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自然从童年中消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Author 王西敏

*本文来自于“归去来兮,在自然中观察、记录与守护”分享会中上海辰山植物园王西敏老师的分享。


2006年,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有一本必读书叫《林间最后的小孩》


我学习环境教育专业,经常带孩子们去大自然里认识花草树木,认识生态系统。但作者却在书中说,美国的孩子跟大自然的接触还是太少了,并且还面临各种障碍:对陌生人的顾虑,电视和电子游戏的吸引。人们甚至不鼓励孩子出去玩,因为伤情一旦出现,就可能引来法律纠纷。


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很震惊。书中的问题也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提它们呢?当时我就想,这本书应当翻译成中文,让更多的中国家长了解它。没错,这不是一本给孩子看的书,而是给成人特别是家长看的。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回国以后,我很荣幸地参与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见证了这本书的顺利出版。结果如我所愿,中译本在国内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很多人因为它开始重视自然教育,开始重视自己孩子的自然教育。我相信,很多孩子也因为这本书获得了一个更愉快的童年。


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实还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举一个例子。几年前我来到辰山植物园工作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植物园有很漂亮的草坡。周末,很多和家长一起来的孩子看到草坡,第一反应就想上去打几个滚。有的家长非常宽容,欣然允许;有的家长则严厉阻止,认为太脏、太危险。我那时就想:“那么好的草坡,孩子在上面打滚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怎么才能说服家长呢?


于是我们特地做了一个宣传单,叫“12岁之前可以在上海辰山植物园里做的30件事”。其中就包括在草坡上打滚。父母可以拿着这个单子,带着孩子们一件一件完成。宣传单发出以后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孩子在植物园的草坡上打滚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活动。原本不同意孩子打滚的父母看到那么多小朋友都在做,往往也会改变主意。这个活动还带动了植物园外卖滑草板的生意。很多家庭都买来在植物园滑草坡。不过,我倒是觉得滚草坡更好玩,其实也更安全、有趣。


12岁之前可以在上海辰山植物园里做的30件事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对自然其实是非常渴望的,但我们未必总能为他们创造出良好的接触自然的环境每一个成年人,每一个家长都应当思考这个问题。


我学自然教育出身,对自然比较熟悉,但绝大多数人在学校所学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都缺乏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我经常遇见家长说:自然在哪里呀?自然环境好像离我们很远。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


有人会说:大自然的鸟、昆虫、植物,我都不认识,没法感受大自然的美,也不能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还有人会说:大自然里面有蛇、毒虫,孩子被咬一口可不得了。比较典型的中国式观点还有:孩子都去大自然里面玩了,还怎么学习?衣服弄脏了,还得家长来洗。各种各样的因素让人们不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看到这些,我心里挺难过。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经常说,童年只有一次,过了就真的过了。衣服脏了可以洗,衣服破了也可以换。是孩子的童年重要,还是几件衣服重要?我相信,换一个角度思考,家长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我常常想,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大自然?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去了解。怎么鼓励?怎么观察?我举一个例子。下面这张图是从国外孩子的自然笔记里面摘下来的,我给过很多中国的孩子看。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说出:这是蜜蜂在采蜜。我会接着问:图里的两个画面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时候,很多孩子就表现得比较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个别的孩子会发现,下面这个画面中的采蜜方式好像不太对劲。


两种不同的采蜜方式


没错!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地去看大自然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跟想象中的不一样。第二个画面里的也是采蜜,却是一种不给花朵传粉的采蜜,被称为盗蜜。昆虫直接在花瓣上咬一个孔,然后吸取花蜜,却没有起到传粉的作用。


所以说,大自然中其实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一旦发现了,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神奇。这样的现象很多。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愿意鼓励孩子花时间到大自然中去的话,很多不曾知晓的东西都会在眼前一一展现。


第二点,孩子去大自然里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机会,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我不太爱说解决问题,因为我相信,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问题其实是比较难解决的。但能鼓励孩子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我举一个今年疫情期间发生在身边的例子。由于封控,绝大多数人只能在小区里生活。四、五月份的时候,我看到小区里面的锦绣杜鹃开花了,然后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昆虫粘在锦绣杜鹃上死掉了。


为什么会粘在上面呢?因为锦绣杜鹃在开花的初期,黄色的芽鳞部分是有黏性的。下面绿色的花萼部分也是有黏性的。很多昆虫粘在上面苦苦挣扎,直至死去。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我当时想,这肯定是锦绣杜鹃本身具有的特征。一查资料,果然如此。


粘在锦绣杜鹃上的昆虫


再往深处想。锦绣杜鹃开花,这么多昆虫被粘死了。这对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影响呢?锦绣杜鹃是当下非常常见的小区绿化植物,当它在野外自然分布的时候,对虫子的伤害应该属于自然本身可控的范围。但把它大规模种植在人工环境中,是否会无意中损害了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系统?


如果有心人去调查一下锦绣杜鹃在小区的分布情况,其花期的长短,昆虫被粘死的概率以及昆虫的种类,就有可能给绿化市政部门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们怎样才能在保证小区景观优美的情况下减少对昆虫的损害?我们也许不应该大规模推广锦绣杜鹃的绿化种植,或者它的绿化种植应该更讲求因地制宜。这是一个很好的通过自然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推动解决问题的路径。


第三个想分享的观点是体验比记忆更重要。中国的孩子长期以来擅长记忆。但我觉得自然教育其实不是鼓励孩子去记物种的名称,去记这个鸟叫什么、这个植物叫什么。我们更多地是希望孩子们去接触大自然。


我经常用在美国读书时在课本上看到的一个中国谚语作例子。


I hear, I forget.

I see and hear, I remember.

I see, hear and do, I understand.

——Old Chinese Proverb


我当时很惊讶,心想这个谚语怎么那么好,自己以前怎么就不知道?字面上看,它说的是听到的东西容易忘记,亲自动手去实践的东西才会有深的感悟。后来我特地翻译了一下,就是“闻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我还查找了谚语的来历,发现它源于荀子的箴言。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忘;知之而不行之,虽敦必困。

——《荀子》


古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我们真的能在生活、在自然教育中贯彻,我相信孩子们的童年会完全不一样。


自然教育还能教会孩子们更好地收集各种资料。我们经常看到,孩子遇见不认识的鸟、不认识的昆虫,就会问家长、问老师。但如果家长、老师说他们也不知道,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其实,我们只要更用心地了解大自然,就会发现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找专业人士、利用互联网等搜寻需要的资料。这时我们不仅仅依赖一两个权威,而是能借助不同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好的训练呀!


此外,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其实能让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而不是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法则。好的自然教育能让孩子自小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素养。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跟大人特别是家长们说:多带孩子到户外永远都不会错;只要带出去了,孩子就会有收获。


这事实上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在自然教育领域,有一个著名概念叫“重要生命经验”。曾经有位研究者想了解为什么一些人能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领袖,于是专门去进行了采访。他发现,这些人有着共同的特质,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同大自然有非常多的接触。在成长期有一个比较懂的大人循循善诱,加以教导,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也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经历过的环境事件,可能会对环境素养起到塑造作用。


重要生命经验的意义


我经常讲,自然教育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学校教育的新东西。它也是教育的一种,时刻在我们身边发挥着作用。很多人问我自然教育到底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你仅仅认为自然教育是帮孩子们认识一些植物,认识一些动物,了解一些生态知识,就片面了。好的自然教育能够更好地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培养他们的社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更好地去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自然教育的功能


最后,我分享自己特别喜欢的两段话。第一段话是我曾经的同事Richard Corlett说的。


宣传植物的药用价值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办法,因为这很容易招致偷采。同理,宣传热带植物的观赏价值也不是个好办法,比如兰花,好看的都被附近村子的居民采走卖钱了。

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不认为过分宣扬实用主义原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办法,我通常会首先诉诸理想主义的诉求。我会对人们说,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进化出来的,非常珍贵,一旦丢失就再也无法恢复了,多可惜!

——Richard Corlett


我们做自然教育,更应该唤醒公众对美的认知,无论是面对一朵花、一只昆虫还是一只飞鸟。美的认知一旦在我们的内心被唤醒,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觉得自然很重要,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保护。


第二段话来自林语堂,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妄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


希望这些话语能在生活中启发更多的人,让我们为大自然做更多的事,最终为人类做更多的事。


作者介绍

王西敏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部长,一个在植物圈里谈鸟,观鸟圈里谈植物,博物圈里谈教育的人。



(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购票预约入园)


(预约购票入园)




辰山植物园开放时间为8:00-17:00。园区实行无接触式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模式入园。
 入园须知 
游客入园和游园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防疫规定,全程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听从现场人员指引。进入厕所等区域配合场所码查验。



附 / 小贴士

上海辰山植物园「预约、入园流程」



 门票信息 


门票60元/张

半价优惠: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须本人凭学生证或有效证件购票于当日经专用通道检票入园。

8.5折优惠:60周岁(含60周岁)—64周岁老年人凭本人相关有效证件可享受。

免票: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以下或1.3米身高以下儿童、离休干部、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士家属、残疾人、消防救援人员(在职、退休、残疾和消防救援院校学员)凭有效证件免票。

*详情请关注辰山官网或票务中心《购票须知》


 来园交通 


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9号线洞泾站换乘松江19路、96路至1号门;或可在佘山站换乘松江95路至1号门。

2、公交松江95路、松朱线可至2号门。


自驾车

1、G60 沪昆高速公路松江新城出口沿嘉松公路向北至辰花路左转到达1号门,至沈砖公路左转到佘天昆公路左转到达2号门。

2、G50沪渝高速公路赵巷出口左转沿嘉松公路向南至辰花路右转到达1号门,至沈砖公路右转到佘天昆公路左转到达2号门。


(一、二号门以红圈标示)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辰山植物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