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达利欧的思想启示:痛苦+反思=进步

成甲 成甲 2022-09-21


今年2月,我和谭昊、刘波老师一起,围绕瑞达利欧的思想和《原则1、2》做了一场直播交流。

谭昊老师以前是知名媒体人,后来转做投资,一样很成功,现在是彼得明奇资产管理公司的CEO、《优势投资法则》作者,湛庐《原则》精读班的主理人。

刘波老师是中国著名财经评论人,还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公共政策及评论主编,也是中信出版社、《经济观察报》评选的年度译者。

和两位老师的对谈,给我的感受是:理性思考,极致透明。



非常感谢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的伙伴一起支持完成了这次直播内容的整理,让我们这次对谈能够在直播结束之后继续分享给更多感兴趣的朋友们:

录制:佛系小智(罗智)、潇洒在路上

校对:Stone、Yx(小杨)、冲、QHChen(呼呼)、陈庚(校对+组织)


因为交流内容信息量大,我们根据主题拆分开来,分享给大家。




成甲:

我很早听说《原则》是在 16、17 年的时候,当时网上就有一部分的电子版。我记得当时李笑来老师也推荐过这本书。


今天中午我很认真地又看了《原则2》,这本书当中介绍了一些关于国际形势和变化、他的分析思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产生了很多共鸣,我对他如何思考和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共鸣。


看《原则》这本书,感受到瑞·达利欧的学习方法特别独到。在这本书中,他也介绍过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他在这么大的题目框架下是怎么研究得出结论的,他是如何避免偏见的,以及他怎么确保自己写的这本书是正确的。


我觉得有一个很有意思,他说在美国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他的观点是另类的,他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只看和听自己所说的,而要去多和你谈论的对象有接触的人交流。

我自己感受,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我们不想听的就听不到,就像我当年不想看《原则》就是因为看不懂它的好,结果吃亏了,好多东西自己缺了。


但是非常非常有幸有人看懂了,而且有人理解得特别好,这就是我今天连线的嘉宾——谭昊老师。


🔺 谭昊老师


我和谭昊老师好久之前就是朋友圈当中的好友,我们俩相识有两个缘分。

第一个缘分是我有孩子,但不会育儿,去年就想拉一个特别擅长育儿的朋友们组成一个智囊团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把懂的人聚在一块儿来互相学习。我就把我身边盘了一下,觉得在为人处事、在教育孩子以及培养孩子的成果上,我觉得特别羡慕的,我觉得做得特别好的这些人请到一起,加到了一个微信群里面。


谭昊老师就是我邀请到的其中一位老师。在这一段的相处中,谭昊老师无论是在群里面耐心地给大家回复,还是他自己对问题思考的见解深度,让我有一个感受,就是这是一位特别智慧、自我要求严格,而且很热衷于分享的一个老师。


谭昊老师有一公众号,RIH读书会,我看不懂,待会谭老师来介绍一下。我是今天才知道,谭老师最早是媒体人,而且是我们一个重要媒体的主编,后来转型到投资领域,也非常非常厉害。

谭老师在湛庐也有一门课,专为《原则》这本书做精读班。之前湛庐的副总裁陈老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说他做了那么多课,谭昊老师为人做事的用心和态度深深感染了他。


我一听就来劲了,我看不进去的一本书,被一个投资人死去活来地看,这个人还被誉为中文世界当中对雷·达里奥《原则》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人。


我给谭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给很多人,就像我这样没看完、没看懂的人去做这件事,背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故事呢?


谭昊:

我的公众号叫RIH投读会,就是投资读书会的意思 。 

R是 rich ;I是investment ;H是 happiness 。财富、投资和幸福,大概这个意思。


成甲老师说起这本书,其实特别有故事。简单讲一下我的三个不同阶段对这本书的看法。


最早读这本书大概是13、14 年,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出版,但是瑞把它的英文版 PDF 放到了官网上,国内投资圈的一小部分人就开始下载学习了。那个时候桥水已经做得很好了。学习了之后,但是这本书看起来其实挺枯燥,因为就是一条一条的像词典一样。当时我还没有做投资这一行,看了觉得说的都对,但是好像跟我也没啥关系。就感觉是投资圈的一本圣经。(我是 16 年正式做投资的)这是第一个阶段。


然后第二个阶段到了 2018 年,《原则》的中文版出来了。出来了之后,因为已经做金融了,身边人肯定就觉得这是圣经般的宝典。刚刚出来的排名,目前还是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桥水。那么我们当然要买来看。


我已经比很多人好一点,很多人没看完,我是看完了。看完之后,我当时写了一篇书评,我说瑞·达利欧是一个集常识的大成者。


当时看完的感受是,五百条原则其实是这边取一点,那边取一点,东西方的都有,都是思想的精华。但不一定是他的原则。我当时的感觉说他是一个常识的集大成者,这是当时的印象。后来还是觉得这本书特别好,总觉得有吸引我的地方,所以我就带着我们的团队一起,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一八到一九年,每周一到两次这么一段一段拿出来拆,就把它重新非常仔细地精读了一遍。



这次读完之后,我的整个印象就不一样了。当时我的感觉说,它是一本个人和组织的进化指南。我自己在湛庐精读班的时候,就把它归纳了进化十二环,个人进化六环和组织进化六环,相当于我借《原则》的内容,梳理它的内在逻辑,给出了一个闭环。然后顺着个人进化六环和组织进化六环,它就像一个不断迭代、磨的过程,如王阳明先生说在事上磨,来获得支撑、不断的进化。这就是我跟这本书三个阶段的不同认识。


成甲:

感觉您是第一开始觉得这是一个投资领域的圣经,仅局限于投资,后来带着团队读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内容是一个集大成的常识,然后感觉是由薄到厚读的过程,最后到湛庐班的时候,您把它变成了个人进化的六环和组织进化的六环。感觉是由繁到简了,把书读厚又读薄了,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有几个好奇要替我们观众朋友们问一下:第一个,您当时有那么多投资的书,比如也有《穷查理宝典》,也有巴菲特的这些书。为什么当时选了《原则》?是因为您刚入行就接触了这本书,读得多了,觉得它好?还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好,才读得多呢?


谭昊:

这是个好问题。

其实我是特别喜欢方法论的一个人。我们知道方法论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普适规律,我个人偏好就对这个特别着迷,特别有兴趣。

你列举了很多投资家,巴菲特有巴菲特的方法,芒格有芒格的方法。比如巴菲特,我们是叫价值投资,芒格叫跨学科思维模型。瑞·达利欧他更多还是聚焦在投资领域,他的方法论还是跟投资高相关。


瑞达利欧的《原则1》这本书谈投资谈的是比较少,它是一个普世方法论。所以当时我跟中信出版社的蒋社长交流,他也说瑞·达利欧出这本书,就特别不希望别人把它看成一本金融圈的书。他说这是个普适性原则,各行各业都可以用。那我自己的体会说,他其实谈投资谈的比较少,在生活工作,包括育儿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应用,很多朋友在用,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他这个普适性的底层的方法论,正好跟我的个人偏好是契合的,所以我就对他特别感兴趣。


成甲:

所以这本书叫《原则》,而不是叫投资的原则。


谭昊:

它还有第三本还没出来,那本是经济和投资的原则,还没写出来。


成甲:

所以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更有点偏哲学了,就像您说的常识。但是我当时看这本书有一个犯怵的地方,他整理了五百多条,而且他当时提的,我是看到一部分他在讲说我们要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来做事。我当时听到这个的时候,内心是抵触的,我说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机器来相处呢?有那么多原则就是在执行吗?这个是我几年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困扰。


您后来把瑞·达利欧的原则总结出来,更精炼为个人进化的原则和组织进化的原则。您给大家介绍的话,您看了那五百多条以后,为什么提炼成了这些以及是什么,和大家能够言简意赅地讲一讲,以及您怎么理解瑞·达利欧说的原则像机器人一样的这个困惑。


谭昊:

好问题,我先介绍一下我归纳出来的进化十二环,然后再回答机器的问题。

我当时用一年时间读完这本书,其实我的感觉跟你一样的, 500 条每一条看起来都对,但其实我们在用的时候是没有抓手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把 500 条全部做到,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它甚至有相互冲突的部分。


我们怎么去学习和应用原则呢?要抓住真正的要领。所以我就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先扣到一个核心词叫进化。进化是瑞·达利欧在《原则》里面提的特别多的。如果说《原则》这本书有一个灵魂和题眼,其实就是那个进步公式,叫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这个待会我们可以再讲。


进化是他的一个题眼,我就抓住这个题眼了。然后就个人怎么进化,组织怎么进化,后来我就发现当我构造一个十二环之后,其实 500 条都可以分门别类放到这,它是能够盖挂这个精华的。



简单介绍一下十二环。

个人进化六环我当时是怎么设置的?第一环叫做发上等愿。发上等愿其实就是梳理,用中国的儒家文化来讲叫做立志,就是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因为你这两天在讲曾国藩,曾国藩最强调的就是立志,有一个远大目标。


第二环叫做看见真相,为什么这么设置呢?就是当我们有了一个远方要去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看见我现在在哪里,这个叫看见真相。我现在是在山脚还是半山腰呢?可能大家觉得这还用问吗?那我肯定知道我自己在哪。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很多人看见的是假象。为什么会看见假象呢?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都有一种自恋的倾向,可能你会高估自己,本来你在山脚,可能你以为你已经到了山腰。所以看见真相是一个破自恋的过程。你要准确评估自己在哪里,这是第二环。


第三环,看见真相之后要干什么?这个环叫迎接痛苦,因为一个人的自恋被戳破之后,其实痛苦是扑面而来。这其实也跟达利欧为什么说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其实情绪处理和情绪管理是特别重要的。所以第三环叫迎接痛苦。


迎接痛苦之后要干嘛?去行动。第四环叫进化试错。进化试错其实也是瑞·达里欧在《原则》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它是受了达尔文的影响,就是说进化的最佳路径是试错,不是规划,这其实是达尔文的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和进化试错,其实跟创业、投资很多领域也是要试错是相关的,这是第四环。


那进化试错之后第五环要干什么呢?就是复盘反思。我记得成甲老师对复盘反思很有心得,就说我们犯了错,如果你不反思,这个错就白犯了。我后来用了一句话叫做:痛了白痛,你是痛苦了、痛苦之后你没学到东西不就白痛了?但是你怎么学到东西,它是一个复盘反思的科学流程。你不走这个流程,可能你学到东西就很少,这是第五环。


那么个人的第六环,我认为就归到认知升级。一个人通过在事情上不断地磨练自己,最终实现认知的不断升级。我把个人计划六环理出来之后,发现相关的原则其实都可以归到这里面去。


这是个人进化六环,我再简单介绍一下组织进化六环。达利欧专门有一个组织、工作类的原则,工作类原则大部分是偏组织的,因为桥水他从几个人发展到了一千多人。它的难点在哪里?投资类的企业管理跟一般的制造业不太一样,因为第一个特点都是很聪明。他可能都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是他是很聪明的。


聪明人其实是比较难管理的。那么在这个时候,达利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一千个聪明人在一起,会比一个人更聪明吗?

不知道、不一定。

中国人有时候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实际上,有的时候三个诸葛亮还不如一个臭皮匠。因为群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框架和原则,这是达利欧最大的问题,这是达利欧最大的难题。一千个聪明人,我怎么让他比我自己一个人更聪明,而不是更蠢(有时候可能就更蠢了)。所以他就有了组织类的原则。


简单介绍一下我后来归纳的。

第一环叫认识他人。人和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好像大家都知道,但其实很多人没有真正知道。你总觉得、你总期待别人跟你一样,我喜欢这个,我希望我的家人也喜欢这个。人都是有一种不同的期待,达利欧也是经过深刻的教训和领会,包括他儿子得双向障碍。他跟全球顶尖的脑神经科学家一起工作了三年,他从大脑结构和神经学的角度,最终认知到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


第二环叫做使众人行。我们一个组织把人团结起来,是要大家去往一个目标。

那么我们官冕堂皇一点说,使众人行就是领导力的一部分。


第三环叫做打造文化。因为达利欧有一个隐喻,成甲老师刚才讲到的机器,它说任何组织都是一部机器。这个机器由两个东西构成,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化。有人了就有文化。所以第三环就是打造文化。比如桥水有它非常独特的文化。桥水公司可能跟很多公司都不一样,极度求真,极度开放,极度透明,这是他的文化。


第四环是什么呢?人和文化都有了,这个机器就开始转了,但是这个机器一定会出问题。所以第四环叫诊断机器。机器出问题怎么办?我们要去归因。比如达利欧讲到我们要从两个层面去归因,从案例的层面和从主系统的层面两个层面去归因,来诊断这个机器,这是第四环。


第五环呢?最终我们要干什么呢?最终从一个投资类的企业,比如桥水这样的企业,它所有的东西都是化成决策输出的,就是做一个最佳决策。比如说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了,俄罗斯股市刚才最高跌的50%,我能抄底吗?这就是一个决策。投资就是不断做决策,因为事件不断在变化,所以他的整个组织流程是为了输出一个最佳决策。但达利欧在《原则》中也讲了他的方法。


最后一环,有了最佳决策还要干什么?还要知行合一。比如说我觉得跌 50% 可以抄底了,但是我下不去手,我觉得我好害怕,这就知行合不了一对吧。


所以最终这就是组织进化六环,认识他人、使众人行、打造文化、诊断机器、最优决策到知行合一。


我就是从这个背后提炼的角度,把进化十二环提炼出来,然后再把原则的500条分门别类放进去 ,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 


成甲:

OK 。您这个我觉得特别清晰,就让我头脑中一下对这 500 条原则怎么样帮助个人怎么样帮助组织进化,有了一个理论模型。

我就想起,这不是论语嘛。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正心就让你得先发大愿,你有真诚的心。然后你还得在正心诚意的过程中的认识自己或自己的妄念,然后你还要面对,还要再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就是很多条语录,和五百多条原则一样,每天看看。


这感觉和生活的原则哲学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是第一个 get 到的,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点,抽练出的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就像理解现实社会当中的一些关系,但模型它是抽象的。


我在想这六个环,咱们就先讲个人,您在生活中是怎么用的?以前不是这样的吗?或者是用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注意事项?这六环当中哪个对你触动特别大?比如我现在要看《原则》,或者我要用这六环上手,咋上手,有啥帮助呢?我听到了模型我还是不能用。您自己有什么故事?或者是您为什么最后感触是这六环这样提炼,有没有一些故事和大家分享?我觉得模型让我们觉得很对,故事让我们觉得和我有关系。


谭昊:

是的,我以前是这样的。在读研之前,因为我的成长经历,是比较早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些东方文化的东西,比如禅宗,很早看五灯会元,那些禅宗的公案,那时候觉得就特别着迷那种意境。

我记得有一个禅宗的故事,说月亮挂在天上,月光很皎洁,有一个尼姑在溪水边提着一个木桶,突然那个木桶的底掉了,那个水就倾泻而出,然后在当下她就开悟了。那个意境特别美。禅中有个术语叫桶底脱落,它形容这个场景,就是突然突破了自己。我就觉得这个意境特别好,但是怎么做到我不知道。你说这个人怎么开悟的呢?他前面可能省略了很多苦修的过程对吧?他没有告诉你。


成甲:

你这个桶底脱落感觉像是顿悟型的。就有可能是量变到质变,也有可能是像慧能一样,特别开挂型的,天赋极佳,慧根极好。我们普通凡人可能得就在梯子上。所以你喜欢方法论是这个原因吗?


谭昊 :

是的,我年轻的时候就对这个意境很着迷,也寻求开悟之道,后来不得其门而入,就觉得我不知道怎么能够达到那个境界。后来就这两年,尤其接触《原则》之后,突然意识到其实 达利欧的这种进化跟东方讲的开悟基本上是一回事。比如王阳明先生他会讲叫在事上磨,就说要借事练心,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在磨练你的心,磨练你的状态,这叫事上磨,也是磨练你的认知。


我怎么去事上磨呢?我经历了一百件事,能确保我一直在进步吗?有的人可能你发现经历 100 件事他还是老样子,不一定会进步。就像我们说做投资一样,一个人在股票市场20 年,可能他还是一颗韭菜,不过变成老韭菜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高手。


你会发现经历同样事情的人,有的人真的是进化,有的人可能进化得慢一点,有的人不进化,这个差别是什么?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原则》的这500条,把它重新整理之后,我发现比如个人进化六环这个流程,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事上磨的流程,

你怎么在事上磨,需要一个方法。那我每经历这事,我就按这六环对照,事实上它还跟另外一个东西相通,就是前几年特别火的一个概念叫刻意练习。他其实也是一种刻意练习的方法。



那我经历一个事情,我怎么练习自己?其实把这些东西某种程度上打通了之后,我后来就觉得开悟不是一个玄学,它可能就是一个科学流程。我不能保证你开悟,但是你会一点一点进步,按这个流程去磨自己,这就是我的所得。


那你说怎么去用?这个六环展开是特别大的东西,但其实有两个东西是特别核心的。一个跟成甲老师是非常契合的,就是复盘反思。因为假如说只能抓一环,我觉得就抓复盘反思。我们刚说事上磨,你经历了一件事,比如说今天俄罗斯大跌引发了全球股市大跌,你亏钱了这是一个事儿对吧?那有没有学到东西呢?不一定。


那我们怎么从中学到东西?你要去复盘反思,不管学到多少,但能有所学到。有的人他痛苦了之后,就会本能逃避转移注意力,比如打游戏去了或者干别的去了,因为人都不愿意面对痛苦的体验。你错过了这个时机,可能你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对你而言仅仅是一次事件,一次痛苦而已。


如果你愿意重新反思面对它,去复盘反思,复盘反思有它的方法和流程,你有可能得到一点东西,这就是我觉得如果抓一环就抓这个。


如果说还有一环特别重要,那就是迎接痛苦。我刚才讲了,比如今天股票下跌亏钱了,那首先你的情绪体验是痛苦的,这是首先会遇到的而且可能会产生很大影响的东西。


成功也是可以复盘的,也可以有收获。但是为什么达利欧会强调痛苦呢?因为人本能要逃避痛苦,所以你要把它拎出来讲。我后来有一个比喻说“痛苦是路标,下面有金矿”,但是大部分人看到这个路标先跑。在情绪上你就不愿面对,那你就错过了下面的矿。这就是为什么达利欧最后的体验叫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


但是我讲到这里,我也讲一两个迭代的版本。达利欧提出叫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我有一个迭代的版本,哈佛有个教授叫罗伯特·凯根,他有一个迭代版本。


我稍微介绍一下我的迭代版本。我加了一个词,叫痛苦加接纳加反思等于进步。如果你没有接纳你的痛苦,你是没有反思能力的,过不去,你转身就跑,而且我也不推荐你去强行面对这个痛苦,因为那个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你要有那个能力的时候去消化它,你再去做复盘反思。直接和自己拧着干太拧。我们有时候说投资是反人性的对吧,但是你天天反人性,那反到最后你会扭曲了。你要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方法,他不是拼命去扭自己,那是不可持续的。这是一个迭代版本,叫痛苦加接纳加反思等于进步。


那哈佛的罗伯特·凯根有一个版本叫做痛苦加反思,加高质量的社群等于进步。他把社群加进来。这个社群的作用是什么呢?社群的作用是反馈,给反馈,这个就是刻意练习的一个特别大的要素,没有反馈就没有刻意练习。所以其实这两个迭代版本我都很喜欢。 


成甲: 

老师今天送了我们一个礼物,就是达利欧虽然原则有 500 多条,但是可能我们从执行的过程当中,拎出来一个,最核心的是可以先从反思复盘入手。


你说这个我很有感触。我当时写《好好学习》的时候,有一句话我就说,人和人的差异不在你经历了多少,甚至不在于你有多少经验,而是你能从这些经验当中提取和改变多少,能升华多少。其实不仅投资是选择,人生就是选择,每天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选择。那所有的选择背后,我们人不是圣贤,肯定会选择错,但是会不会一直错下去,就取决于你的校正机制。


我当年听北京大学国发院的周其仁老师讲,什么是一个好的制度?他说最好的制度不是最完善的制度,最好的制度是有弹性的制度,可以不断调整和进化的制度,为他留足了空间。


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很关键的。今天谭昊老师给了我们两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就是从反思开启,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今天看《原则》的时候,里面提了一个方法,就是你要写一下自己的问题,记录下自己的情绪。但是记录下情绪的时候不要开始反思。我当时挺惊讶,为什么记录了情绪,不要开始反思?他说你在情绪当中不能客观地看问题,你记录下情绪就行了。

然后隔两天你没毛病了,情绪好了再拿出来反思,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您说哈佛大学凯根教授给的这个反馈,您当时一讲我特别有共鸣,这也是十多年前对我成长很有帮助的地方。当然不是这个哈佛教授讲的,是《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在网上最后一次演讲,特别感人,他得癌症了,但是还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临死之前几个月还在讲,那个演讲特别触动。 

我看过他那个演讲,后来就看他写的《一分钟经理人》,其中有一句话讲说一个人能成长进步,是因为获得了反馈。你老做,没有反馈,反思就变成了自己钻牛角尖,自己觉得自己不行,或者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得不到客观的反馈;你得不到客观的反馈,就看不见自己真实的情况,看不到真实的情况,你就没办法改进,你就停留在自恋当中、自卑当中,自怨自义当中,就很难去真的走出来。



所以,这个反馈的标准是什么?您刚才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我们反思反馈的过程中可能反思得偏了。那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雷·达里奥总结了 500 多条原则,这五百多条可能是你的一个标准,所以这个我觉得是特别有有意思的地方。 




“相约四十二”系列推荐:

成甲x马徐骏(1) | 塔勒布的思想启示:一定要避免坏事情让人生清盘

成甲x马徐骏(2 | 史蒂文·约翰逊的思想启示:未经思考的道理不值得讲

了解万物皆可盘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