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思维模型共修社——感受学透一个思维模型的魅力
思维模型共修社快要走完两个月的旅程了,我们30多位伙伴一起,深度链接,慢下来,每个月共学共修一个思维模型:在过去的7月、8月共修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两个模型。这种慢下来、花一个月的时间死磕一个思维模型,和身边信任伙伴彼此分享、互相支持的感觉,让我非常受益。成甲老师在“以终为始”共修月开营时的一段发言,在我看来,是对共修社特别好的诠释。以下是他的分享节选,分享给大家,看看从成甲的视角,他是如何理解思维模型共修的价值的——一、结硬寨、打呆仗,是很多人少有,但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生活态度思维模型共修社,是帮助人建立一种非常重要、但很多人极容易忽略的“生活态度”的地方。这个“生活态度”,能极大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这个态度叫做——结硬寨、打呆仗。在思维模型共修社,大家会对一个概念,花一个月的时间,和一群人深入学习,这是一种慢功夫。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能下这种慢功夫的人非常少,我们通常是一段时间学学这本书,遇到新信息,隔几天又看直播,上课了。我们往往缺乏一种耐心和投入,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做足够深入的了解,但这一点又是无数顶尖高手证明过非常有效的方法:——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里面,把这种方法称为:“划小圈”,他认为顶尖的高手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基本的概念、知识有更深入的洞察;——李小龙说,我不怕会一万种招数的人,我害怕把基本招数练一万遍的人;——曾国藩打胜仗的关键在结硬寨、打呆仗;——富兰克林提出一次只养成一个美德;......然而这种花慢功夫深入学习的状态,很少有人真的做到。二、体验“花慢功夫在重要且基本的概念上”这次思维模型共修社就是帮助很多人第一次建立起这样的体感:大家发现“原来一个知识点聊一个月还有这么多值得聊的!”我听到一些参加完一个月共修的伙伴们跟我说,“原来我以为一个习惯聊一周怎么都聊完了吧,没想到一个月之后,还有很多值得聊的地方。”我们从知道一个道理,到真的有体验,是有很多很难跨越的鸿沟的。其实我们此前组织学习“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这些重要的原则,训练一个月都并不能精通,但是特别难得的是,我们愿意为这四个字,花一个月的时间,这个体验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三、和喜欢的人,持续、反复做喜欢的事,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策略共修社最大的价值,不只是因为柯维的七个习惯;这个场最大的价值是,聚集了很多有同样的志趣、愿意共同探索的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观察到大家各个组玩的不亦乐乎,卷也卷的很开心。这样的场的感觉,是我们真的找到了一群良师益友。良师益友之间的合作,是要经历从了解、到熟悉、到碰撞的;经历过时间的沉淀之后,人和人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我自己无论是从个人成长的经历,还是在万物皆可盘的经历,最大的一个体感就是——“和对的伙伴深入交流”,这个过程中,会迸发出很多可能。这也是我做事三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比起泛泛地和很多人交流,我更愿意和滋养自己的人,持续反复地在一起。我们这种慢读深修的践行和学习方法,才是刚刚起步,未来会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我建议大家如果加入之后,特别是体验了一个月之后,觉得这里确实是有收获的地方的话,建议持续跟下去,把七个习惯跟完,或者至少像黄虎老师说的那样,体验三个月。如果你真的对一个习惯、一个力量觉得有价值的话,那么持续深耕,就是发现更多可能的方式;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觉得自己喜欢他,和他在一起有力量的话,就和他待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策略。未来我们也希望和大家深入了解,深入合作之后,把这样的学习态度、方法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受益。一转眼,“以终为始”的共修月也快要结束了。过去的两个月,大家一起深挖了两个模型的理论源头、限制条件、应用方法,彼此分享碰撞自己的实践和困惑。就像成甲老师说的那样,和喜欢的人,持续在一起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以终为始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在共修开始之前,大家都会觉得困惑,不知道能学出个什么。但是经过一个月的深度碰撞之后,很多伙伴却从中探索和发现到了意外的人生看见。我也是第一次感觉,学了用了8年的以终为始之后,这次,终于觉得这个习惯,在我这里清晰了。✅
202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