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

成甲 成甲 2021-12-26


“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

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这是查理·芒格非常喜欢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写下的一段话。

确实,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我们都会变老,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变聪明的速度,却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努力调节的。


正如西塞罗说的,我们如果能够在生活中不断修正“初版”的错误的话,我们会比过去活得更聪明。


尽管我们没有时光机回到过去修正生活,

但是生活中人们遇到的问题会重复发生。

如果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修正未来的做法,就让自己聪明的速度调快了那么一点点。

而这种修正生活错误的方式,叫反思。



今天我们就聊聊反思。


1、人生成功的方法是什么?

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是人生成功的法门。


2、怎么知道在正确的方向、方法、事情上?

我毕业的时候,两个老师给我指点迷津:

一个老师说,多试几个工作,从一个平台跳槽到另一个平台,职业发展快。

另一个老师说,专注在一个工作上,坚持几年,聚焦投入职业发展快。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该如何判断何为正确?


正确是有很多种的,

我们必须区分追求何种正确。 

所谓正确是指:符合事实或者规则或者原理。

换句话说,

同一件事情,可以在事实层面上是正确的,

也可以在规则层面上是正确的,

也可以在原则层面上是正确的。

比如说跳槽,你可以从短期收入的事实正确、或长期职业发展的事实正确、或职场竞争力建立的规则上判断,别人的建议究竟在什么约束条件下“正确”。



比如:国际象棋、跳水比赛,它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

公司有规章制度;国家有法律、道德准则,这都是我们判断何为正确的标准。


但人生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找到判断标准,就需要回答人生的考卷了。

因此,每个人的人生都要一边学习、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一边改进。

目的就是找到:我们面对选择时,究竟何为正确的标准。


所以,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之前,你先得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3、我们为什么要反思?

因为我们要努力靠近正确。

反思这件事情,

一定要有以明确何为正确为前提。

如果反思的标准都是错的,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往往我们做决策的标准,并不追求严谨的准确、可靠,而是简单模仿生活经验教给我们的。

不是说生活经验给我们的一定是错的,

而是很多生活经验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未曾真的认真审视过,

少了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能真的理解生活想要教我们什么。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当我们并没有非常仔细地、认真地校检过往生活当中做事的这些准则和依据是否合理可靠时,我们就可能出错而不自知。

这种情况就违背了我们前面说的基本原则:在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很可能“方向”是不对的,

也可能是用的“方法”不对,

也可能没在做“正确的事情”。


史蒂芬·柯维说,生活有两次创造,第一次在大脑中创造事物,第二次在现实中实现想法。


在大脑中创造的这个事物,其创造建模的依据是什么?就是正确的方法、标准和原则。

这种判断依据,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有“内部记分卡“。


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一个清晰、准确、全面的正确标准,我们就不敢真的相信自己的判断, 就会在各种声音中动摇。

一个人对自己诚实,在真的坚信知道是何为正确的时候,才敢于拒绝,才能够真正专注。

 而专注是形成一个人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当你有坚定的信念时,你就有巨大的勇气,

你有坚定的信念、勇气,又敢长期投入时,你就形成了稀缺的比较优势。

当你能力稀缺的时候,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就起作用了,物以稀为贵了,你就值钱了。


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成长路径。

在这个成长路径当中,

一方面我们要寻找何为正确,包括我们刚才说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论,正确的行为依据。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实践练习,把正确的理念变成正确的行动,创造真正的成绩。


所以,反思是我们人生不断校正前行的指南针,让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引领指南针指向背后的力量就是:寻找何为正确。


4、正确的标准和思维模型的关系?

这种“正确”的策略,在《好好思考》一书中,就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的正确性是有不同层次的:

1、在个别事实或者个体经验层的正确;

2、在广泛实践的方法论层的正确;

3、在科学可证伪原理上的正确;

4、在人文精神层面的正确。

我们可以以这些正确的有效的思维模型,作为我们反思实践不断校正自己的一个标准。



5、我们如何应用正确的原则成长进步呢?能举个例子吗?

一个人要自我成长。而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有很多个维度。

从冰山理论的角度由内而外可以是我们世界观的成长,价值观、行为风格的成长,思维能力的成长,知识的成长,技术的成长,习惯的成长等等,这些都是成长。


例如,稻盛和夫的《活法》,就是讲:生为人,何谓正确。

他说方法就是利他,磨砺自己的灵魂,不说谎,正直,不麻烦别人,不要只考虑自己。

稻盛和夫的这几句话每天都值得反思。

“每天问自己:我今天有说谎吗?诚实吗?正直吗?”

这种反省每天都可以进行。


更进一步,稻盛和夫也给了“六项精进”作为我们日常训练的标准。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忘却感性的烦恼。


类似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也给了反思的三个标准: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如果要更具体举例说职场当中什么样的习惯为正确呢?

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标准,譬如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就给了7个习惯标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如果你想要的自我成长,是成长为一个更有效率的人,那你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些每天的生活和这些标准相比,一致吗?


反正光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这两个习惯,我刚工作的时候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初窥门径,虽然到今天,自己反省也时不时会发现在这些方面也有没做到的地方,但我仍然在这种习惯训练中受益良多。


6、反思的实质是什么呢?

用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检视生活。

直播中,有观众说:稻盛和夫的标准从哪里来呢,一定是合理的嘛?

这种质询就是一种反思精神。

你也可以质问: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一定好吗?


因为反思本身就是对思考本身的再思考。

学习的核心,

不是记住很多知识,

而是保持对知识的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个观点。

要保持批判精神,要有正确的批判性思考的方法。

只有掌握准确、完整的概念、可靠的决策依据、清晰的分析与逻辑推理,才能做出大概率可靠的判断。


所以,反思也是在追问我们究竟懂什么?

不能因为结果是满意的,就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

只有决策依据是正确的,我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7、最重要、最值得反思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人生中能反思改进的部分特别多,但是我想最值得反思的其实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我们的心态。


我记得看过一本书中作者讲述他去日本的遭遇,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意是:

飞机到日本时晚点了,本来想要省钱赶地铁,因为飞机晚点没能赶上地铁。

不巧,那天晚上还下大雨,所以,虽然出租车很贵,也只好打车。

结果出租车行驶到一半居然出故障了,作者被迫淋着雨到路边等公交。

通常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心情该糟透了吧。

我们当然可以事后反省:如何避免再遇到类似情况。

但,作者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敬佩,他说:“我很好奇,接下来在日本的旅游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查理芒格说:怎么样让一个人幸福呢?

“保持低欲望是一个人幸福的奥秘。”

你能反省“怎么样把这些事儿做好”,

你就能反省“自己是不是有生活的好心态”。

每个层面的反省都有价值,但生活态度更长久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是更重要吗?


再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就是这篇文章的编辑整理。

3月7日周日晚上,我们星球视频号直播的主题是“反思”。

我临时想起来,反思这个主题,其实对很多星球成员而言都是感兴趣的,在实践中大家也有一些困惑。如果晚上的直播内容能够整理成逐字稿的话,这样,一方面便于把常见问题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另一方面也为之后开反思能力训练营积累材料。


但是团队人手不足,没人有精力做这个事情。

结果杭杭-职场成长教练、老姚|洞见生产者、美好时光三位星球成员就主动报名。


最后,杭杭-职场成长教练承担了绝大多数工作。直播当天就工作到夜里12点,第二天又继续加班,在一天时间内完成直播逐字稿的整理。


其实做过音频整理的人都知道,整理音频文字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认真,耗费时间的工作。杭杭其实加入星球也没多久,她是一位职场成长教练,一直在群里面和大家耐心的分享职场方面的困惑,前一段还分享了OH卡和觉察日记成为精华文章,给星球成员做了很多贡献。


我就很好奇,私信加了杭杭微信,问她:为什么花费这么多时间,做这个逐字稿的整理呀。


杭杭给我的回复是:“越付出,越收获。”


我当时就觉得:人和人的心态差别真的很大。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是“越努力,越收获”,但是变化一下,“越付出,越收获”,这背后的价值判断标准就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这让我想到,我小时候住在家属院,我们楼里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小伙子,为人特别仗义,热心。上下楼如果看到老奶奶领着菜篮子,他一定会主动帮忙拿,我姥姥几次批评我还不如人家外人的孩子。和朋友吃饭永远他买单请客,甚至于他在家属院里,看到叔叔阿姨都会主动打招呼,有他在身边,我就显得特别不会做人。后来长大以后,人家的朋友五湖四海,活的有滋有味。


这让我想到两句话,

一句是我爸经常说的:“吃亏是福。”

另一句是贝佐斯曾说的:“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稻盛和夫的人生成功方程式里面,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个思维方式中,基础的一项就是生活态度和信念。


利他一直是稻盛和夫提倡的。

他说,当你持续践行“利他”信念的时候,成功就不是你“创造”的,而是你“吸引”来的。

这句话听起来真鸡汤,但是真正践行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所以,正确的心态决定正确的人生啊。


以上内容编辑整理自3月7日的视频号主题直播内容:如何用反思助力成长。(有删减调整)


其实反思这件事情的道理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但它更多的是一个实践当中的技术,练习和反馈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准备在知识星球和大家一起开发训练反思能力的训练营,分享彼此的思考的方法和经验,创造一个正反馈的环境。先从知识星球内部小创业内测这项付费服务,未来有可能面向星球外的朋友开放训练营。


我们也期待有从反思习惯中收获成长与改变的朋友,分享你们的故事和经验,给更多人启发。


关于“反思”主题,2018年我在混沌大学创新院中有一次主题分享,段子手风格的,没看过的可以瞅瞅。


每周日晚8点,“万物皆可盘”知识星球将在视频号:成甲 或 视频号:知识星球万物皆可 邀请嘉宾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生活中的智慧策略。


上一期讨论,如何向内学习:自我反思

这一期讨论,如何向外学习:链接牛人


本周日(3月14日)晚8:00,生活有智慧的交流主题是:“如何链接牛人”

本期分享嘉宾:牛牛

牛牛是一个读书破万卷的读书人,是得到APP2020年领读人、荐书人;

同时也是认识很多牛人,有奇妙故事的保险经纪人,我们可以听听她在链接牛人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对本次主题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扫码加入↓

(群加满后,可以在公众号回复:入群助理 添加工作人员微信拉入群)

了解更多学习社群情况,请在公众号页面回复“星球”。

以上正文内容首发自“万物皆可盘”知识星球,找到良师益友,共同成长!



【近期热文】

· 不要去追逐平庸的机会——查理·芒格

· 关于“复利人生”的思考

· 成长的八字箴言:顶天立地 良师益友

· 怎样冲出重围,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 如何构筑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