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首座艺术高线公园——曹杨百禧公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Author ALYA MEDIA


“一天一个样的曹杨百禧,收尾、保洁、布展都在同步进行,植栽逐步成型,小昆虫和小区居民也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   

——刘宇扬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刘宇扬



百禧公园的前世今生



南段入口地面景观


北段宝特瓶三线链接


北段地面景观空间


北段多功能活动场地


南段1.4米平台眺望环球港双子塔



 I. 项目说明 

Project Introduction


曹杨新村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始建于1951年,70年的发展具备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其规划建设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进程,是承载悠久历史意义的大型成熟社区。项目既作为非标准性用地的探索,构建具有当下意图的新情境主义的轻质巨构。设计意图梳理挖掘区域现存文脉与历史印记、重塑区域绿网链接关系,并以“长藤结瓜”形成片区南北贯穿步行体系的新纽带,从区域规划层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此基础上拓展从主脉延伸、再串联生长一体化的远景,以求景观提升进而带动城市区域有机更新,绿蔓曹杨。透过城市区域中非标准场所节点的全新置换,以激活历经70年的工人社区与链接城市公共生活。



 II. 设计理念 

Background and Concept


作为曾经的铁路用地和后来的农贸市场,这个特殊的线形空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被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并通过“3K”展廊的概念—半地下的K1艺术展廊,地面的K2休闲活动廊,和架空的K3云上廊—将艺术融入曹杨社区生活。

概念剖面草图  ©刘宇扬


方案概念标准剖面讨论草图  ©刘宇扬 梁俊杰


方案概念模型  ©刘宇扬 梁俊杰


设计通过挖掘场地文脉、建构空间场景,重塑街道绿网,形成“长藤结瓜”般的南北贯穿步行廊道,进一步拓展曹杨社区的有机更新。作为上海首座艺术高线公园,曹杨百禧公园从多维度回应本届SUSAS“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的主题。


SUSAS曹杨展场布置中


北段底层开敞空间


基地长近一公里,宽度介于10米至20米不到,是一座超大城市里的剩余空间的再利用。当看到这个场地的一刹那,我们意识到在熟悉的城市中,仍有出乎意料的、蕴藏着惊喜的剩余空间。



兰溪路人行天桥


兰溪路人行天桥北段入口


我们希望改造后的空间如藤蔓一样生长,设计为这里种下了一些未来事件的种子,生活场景因而逐渐改变及丰富。

廊桥概念单元模块


双拱廊桥遮阳棚


0米树池单元模块


跨越三线的植栽树池



 III. 场地背景 

Site  Background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规划建设的工人新村,基地所处的曹杨新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进程。在最早的规划图纸中,穿越曹杨新村东侧南北轴方向有一条清晰可见的铁路线。


水墨画风格的曹杨新村总体规划平面图(1953年) ©《循迹·启新——上海城市规划演进》

曹杨新村分期建设图  ©《循迹·启新——上海城市规划演进》


曹杨七村工房外景  ©曹杨街道办事处


曹杨一村农贸市场 ©曹杨街道办事处


市场沿废弃铁路南北贯穿于紧邻的工人社区,区政府及其街道办为提升区域生活水平与空间品质,将该地目标定义为未来提供居民日常文化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园。


场地肌理图 (左)  场地航拍照(右)



 IV. 企划与实施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项目伊始仅两天完成首版方案,到不足两周时间的调整、敲定方案,此后设计调整与深化协同施工开挖等工作在各个部门协调下同步推进,基础分段完工后预制钢构逐步进场,以不到一年的时间周期里从概念方案设计到最终落成投入使用。


北段多功能活动场地建造过程


北段多功能活动场地


南段沙田月台建造过程


南段兰溪路入口 


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成为附近住宅区、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时段下休闲活动的边界拓展。


北段宝特瓶三线链接建造过程


北段宝特瓶空间


南段宝特瓶空间



 V. 节点与特色 

Details and Characteristics


全长80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聚合10组场景以满足聚集、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服务。立体长廊从核心向南北延展,串联社区活力,形成互不干扰又交错对话的多维立体空间。


百禧十景


北段曹杨路入口景观平台


北段多功能活动场地


南段沙田月台


南段社区艺术长廊 


南段七夕廊桥


由于地铁以及周边楼距限制,半地下层的开挖限度被控制在1米;首层向上抬高1.4米,预留出部分底层空间作为社区“收纳器“提供如艺术展览、社区活动、文创集市等临时性功能;


-1.4米底层空间


-1.0米底层空间


另一方面,为了不造成公共空间对周边小区居民楼的干扰,南北贯通的高线步道被限定在离地3.8米的高度。


北段3.8米云桥连接1.4米平台


最北端入口作为面向曹杨的城市客厅,将左右两侧的联农大厦、中桥大楼裙房纳入设计更新范围,使之围合地面与云桥形成高低两层的入口广场,可行进、可远眺。


北段主入口桥下空间


北段主入口桥上空间


北端中部区域云桥拓展出阶梯舞台,提供高线中驻留歇息的场域以及聚集汇演。



高线阶梯舞台


阶梯舞台下的地面空间


北端南侧在有限的场地宽限中植入下沉0.9米的非标准运动场,相较开阔的北端入口西侧为原市场历史墙保护更新。


多功能活动场地


历史墙保护更新


南端北侧毗邻沙田小学操场,云桥上可眺望校园,底部设为儿童活动区域以释放放学时段校门拥堵的压力。


沙田月台景观步道


沙田月台顶部廊桥眺望学校操场


南端中部为设计场地中最为拥挤位置,线形收紧并行为两侧标高差异的通道,并由此设长近50米的区域为社区艺术长廊。长廊上方加设雨棚及遮阳卷帘,可围合成桥上开阔的半室内空间。


粉色顶棚的社区艺术长廊 


南端云桥在场地紧缩的条件下可形成多线的条件有限,由此通过轮廓平面上波浪形外扩的变化扩展边界以营造有趣的七夕廊桥。


南段七夕廊桥


南端南侧以环形廊桥连接了左右的直线云桥,前后各有一颗朴树穿过云桥空隙,随着生长茎叶相互缠绕,行经其中可碰触枝叶。


南段环形廊桥


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增加一些绿化,见缝插针地去种一些树,一些草,一些花,让整个空间除了钢铁,  也有绿意。


北段地面景观空间 


ALYA的三个比较重要的线型的公共空间—吴淞江边上的爱特公园、浦东民生码头贯通、杨浦滨江贯通,后两个也分别是17年和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的展场。


北段地面入口水幕装置


曹杨百禧公园的设计总结了我们过往几个项目的经验,但它有别于一江一河的独特场景,它所处的环境恰恰是一个如此有烟火气,又如此容易被忽略的的典型社区场地中的非典型剩余空间。如何能够在这些剩余空间中找到新的潜力与能量,是我们下阶段工作与研究的重要启示。

结语:曹杨新村的上半场有着一段很有意思的起源和历史;如果说艺术季是它的中场, 让它获得了重整待发的新势能,那么可以期待的是它的下半场将成为城市有机更新及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想范本。



——END——
相关链接:

人造的荒野:高线公园的自然式种植设计

TOD复合实践 | 轨道城市 万科·高线公园

把尘封的北京大院儿变成副中心的高线公园 | 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建设13年,带来50亿美金新项目开发,纽约高线公园如何运作的?

拒绝高线公园,巴黎将废弃铁路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城市秘境”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64450203

18500787853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