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货员甲】读书多也学不会“深度思考”

货员甲 成甲 2022-09-21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个人知识管理(微信号:pkm100);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新书《临界知识:让知识爆发惊人威力》内容在本公众号首发连载。本文正式出版时可能会有修改调整,以最终出书为准。

前些天在朋友圈流行一篇文章,叫《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文中提到:“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
可是真的见识多,知识积累量多了就能够思考深刻了吗?
在我看来,“见识的多少和知识量的积累”与能否深刻思考,关系并没有那么大,至少谈不上是“根本原因”。因为,深刻思考根本不是“肤浅思考”的积累结果——他们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
在肤浅思考的认知前提下,通过增加见识和扩大知识量,不大可能能够变得思考深刻
我们应该都有过上学时期,每天班里看书仿佛最刻苦、放学回家最晚的,每次考试却总在很靠后的同学吧?

我们常常把学习当作一个很正式的事情:要端正地读书,最好是在课堂里面,有老师讲解。
事实上,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
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产生的。思考的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的结果。而学习,就能够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而最好的课本,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产生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从而知道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与其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我们越是想要提升自己,越是到处关注公众号,看技巧文章、买畅销书籍、参加牛人分享,频频点头,反而越少关注自己本身:临到自己,生活似乎照旧。
就像韩寒说的,听过太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让自己安静,向内求。在每天的结束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回顾一天:今天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么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花时间这样做。我们以为我们知道关于自己的一切。但是很可能,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我们自己。 知乎上甚至有人这样说:“回顾自己的过去,总的来说是个坏习惯。”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自己的日记一样:好像没有什么用处。是啊,过去的事情,再看还有什么意义呢?今天的活儿还没做完呢。 我们希望拿过去的假设解释过去,而在期待未来有更深刻的思维。呵呵。 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本书,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只是这本书,需要我们用心解读。 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地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我们可以重新组织生活的经历,对不同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尝试应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深刻度,将完全不同。

那么,深度思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简单说,就是:抽离表象,跨界联系。啰嗦一点说,就是:
一、能够跳出具体事情,思考事情背后的原因,并能够与解释这个世界的其他规律相比较,找出背后的运作规律模型;
二、对已经掌握的全局性的思维方式和规律方法,具有跨领域的迁移应用能力,最大化知识价值,做出更深刻的判断。

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件事情其实大体上是一个基本的逻辑思考方法:归纳与演绎。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应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能够加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深度和广度。 而回顾我们的生活,重新尝试用新的假设解释我们的生活,对于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非常关键:
一、回顾反思能够在不同的时间长度上,验证我们的假设,帮助我们看到更长时间维度下,哪些认知方式和方法工具更有效;二、通过回顾能够将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中积累的经验和灵感,在更大尺度下建立联系,从而激发创意和新的认识。

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所以,我觉得把简单的道理和方法分享出来,应该会给更多人启发吧?哪怕只有1%的人,开始尝试认真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把从生活中听到的道理真的应用到生活里,改变自己的行动。那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 啊,跑题了。
拉回来,说正题。我的生活中,大致将回顾分为三个层次:1、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2、年度回顾:用于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3、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一)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在每周或每月回顾时,我会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我会问自己:
0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0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03为什么?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
——如果现在来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 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

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04总结经验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这样的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这个思考模板,你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此外,在月度回顾中,我还会做一个工作: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年度回顾并不是说在年底做年终总结,而是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当持续反思记录之后,年度回顾会有点像“大数据分析”了。关于这一点,林彪在辽沈战役期间的决策案例给了我很大启发:
辽沈战役期间,林彪每天都要回顾当天战斗中缴获武器、车辆、军官军阶的统计信息。而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参谋例行公事汇报完今天的数据准备走的时候,林彪发现:这次战斗的统计数据中缴获高级别武器的比例和俘虏军官人员的比例都比平时要高。
他敏锐地判断:这是敌军指挥部的部队。
于是林彪迅速调集部队追击,果然实现了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点击“阅读原文”,看林彪与大数据的故事 。) 林彪从日常的记录和分析中,总结出了战斗中的规律,从而能够通过战报统计来指导作战;这很像有人通过统计方便面的销量来推测中国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或者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纸质包装箱的销量来推测制造业经营情况。
我们的年度回顾,也常常能从日常记录里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我们会发现我们过去用过的好办法,现在早就忘记了。而我们过去遇到的问题,现在还在换一个马甲出现。就像有句话说的:“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而年度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期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这个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
(三)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如果我们站在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回顾审视自己的生活,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可是怎么回顾这么长时间的内容?有一个方法:时间线(time line)回顾法。这个方法分为3步:
0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是什么样?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是什么?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02用三条线索来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
(1)发生在自己个人身上的重要事件;(2)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的其他机构的重要事件;(3)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这个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03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可以值得我借鉴的?
虽然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却能够让我们发现: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是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在10年的跨度中,始终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因为当时看起来无解就真的不存在了。 例如,我对自己过去10年的经历进行time-line梳理时发现,对我今天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思考方式包括:
(1)我们在收入匮乏的时候,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没有勇气投资到虽然认为正确,但是可能结果不确定的领域。
我过去错失的机会和抓住的机会,均印证了投资在基本规律是正确的事情上,长期看必然会带来回报。这一思考方式,对我影响重大,让我在收入匮乏时有信心投资到确定的不确定性上;也让我们在收入有一定安全空间时,愿意更多地投资到这样的事情上,更有耐心等待时间的积累。
(2)生命中给我极大帮助的贵人,都不是因为我帮助了他们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如何帮助别人。
而我之所以投入那么大的热情去帮助别人,只是因为这是我喜欢的事情,不去计较有没有回报。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有热情和勇气坚持做超越自身利益的事情时,世界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给你回报。
……
每个人都应该从10年以上的跨度回顾审视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超越简单的经验学习,看到更加基础而重要的规律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对这一话题感兴趣,或对我的新书《临界知识--让知识爆发惊人威力》感兴趣,欢迎关注公众号“个人知识管理”(微信号:pkm100)。

回复“目录,查看最新历史文章索引;

回复“作者”,了解作者货员甲;

回复“购买”,了解新书预购信息;

回复”反思专题“,了解高效能人士反思的方法和工具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林彪与大数据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