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够表达情感的景观设计
景观,是融合了客观实体与人的主观想法的印记,它可以是历史的写照,也可以是文化的诠释,更可以是情感的表达。一处好的景观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其能否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更可以用来表达思想,体现感情,激发和触动人的内心世界,为人们提供情感释放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情感元素的运用尤为重要,它能够融合景观本身和人对此的艺术反应。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景观设计逐渐倾向于多元化的设计,设计者需要借助设计成果来表达自我理念,与使用者在情感上互相沟通和交流,寻求彼此之间的共同理想,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并在此前提下不断发展创新。
人们在不同的情绪下行为方式会有所不同,景观及相关的建筑、设施可以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愤怒时,可以找到宣泄苦楚的幽秘环境;寂寞时,可以找到与亲友促膝长谈的场所;愉悦时,可以找到尽情娱乐的活动场地……不同类型的空间形式既丰富了景观,也丰富了人的活动范围和内容。
01
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说,商业街无疑是典型的体验空间,通过色彩、装置、小品的设计,激发各种视线和情感的交互,带给了用户多维的空间体验。
项目名称:北京望京小街
景观设计:INSTINCT FABRICATION本色营造
交互空间
望京小街希望构建一个开放性、轻时尚、生活化、交流性的国际商业街区。设计团队将人与景观、艺术和社区生活的互动作为设计灵感。
多层空间体验
花园成功地将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公共空间转化为活跃的景观空间,设计希望通过景观在场地中创造不同尺度和形式的舞台,激发各种视线和情感的交互,将进入场地的主要通道的消极空间转变为了艺术打卡空间,通过艺术壁画的处理方式来提升进入中庭的友好感。在这个大中庭里,人的自在感是首位的,没有强制的商业动线,只有自由的铺装韵律,惬意的遮荫界面,以及灵活的可坐可观界面,为大家提供足够的舒适度来放空自己,来欢度和家人朋友一起的时光,场地内互动艺术装置、彩釉透光玻璃的中心舞台、科技互动水景带给了用户多维的空间体验。
艺术与趣味的走廊
这条380米长的街道原先为人车混行的市政街道,设计通过对小街的空间格局进行重新梳理并运用景观的手段缝合街道两侧和连接整个城市片区,相较传统的城市街道空间,40米宽的小街更像是一个城市公共走廊,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社区与城市间转换的通道,通过模糊边界,利用现有高差区分通行空间和停留空间,建筑立面到整体多维的一体化等手段,打造一个既细腻又极具体验的纯步行公共空间,但仍预留了应急通车需求,同时可为休闲活动及商业活动留白,能够让更多游人驻足。
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小街目前已经成为融合商业、餐饮、创意办公、公共广场,以及艺术装置、展览空间和文创步行街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引导促进多元业态形成互动。自2020年8月开放以来,小街已经成功举办了近百场车展、时尚秀场、体育活动以及日常娱乐展览。
02
医院是体现安宁康养最典型的空间。需要为患者创造安全、自然、亲切的直接环境,使其产生良好心理感受,同时通过设计手段提升间接环境的品质,最终通过使用者情绪的传递,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设计单位:贵州迈德景观设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盘州市人民医院前区景观通过景观自然造物的设计手法,让场地具有开放性、活跃性、生态性、康养性,将自然而生的场景归还场地。传达人性关怀与解决矛盾的信息,既是户外等候和鼓励对话的实用场所,又是帮助患者康复的疗养空间。
曲线具有超然的力量与温柔,能唤起人内心的温柔情感和无限遐思。设计中让曲线成为形象上的统领者,整合、划分、组织空间,与周围环境形成联系而非相互抵触。通过延伸、重叠、往复的设计手法,梳理水景、景墙、植物与市政道路的关系,形成和谐的界面咬合及高效的流线引导。
门诊楼前,是人群交往最密切的公共空间,也是承载人群活跃度最大的场所。中心互动水景作为其主要的景观节点,被设计在一个安全、欢迎公众的环境中,满足人群交流、互动和康养治疗的需求。周边的弧形花池长凳,为来往的人群提供休憩停留点,其柔和的曲线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并鼓励相互之间的对话。
结合弧形线性设计的绿岛及树群组成了康养森林,既能有效的隔离市政道路的扬尘噪音,又能为人行小径撑起上层空间营造舒适的林下环境。涌泉流水、花桥夹道、乔木成林让原本平坦空旷的场地变得丰富多元,在提升空间趣味性的同时,加强了人与场地参与的友好度,为那些患者和家属以及医护工作者们提供一个户外的休闲空间。
结合建筑表皮的肌理选择景观光源,合理布灯,避免光污染。通过点光营造温馨柔和的夜间照明,投射出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营造探访亲友轻松愉悦的环境,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增加体感舒适度;缓解医护人员操作疲劳。
如今成为了一个能为病人和他们身边的人提供了停留、情感、社交和实际支持的场所。它像是一个向所有人敞开怀抱的公园,让人改善情绪的不适,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治愈。
03
儿童游乐场无疑是孩子可以尽情娱乐的活动场地,亮丽的色彩元素,角色性的体验场景,让儿童感到舒适自然,愿意在空间中开展各种活动,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设计机构: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云朵乐园的主要概念是将公园儿童活动功能和对水的环境教育功能结合,形成一个寓教于乐的公园。它既是一个有趣的儿童公园,又是一个露天的自然博物馆。
较强的互动性设计——为儿童带来快乐的游乐体验
云朵乐园运用了不同的材料、色彩、声音、质感以及形状来构建各不相同的场地和设施,与孩子们之间形成互动。 这些设计给儿童提供了全新的感官、行为以及情感体验,加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儿童的游玩体验。
受冰川峡谷形态的启发,设计将场地中一处原本以挡土墙和树木为主的穿行空间加以调整,形成了底部配有电子感应设备和音箱的“冰川廊道”。每当孩子们经过,便会发出叮叮咚咚的滴水声,宛若峡谷中的回声。
“旱喷广场”让水的灵动触手可及。设计在旱喷泉中引入了机械动力装置,当踩蹬踏板时,喷泉喷射而出,孩子们便可在水流间嬉戏玩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随之产生。从旱喷泉中喷出的水汇聚在广场中央,顺地形流淌,自然形成一条蜿蜒曲折、可以充分接触体验的溪流,在“山脚下”的平坦处汇集成一个浅浅的小池塘, 使孩子们可以安全、肆意地玩耍。
自然元素的引入——快乐学习,玩中成长
云朵乐园大多数的设计都以自然元素为原形, 通过儿童对各类自然元素的观察和体验增强孩子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水的各种不同的相态如云、雨、冰、雪等,以及它们的汇聚形式诸如溪流、河道、池塘、漩涡,在活动场地和节点设计中都被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跳跳云、旱喷广场、互动涌泉、曲溪流欢、冰川峡谷、冰凌拱桥、冰雪滑梯、漩涡爬网等独特的活动场地。让孩子在游玩的时候可以学到有关水的形成的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同时,项目在现有水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处可以随意进出的湿地花园,可近距离观察到各种水生植物、蝌蚪、青蛙和鱼等,使孩子们能够进一步融入自然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教育机会。
04
设计者:林璎
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者林璎说:“看到我的作品,你会哭。”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
越战纪念广场由有序序列空间组合而成,在序列环境中,设定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交通流线应确定了参观者感受到纪念主题的完整性,序列空间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可以使参观者神情专注,序列空间带来的情绪感染随着空间的变化逐步转变。
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沿用了艺术本来就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之下,纪念碑垂直向地下延伸,因此越战纪念碑远看是一座山丘,近看则是向下蔓延的黑色大理石碑,碑文所铭刻的名字从两边向中间不断增多,使人由心底里萌生一种渐进的心理,具有非常震撼的感染力。
越战纪念广场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采用矮绿篱做成规则花纹——纪念符号,通过符号手法更好的点题。距离较近的建筑物种植大面积的草坪,使主体建筑突出。纪念性广场带有纪念性主题并充满人文色彩的景观环境,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使之与建筑雕塑相互呼应,相互映衬,让人们在参观,瞻仰先贤的活动中感受到视觉的,精神的,自然生态的,以及心理感受和情绪上的变化。
越战纪念碑可贵之处在于它颠覆了此类纪念碑的表现方式,已然成为普通美国人展现现有的以及永久存在的悲痛和哀思的地方。
部分资料来源:园冶杯组委会、建筑畅言网、筑龙学社等
相关链接
2023城市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3月30日杭州举办,亮点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