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医脉通导读本项研究是首项针对较大样本开展的、使用密集采样手段(如睡眠日记)前瞻性地评估急性及慢性失眠发病率及其转归的研究。研究发现,基线睡眠良好的个体中,有27.0%在随后一年内曾符合急性失眠的标准,定义为连续至少2周每周有至少3个夜晚睡眠潜伏期(SL)≥30分钟,和/或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30分钟。这些出现急性失眠的人中,72.4%在随访期内恢复;6.8%迁延为慢性失眠;另有19.3%不满足恢复或慢性失眠的标准,而是表现为「持续睡眠不佳」。失眠患病率数据很多,但发病率数据却很少,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答。例如,目前睡眠良好的个体中,有多少人会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新发急性失眠(AI)?这些新发失眠的人中,有多少会从急性失眠中康复,又有多少会迁延为慢性失眠(CI)?澄清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区分急性和慢性失眠,以及探索慢性失眠的高危及保护因素。既往有研究探讨过这些问题,但往往仅设置两三个观测点,缺乏高强度的定量监测手段(如每天使用睡眠日记评估睡眠潜伏期[SL]及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所得到的发病率数据常来自恰好被「捕捉」到的患者情况。研究简介为了更好地探讨失眠的自然史,尤其是基线睡眠良好者新发急性及慢性失眠的比例及其转归,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发表于睡眠医学领域权威期刊Sleep。简言之,研究对象来自三个全国性的研究队列,受试者基线年龄>35岁且睡眠良好。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高强度监测,包括每天记录睡眠日记,配合每周、每2周、每月进行的一系列睡眠、压力、心理及躯体状况评估。依从性不佳(如睡眠日记完成<60%)者未纳入最终的数据分析。基线睡眠良好的评定涉及初筛及分析确认两个环节,如初筛要求过去至少6个月内每周至少5个夜晚SL<15分钟且WASO<15分钟;急性失眠定义为连续至少2周每周有至少3个夜晚SL≥30分钟和/或WASO≥30分钟;慢性失眠定义为12周内有至少10周难以入睡和/或难以维持睡眠;「从失眠中恢复」定义为满足急性或慢性失眠标准之后,12周内有至少7周睡眠良好,且这一时段的最后4周必须被判定为睡眠良好。具体研究设计详见原文。研究结果共有3,287人符合基线睡眠良好的初筛标准。排除依从性未达标及研究早期即满足急性失眠标准的患者后,分析共纳入1,248名受试者,其中女性67%,平均年龄53.2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