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南京城市山水格局——青龙绿带公园
公园穿越滨江大道、横江大道、七里河大街、九袱洲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周边用地性质以商业办公、居住用地为主,规划有华润、上海绿地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为片区的社区邻里、商务办公人群提供日常休闲的场所。
公园将邻近的老山、长江、邻里街区及自然景观无缝衔接,梳理森林水泊与喧嚣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塑造新型城市化示范区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典型,全力打造“观山览江赏园”的多维视角和游览体验。
公园连绵7公里,贯穿整个江北核心区,是新区核心的绿脉。打造生态自然、水绿交融、乐享四季的综合性公园,注重乡土植物的利用,通过自衍草花、群落式植物组团等配置形式,焕活绿意盎然、季相丰富的生态空间,提升公园的增氧集碳功能。
增氧集碳的新区“绿肺”(实景照片)
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种植多生态多物种的乔灌木,丰富植物群落特色,营造生物多样性特点,绿地率达到75%。
立体的慢行系统与多样化的视觉廊道
宜人的滨水休闲步道(实景照片)
结合后疫情时代人们户外休闲方式的转变,方案与时俱进,设置大面积的弹性草坪空间,可结合户外露营、瑜伽、市集、团建等不同需求,打造灵活多变的弹性景观空间。
严控江岸水质,提升公园水体的自净能力(实景照片)
公园作为江北新区深度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大型城市海绵示范区,注重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旱溪、生态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的布局,运用透水性铺装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蓄存、渗透和净化,打造可持续节约型园林典范。
海绵理念下的植物选择
05/ 践行数字智慧景观 助力打造“最近的未来”
充分契合江北新区“最近的未来”城市发展方针,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在智慧家具、智慧互动设施、智能照明、智慧管养、智慧安防等方面植入数字智慧功能,将智慧融入景观,打造“智慧+”公园,是江北新区智慧公园理念的成功实践。
生态环保、智慧便捷的城市家具
展厅内的沉浸式5G互动智慧设施
06/ 融于自然的建筑形态 多元共享的建筑业态
公园建筑布局充分响应景观主题场景,与景观地形地貌无缝对接,通过建筑景观一体化融合互动,植入统一与多样、绿色与科技、精致化与可持续运用的设计理念,将小巧精致、造型各异的艺术建筑点缀于大地自然景观中。
建筑整体融于自然绿地草坡,二层平台可以俯瞰公园美景(实景照片)
公园建筑的主要功能包括:新区展示、社区服务、游客休憩、公园管理,加强与周边社区互动,将公园充分融入城市中,为游玩人员及周边社区市民提供5G互动、展览展示、科普教育、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共享活动。
公园共有9个配套服务建筑,包含多种业态功能
观景品茗的滨水茶室(实景照片)
融情于景的展厅建筑(实景照片)
“落樱缤纷、春花烂漫”为主题的新区植物形象IP
樱花主题集散广场(实景照片)
落樱缤纷的滨水长廊(实景照片)
公园的每一株樱花从选苗、挖掘起苗、运输、栽植及后期养护管理都进行了全程影像跟踪记录。并为每株樱花建立身份档案、智慧管养监控,实时关注樱花的生长状态。让游客在赏樱观景的同时,可视化感受、参与樱花种植过程,了解樱花品种及生长习性相关知识。
针对公园编制的精细化专项设计方案
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的精品工程(实景照片)
公园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全程参与跟踪服务,及时与施工方沟通讨论,依据现场条件变化,做好细节设计加强过程及动态设计,展现精细化设计、施工及管理三位于一体的运作模式。
公园配套工程包含9个公园建筑,总建筑规模约3500平方米。其中规划招商建设科技互动馆、多所咖啡茶吧、社区中心及湿地教育中心。在游览的同时为居民提供餐饮或文教服务,带动绿带整体经济发展。
同时,在水源净化、湿地保护方面运用了先进的水循环水质净化系统,更好的保护区域内的水资源、湿地,同时起到了释放氧气、提供动物栖息场地、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青龙绿带项目的建成,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娱乐空间,改善了江北城市面貌与社会环境,被《南京日报》、《南京江北新区》、《文旅浦口》、《南京建设》、《南京文旅》等多家市级平台褒奖。
受到各级互联网,如腾讯网、扬子晚报网、中国江苏网、新华报社等平台大力宣传,广受周边居民好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