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约翰逊的思想启示:未经思考的道理不值得讲
3月底,我和马徐骏老师做了一场视频号连麦直播。
马老师是中国zui贵的商业演讲教练,也是开年演讲的发起人。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也获益良多。我非常好奇,他快速成长的背后,有什么样的顶级思想在支持着。因此,在“相约四十二”的第三期,邀请了马老师一起,我向他请教他的成长秘籍。
因为对谈内容信息量很大,我们拆解成三部分内容分别发送。以下是对谈精华内容的第二part~
感恩马老师团队的整理和输出~
第一part链接:塔勒布的思想启示:一定要避免坏事情让人生清盘
马徐骏:对我影响很大的第二个思想家叫做史蒂文·约翰逊,他也是一个作者,这个人给我的启发是他看问题的角度非常的刁钻,就是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很不一样。
史蒂文·约翰逊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看法,比如说认为像游戏、美剧、综艺这样的大众流行文化,很浅薄,会让人变得很傻,变得不会思考,你同意吗?
我一开始在很多的外刊里面,看到大量的批评,说游戏会带坏孩子,美剧会让人傻,全是这样的批评。但是我在看史蒂芬·约翰逊的《极速传染》的时候,里面就讲到,其实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面,大众文化是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我当时一下就愣住了,我说怎么可能?我们从小就听父母说,多读点儿书,少看电视。
但是他的观点以及他的论证让我不得不服。首先关于连续剧让人变傻,他说那是因为我们对于连续剧的印象停留在上个世纪。上个世纪我们看连续剧都是很脸谱化的人物,很简单的剧情,放在现在小朋友根本就看不下去。相反那些越来越复杂的美剧,比如《越狱》《神探夏洛克》《绝命毒师》,每一集都写得非常精彩。这些连续剧的剧情不再是线性的,甚至很多的细节完全是电影式的,一个镜头里面可能有很多的彩蛋。中国也有这样的剧,比如说《白夜追凶》《开端》。综艺也是一样的,在过去的20年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越复杂的大众文化才越接近真实。
但是,如果仅仅止于此,我们依然不能认为约翰逊是个很厉害的人。其实他分析的是,为什么像美剧这样的大众文化,敢于挑战观众的智力,甚至来调戏你,把它做的这么复杂,让你看一遍不够,还看很多遍?
史蒂文·约翰逊
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让我目瞪口呆。核心原因是什么?是人们现在的选择多了,美剧需要竞争的对手就多了。以前美国只有三个电视台,在甚至没有录像机的年代,你是不能重播的,那可不是给你什么你就看什么,说白了那时候大家都没见过世面。但现在呢,大家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这就导致只有让这个东西变得耐看,它才会有被讨论、被传播的价值。
以前的很多美剧现在都没有人看了,但像《绝命毒师》这样的电视还在重播,每重播一遍都是要给作者和主创钱的。他们能从一部片子里面获得的收益,可能是原来的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所以他们有动力把大众文化做得复杂,做得精彩。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趋势,而这样的趋势使得我们的年轻一代,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比我们的上一代,甚至比我们要有办法得多。
举个例子,像我爸爸他是喜欢玩游戏的,但是他只玩一个游戏,就是纸牌,只有这种简单游戏可以。但是你发现,小朋友是不是几乎一上手就能玩很复杂的游戏?而玩游戏本身,不是在锻炼手脑的协调能力,而是在让一个孩子学会在一个新的规则里面,快速地去探究它的边界。
你想一下,每一个游戏都是独特设定的一个世界观,操作不一样,要获得奖励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孩子很快就能摸索到。而且游戏做得越来越精巧,越来越复杂。越复杂的东西就越接近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
所以这是史蒂芬·约翰逊对于大众流行文化的一个看法,都写在这本《急速传染》里面了。你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视角,他看待事物的眼光跟人云亦云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他给我一个特别大的冲击。
在我的CCOC首席内容官训练营里面,史蒂文·约翰逊的《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是我们的入门教材,第一周要读的就是这本书。包括他的《远见》,是万维钢老师做的序,里面就是讲如何做出正确决策的。
我觉得他给我最大的一个启发,就是凡事我们得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可能跟大众是相反的,但是人云亦云你一定是不会有什么提高和收获的。他会把那些大家默认正确的概念重新拿出来,再用筛子筛一遍,或者再用锤子去锤一锤,看看是不是真的经得起考验。
成甲:多元文化这个题目涉及的点还是很多的,有太多人想给你传播那么多东西。
我就想到两个问题。第一点就是,你愿意让孩子和坏孩子打交道吗?如果你的孩子和那些很霸道、不讲理、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打交道,你愿不愿意管教?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谓这种低俗,或者是不同的思想,你是要看呢还是不看?
有一个研究者写过一本书叫《教养的迷思》,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争议,但是对我个人很有启发的观点。他的意见是,就算父母管住,不让他接触这个孩子,其实他的未来的人生中也一定会接触到,这样的人就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重要的不是把他放在温室当中,只接受某一种教育,重要的是让他接触了多元的社会以后,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这就跟男孩儿要富养还是穷养是一样的,上一次和老喻直播的时候,他闺女有一个同学,过生日搞了一个超长的豪华车去过party,她妈妈有点儿担心,说和这种太炫富的孩子交往是不是不好?老喻说,让她去,以后别有个小伙子拿个车就把我闺女骗走。这个过程给我的感受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文化的多元性,我觉得你要去接触,但与此同时呢,我个人的观点是,接触不等于没有边界。因为对于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我们很容易被人云亦云的观点影响。所以在各种信息和传播当中,还是要回到你自己能看懂的。
比如很多人说一定要读一手书,读经典,不能看“二手书”,但如果我看一手书就是看不懂,我就是需要一些别人“嚼过”的东西,帮助我消化和理解,我才能走向下一步。所以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不懂得就是需要接受很多人的帮助。
像马老师刚刚提到的美剧做得很好,今天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剧,但没有他们做的好,这说明什么?我的理解是,说明今天中国人的视野和文化存在提升空间,传播不是独立存在的,总体而言要和国民的精神审美相匹配的,就像抖音快手中那些能传播火热的东西,就是对某些人有吸引力。这是我的一些联想。
马徐骏: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的,未经思考过的道理不值得讲。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人云亦云的,而且我发现,在很多重大的人生问题上面,一般人的思考太少了,而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面,我们纠结的太多了。
比如说淘宝上,同样你要买个锅,两家店铺差两块钱,反复地比较,这没有意义。可是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工作是为了什么?我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以及我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包括我们常说父母催婚,但大部分的父母都没有思考过婚姻是怎么回事,爱情到底是什么。
史蒂文·约翰逊
我觉得这是史蒂文·约翰逊给我一个最大的帮助,就是我会把原来那些默认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跟我的人生又很相关、很重要的问题,拿出来重新审视一下。
前面成甲老师也说到,不是盲目地跟孩子说,要去或者不去要接触炫富、霸道的孩子,重要的并不是接触或者不接触,而是你给他什么样的引导。换句话说就是,你接触也好,不接触也好,不能是一个直觉上面的快速判断,而应该是一个仔细思考过,甚至是求证过之后,得出来一个符合你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个坚韧的判断。
前面成甲老师也说到,现在信息量这么大这么多,这怎么选?我反而没有这个焦虑,为什么呢?因为我遵循史特金定理。
史特金
什么叫史特金定理呢?这是一个科幻学家史特金说的,在一个领域里面,90%的东西全是垃圾,不用看,你只看10%的内容就行,因为只有那10%是最好的经典。他说这样做,就能极大地减少那些对你产生干扰的信息。
但我觉得这可能是有个进阶的层次,对每个人的每个阶段来说,这10%都不一样。所以我一般就是看那些经过时间验证的,同时我会追着一些厉害的作者或者推荐人,万维钢老师也说他看书是追作者的。
这就是史特金定理。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涌入,你不知道该怎么选的时候,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有一些相信的人,这些人的品味和见识是让你佩服的,你听他们的推荐就可以了。
成甲:其实我们围绕着独立思考的核心主题,但这件事情我的感受是并不容易做到。它是一个我们很向往的一个目标,但是它很难做到,可是它又非常值得去努力。如果我们能够对一些事情,它究竟是什么、是真是伪,能有所辨识的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的,这种乐趣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智慧。比如有人说房价要涨,有人说房价要跌,有人说现在你需要多读经典,有人说不用。所以最重要就是如何能够实现,让自己不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觉得这一点芒格和李录先生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启发,就是想要做到独立思考的起点是实事求是,就是对知识保持诚实。
而对一个观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因为一个观点是一个逻辑判断,而一个逻辑判断是有前提、概念、逻辑过程、证据和结论组成的。就像马老师说的,你对什么是婚姻都没想过,你对什么是工作没想过,当我们对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一个认识的时候,还要对由概念和事实和情绪等等因素组合起来形成的观点进行判断的话,那就是海市蜃楼。
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要在生活中多角度地碰撞。我们的社群为什么叫“万物皆可盘”,就是那些生活中基本的问题,是在不同的场景中投射的。所以我们社群有一个做法,就是每周的概念盘点,就是对最基本的概念,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盘”,为的就是你增进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那刚才我们评论区有人说,我们怎么找到那10%的经典呢?今天社群有一个人引用了人工智能的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爬山算法,你其实不要找珠穆朗玛峰,你就找你周边能找到的最高峰,往前走一步,每次进步一点点。你上来就找人类领域最顶级的那10%,没梯子上不去,看不懂。所以是需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往上走的。
相关阅读:
塔勒布的思想启示:一定要避免坏事情让人生清盘
复利人生:愉快地做别人眼中很难的事
成甲:找到人生独特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