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砂糖橘、蔓越莓在流量中相遇后
家喻户晓的土特产可以再度“翻红”,“隐藏款”特产可以破圈传播,不同特质的农产品可以联手激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活力。有从天而降的热度是幸运,但持久消费力的养成仍然要靠对品质“十年磨一剑”的精心培育,销售打法因势而动的创新,以及让农业品牌别具一格的能力。
黄望的手机最近一直发烫,“每天的电话、微信太多了,都是找我们合作社订购砂糖橘的。”除了订单量上涨,价格便是最直观的表现了。“砂糖橘刚上市时,地头价是一斤一块七毛钱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两块二毛钱了。单价、收购价、农户的卖价都在上涨。不要小看这个涨幅,在砂糖橘常年价格已经十分稳定的行情下,哪怕只涨两三毛钱,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就可以多个一两万元。”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金色东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黄望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个“阵仗”了。
有关数据显示,随着2023年12月以来哈尔滨旅游热点事件的不断发酵,广西砂糖橘在某网站总搜索量同比增长近200%。今年1月1-9日,线上商家砂糖橘销售量倍增,日均销售单量达2万单,平均增长1倍以上。
同样火了的还有黑龙江蔓越莓。1月10日左右,淘宝天猫数据显示,蔓越莓搜索量同比上涨958%,成交翻倍。连带周边商品蔓越莓汁和蔓越莓干的同比搜索量也分别上涨了228%和136%。一时间,黑龙江蔓越莓就从鲜为人知的“洋水果”成为炙手可热的本土水果“新贵”。
“尔滨”的出圈,一边使传统土特产重回巅峰,一边则让原本不为人知的“隐藏款”水果一举成名,一南一北、一老一新两种水果,成为2024年的开年“顶流”。
但流量易逝,爆火难长,土特产和“隐藏款”两类发展轨迹截然不同的农产品,该如何找准市场路径,将这从天而降的富贵变成细水长流的优势,将短时间的热销变成稳定广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成为一道必答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访种植户、企业,询问专家与行业从业者,试图探寻在农产品社交化传播的趋势下,如何精准捕捉热点,带动优质农产品出圈,促进全产业发展,从而惠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千千万万以此为生的农民和对高质量农产品汲汲以求的广大消费者。
一场“南北奔赴”擦出的火花
在11个从广西南宁去哈尔滨研学游的小朋友出发之前,可能谁也不会想到,此次哈尔滨之行,竟能掀起一波农产品消费的热潮。
砂糖橘,这种在路边摊都随处可见的水果可以再度“吸粉”,有“东北老铁”感谢“广西老表”激情下单的原因,更是消费者对来自优质产区土特产的信赖。如今,砂糖橘已经成为了广西土特产的“王牌代言”。一方面有老天爷赏饭吃的因素:依托于低纬度、大跨越的地理优势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广西砂糖橘跟其他省市相比糖分更高、生长期更长。另一方面也是长期努力引发质变的结果。“此次翻红不是偶然”,广西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李胜福告诉记者,在立足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广西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柑橘区域公用品牌,找准销售切口,并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才形成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西砂糖橘“老字号”。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土特产的诞生离不开孕育的土地,这些为人称道、深入人心的土特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在长久的市场推广中,特色被不断凸显,并逐渐成为代表各自地域的亮眼名片。在这个过程中,土特产本身已经深深嵌入到产地中,二者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收到四千多公里外广西送出的砂糖橘礼物后,黑龙江却在本地众多传统土特产中,另辟蹊径,精心准备了10万盒连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优质蔓越莓回赠。这一“隐藏款”特产的曝光,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农业大摸底”,各地的“隐藏款”特产开始陆续浮出水面:四川鱼子酱、安徽鹅肝、重庆淡水澳龙、甘肃南美白对虾……其实它们大多是颠覆人们对产地与产品之间固有印象的新土特产:一些原本受到区域、气候限制的特色品种或从国外引入,或由本土研发,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的发展,走出了传统主产区,在别处“落地生根”,由于缺乏推介的渠道和曝光的机会,才成了消费者口中的“隐藏款”。
让人惊喜的是,此次相遇,引发的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擦出了共赢的火花——家喻户晓的土特产可以再度“翻红”,“隐藏款”特产可以破圈传播,不同特质的农产品可以联手激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活力。有从天而降的热度是幸运,但持久消费力的养成仍然要靠对品质“十年磨一剑”的精心培育,销售打法因势而动的创新,以及让农业品牌别具一格的能力。
用品质稳固销量
不管是土特产还是“隐藏款”,“酒香”能够持久地飘出“深巷”,“酒”本身就要足够“香”。
广西砂糖橘的独一无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气候区分布上看,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能为柑橘提供充足的光照、温度和降雨;地下水储量充沛,一些地区的土壤富含硒,十分肥沃。从地形特征上看,广西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因此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能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而夜晚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糖分产得多耗得少,积累起来,砂糖橘自然就甜。
相比之下,“隐藏款”农产品在产地生态方面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了。蔓越莓原产于北美地区,对种植环境很是“挑剔”:适合生长在北纬47°左右的凉爽地区,对土壤的酸性、排水性及土地的规模化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产品品质,黑龙江省抚远市红海植业蔓越莓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峰坦言,在前期项目建设时,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等费了不少工夫,每亩投入3.5万元-4万元来完善种植基础设施,才为蔓越莓搭建起了“理想中的家”。
但广西砂糖橘有了上天的“偏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从种植管理到采收的各个环节,提高科技含金量、加强质量监管始终是打造精品水果的必经之路。
随便在广西的砂糖橘种植园里走走,就会看到它们都穿着“衣服”——砂糖橘上都包着一层薄膜。这是广西自己摸索出来的,在全国首先得以大面积应用的“柑橘覆膜留树保鲜技术”,为的是防雨、防风,避雨、避风。“这样可以保护砂糖橘的生长,避免在冬季寒冷时候烂果、落果、裂果,也可以让它的口感更好。”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王举兵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它的广泛应用把整个砂糖橘最佳种植区域向北推进了170公里、1.5个纬度,而且越往北温差越大,既不会让砂糖橘冻坏,又可以保证其品质更好,这也促使广西砂糖橘的种植面积、规模产量达到全国第一。
为了保证质量,在砂糖橘生产的各个环节黄望都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收购的时候,就要按高质量的标准去收,比如个头要均匀,不能大小不一,更不可能说为了一斤便宜个一两毛钱,把次果也收了。”黄望每次还都要亲自尝一尝,确保收购的砂糖橘是纯甜的。他还告诉记者,“我们的种植基地都经过了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了统一品质,避免质量参差不齐,果园的管理都是标准化的,推广的是已经成熟的全生产周期的种植技术。”
对蔓越莓来说,采摘则是需要紧盯的环节。一方面,蔓越莓鲜果需用人工采收,将颗粒饱满、硬度较大的果实单挑出来,专门装盒售卖;而另一部分加工用的蔓越莓,为了保证果实完整不破损,在收获方式上也借鉴北美成熟的“湿收获”技术,在灌木丛的四周筑起挡水围栏,然后往地里注水,当水面没过植株高度,成熟的蔓越莓果实就浮于水面,再用机器将果实一并收集起来。如此湿收获,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收获速度,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筛选出坏掉的果实,统一品质。
此外,李峰不仅申请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还将格局打开,放眼全球市场,提前申请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简称GAP),为蔓越莓以后“走出去”提前铺好路。GAP因为受到监管、零售商、消费者的采信,不仅如同尺子一样规范了好果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保证蔓越莓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他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它能打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是未来国产蔓越莓走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社交化的销售渠道
擦亮品牌打响知名度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这次由哈尔滨冰雪旅游引发的一系列热点,如同一面镜子,不同类型的区域农产品从中可以窥见不同的发展路径。老牌土特产借势宣传,新贵“隐藏款”造势出圈,都让消费者获得了新鲜感。但热闹终会归于平静,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农产品,在往后更漫长的时光中,不断讲出自己的产业故事。也希望这次“南北奔赴”只是一个小火花,可以点燃更多新业态、新格局让它们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共同绽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
冰雪经济爆火,乡村如何乘势而上
充电桩下乡迈过几道坎
天山脚下,“非遗行者”在路上
监制:李朝民 编辑:刘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