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畅:城市公共生活的回归——长江与运河滨水景观带建设实践

不断前行的 风景园林网 2023-09-17

5月26日,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的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盛大开幕。同日,运河景观风貌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成功召开。MYP迈柏(上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余畅发表演讲,以“重回长江”和“运河转身”两个案例,介绍了在滨水景观带建设中如何营造城市休闲空间,让公共生活回归,提升城市活力。


目前在很多的滨水项目中,通常可以很好地把控其生态诉求,但是遇到滨水空间尺度过大的时候,往往在人的活力处理上,问题就会比较突出。


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集中在滨水和街道,滨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管是长江还是运河,都还是“高速公路”的性质。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滨水公共空间以交通和水利为主导转变为以人的活动为主的城市休闲空间。


滨水项目的核心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很多时候不只是物质空间的改善,还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复兴的意义。我们提出三角功能模型,它的核心目的,不管是生态角度的秩序构建,还是为了城市精神内容,都在于人的活力和需求的实现,致力于城市公共生活的回归。



重回长江:重庆两江四岸之九龙滩公园

长江和嘉陵江两岸的提升,主要的问题是长江的水量在上游变化很大,从现在的水位线到城市区域有40米-80米的高差变化,造成了水量的巨大削弱。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在近几十年时间里,从水可以直接到岸上,到现在被高速占据,也被防风墙所占据,人的活动空间非常尴尬。

很多滨江空间利用率并不高,因为尺度太大,而且像重庆的居住小区离水面和公园大概都有20-30米的高差,加起来有60-70米的高差,人是到不了滨水区的,所以大家觉得江离生活很远。


设计师在现场调研时发现,大家认为江就在边上,但心理上距离却很遥远。于是提出了“重回长江”的理念,让它从商圈转到江边。设计提出了不但步行要重回,自然要重回,重要的是心理要重回,从朝天门这种大尺度空间变成人性化可行的空间。我们有幸中标了朝天门到钓鱼垂整个35.7公里的长江北岸部分,现在实施的是九龙湾滩。


包括商业街也一样,占据的空间很有力,但其实商业街是没人去的,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过去,另外也占据了滨江应该公共的空间。这些问题在每个城市都会碰到,它很重要的一个议题,或者大家反复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是以安全为主导还是以人的需求为主导?

我们提出“重回长江”,在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基础上,实现人的活动和自然进程的统一。165m低水位4月至9月,淹没290天 ,175m高水位10月至次年3月,淹没111天, 185m洪水位6月-9月,淹没14天,191m20年一遇洪水位,平常年份不会被淹没。


195米这个高度是一个关键的高度,它关键的问题在于社会的城市公共生活活动问题,涉及到人流的集散与连接。另外所谓的100年,其实在高峰期也会被淹到,根据不同季节有限时间被淹到的。看一下不同的高度,195米这个区域,提供了更多让人活动的空间,保留大树,增加参与性、体验性活动,尽管看上去并不是很生态,但活动性非常强,整体形成非常干净的场地空间,也就是200年一遇的活动空间,也是大的广场。因为主要空间是比较小的,像这样的空间要形成季节性使用和节庆性使用的问题。


很重要的一个是像原来的防护墙是以大的台阶方式进来,这在艺术节时,形成了很好的平衡。这是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活动,让大家愿意下来能够下来,这是不同周末的时间,现在变成了婚纱照的目的地。


191-195米,最主要是形成大台阶体系和活力道贯通,实现整体连接。现状基本上是对商业所占据的,做完以后就把这个空间下沉了两米,形成了绿道的贯通,上面一部分是商业空间,原来空间问题在于两个是不分的,原来江和城市是隔离的,都是防洪墙的方式,但传统上是大台阶是打开的,所以应用大台阶方式实现九个大台阶。这个大台阶形成之后,它和江的关系和城市的关系形成非常好的呼应和导引性的作用。

像这样的商业空间下沉和梳理完就形成非常明确的格局,就是下面是个防洪墙,这里是贯通的公共活动,上面是个商业空间,形成了有序的界定。这个处理完以后,包括领导也包括市民非常受欢迎这个地方。185米和195米区域形成的,原来是像废弃的根本没人去的,这个区域我们把它形成了下一级通道,像文化墙也包括Logo,这是重庆的城市精神打造的文化墙。

175米和185米,这一年大概40多年会被淹到,原来是杂草丛生,这里形成了九龙花园,把它耐水湿的植物形成了打造,这就形成了非常好的目的的,使得人愿意下去。175米以下是稳定的尝试,最终认为是以自然的方式去实现就可以了,这种方式打造完以后就发现的确在2020年有个洪峰过来了,虽然在不同高层做了不少内容,但2023年洪峰基本上没有影响我们整个布局的结构。本来种了很多树,建议以草为主,或者保持现状。

真正水的空间如果提供很好的可达和相应的活动配比,人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滨水空间的设计最重要的一个是秩序,它对行洪安全,人的活动和公共活动是第一要务,这是金字塔底端,第二个是人的需求在不同的高度构建,第三是场所精神。

运河转身:无锡段京杭大运河


无锡段京杭大运河总共7公里长。和沧州和传统城市不一样,主要以高新区产业园为主。现状主要以货运为导向,两边的滨水带已经加强完成了,河道依旧作为交通工具,像对高速公路一样,两边是防护带。另外是大量的工业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气也基本没有。设计提出了“运河转身”的理念,让它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并提出四大策略:第一,开放运河,实现水岸转身;第二,人行无界,实现可达转身;第三,科技生态,实现工业转身;第四,活力营城,实现场景转身。


另外是纵向连接、横向连接和水上连接的构建,工业如何体现的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场景。这里有一个已经在建了,我们想通过这个来展现工业化遗迹的京杭运河边上如何实现转身。它是原来的水泥厂,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但已经被填了一个,还留下了一个,还有建筑的厂房和空地等的情况。这里把运河打开形成了复合式的台阶,把老的建筑保留下来,重点打造了科技的展示和体验的内容。


运河转身形成了不同标高的展示,同时大家愿意坐在运河边上看运河,可以实现整个打通遇到的建设以及纵向的连接,包括过不去的地方可以打通。工业转身是这样的老建筑,把它进行利用改造,形成以休闲和观赏为主的驿站。


场景转身,它原来是个空地,我们打造了能量环,体现本地科创城的体验。首先是像这样的利用,形成了海绵城市的体系。另外是像光伏板的使用和碳中和的打造,通过AI望远镜形成教育性的内容,另外是数字水帘把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动态反映出来,包括能量场和人体能量,这样利用现有的混凝土方式把它进行再利用。雨水搜集起来进行净化再流入里面,可以把水质的科考数据展现出来,这些数据是水质动态监测的贡献。


最终,通过赋予新的科技和生态内容,让运河实现了转身,城市滨水空间由背向运河变成了面向运河。
————END————


相关链接

王卫青:共融共生的城市生境——运河风貌与城市发展
徐聪艺:河流空间与城市营造
王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主题与表达”——以南京大胜关智慧公园为例
石晓冬:水城共融——城市河流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运河城市盆景艺术展在沧州园博会惊艳亮相(内有视频)
月季,月季,5000株月季!


专家齐聚渤海之滨,研讨盐碱地绿化及产业发展模式

以运河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 知名专家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参赛全攻略→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4月20日启动!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