕”醒文化遗产

孔宇航:工业遗产改造·城市的文明和独特性

“完美火灾”——景观遗产的紧急情况处理和城市重建过程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117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