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sych:CBT显著改善幻觉妄想共病失眠
然而,CBT组受试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睡眠问题的比例很高。既往一项针对存在被害妄想患者的研究显示,这些患者中有54%存在临床失眠,30%存在阈下失眠。对于病情尚稳定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睡眠质量差的情况同样比比皆是,且与阳性症状严重度的增加相关。对于这一群体,睡眠紊乱本身即应得到适宜的干预。然而,目前针对失眠最好的循证学治疗手段,即认知行为治疗(CBT)的疗效却未曾在这一群体中得到检验。
一项9月10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试图针对目前存在精神病性体验的患者使用CBT,并评估其针对睡眠紊乱的疗效。结果显示,对于存在妄想或幻觉的患者,针对失眠的CBT可能高度有效(highly effective)。
本项名为“更佳睡眠试验”(Better Sleep Trial [BEST])的研究采用了前瞻性、评估者盲法、随机对照设计,于英国两个精神卫生中心开展,所招募的受试者的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共患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及失眠,并持续存在对其造成困扰的妄想或幻觉。经平衡性别、失眠严重度及精神病性症状等因素后,受试者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入以下两组:
▲ 标准治疗+CBT组:受试者使用药物,与当地医疗团队接触,并接受8次CBT治疗;
▲ 标准治疗组:受试者使用药物,与当地医疗团队接触。
治疗转归于基线时、12周(治疗后)及24周(随访时)进行。主要疗效转归指标为12周时失眠严重度指数(ISI)评定的失眠程度,以及精神病性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所评定的妄想及幻觉的严重程度。研究者开展了意向治疗分析,旨在评估治疗效应的置信区间。
研究最终纳入了50名受试者,其中标准治疗+CBT组24人,标准治疗26人;两组分别有18人(75%)和19人(73%)同时存在妄想与幻觉;大部分受试者的失眠为中度(ISI得分15-21);48人(96%)提供了随访数据。结果显示:
★ 研究第12周时,与标准治疗相比,联合CBT组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效应值相当可观(校正平均差 6.1,95% CI 3.0–9.2, 效应值 d=1.9);
★ 第12周时,22名接受CBT治疗的患者中,有9人(41%)的ISI得分已低于失眠临界值,而这一数字在标准治疗组仅为1人(4%);
★ 然而,CBT组受试者的妄想既有减轻者,也有加重者(校正平均差 0.3, 95% CI –2.0 - 2.6);幻觉亦然(–1·9, –6.5 - 2.7)。
★ CBT组的3名受试者出现了5例不良反应,包括2例自杀未遂,2例严重暴力事件,以及1例入住安全病房单元,但均与研究所涉及的治疗无关。
研究者认为,上述发现提示,对于持续存在妄想及幻觉的患者,针对失眠的CBT可非常显著地改善其睡眠质量。人们尚需开展规模更大的、有效力的3期研究,以精确评估CBT治疗这一群体的睡眠问题时对睡眠及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