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针对亲属的暴力行为 | 文献述评

JN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全球范围内,约有2.59亿人从事非正式/无报酬的照料工作,其中很多人的照料对象是严重精神障碍(SMI)患者。这些照料者中,大部分是SMI患者的近亲,如母亲或父亲。


亲属为SMI患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但长年累月的照料工作对亲属本人造成的负担也不言而喻。其中,SMI患者针对亲属实施的暴力行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患者本人、受害亲属及整个家庭都有负面影响,但当前并未得到充分的讨论。



研究简介


通过系统回顾Medline、Embase、PsycInfo、CINAHL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伦敦国王学院Emilie K Wildman等围绕SMI患者针对亲属的暴力行为的类型、发生率及影响进行了探讨。本项系统综述于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Acta Psychiatr Scand.


本项系统综述所纳入的全部研究均使用英文发表,「暴力」包括躯体、性、言语、情感、心理、经济层面的暴力,SMI包括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SSD)、双相障碍(BD)、抑郁症(MDD),患者年龄≥16岁且SMI诊断明确。


经过筛选除重,38项研究被纳入回顾,包括37项横断面研究及1项队列研究;26项研究聚焦于社区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占77%;共4,708名患者亲属,女性占74%,年龄最大者90岁。



定量分析


暴力行为发生率


▶ 总体:2项针对门诊患者的研究中,患者报告的家庭暴力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9%(12个月内)及41%(2个月内)。2项针对社区患者的研究中,照料者报告的家庭暴力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1%(过去6个月内)和77%(过去12个月内)。


▶ 躯体暴力:21项研究报告的发生率从8%(终生发生率,针对患者的兄弟姐妹)到76%(终生发生率,针对患者的父母,母亲占84%)不等。


▶ 威胁:5项研究报告的发生率从15%(终生发生率,针对患者的兄弟姐妹)到58%(上次住院前的2周内,各种亲属)不等。


▶ 财产破坏:6项研究报告的发生率从5%(终生发生率)到45%(2周内)不等。


▶ 言语暴力:4项研究报告的发生率从42%(过去12个月内,社区患者)到62%(住院前的12个月内)不等。


▶ 心理暴力:6项研究报告的发生率从56%(终生发生率,主要是患者母亲)到88%(终生发生率,主要是患者母亲)不等。


▶ 经济暴力:2项研究报告的发生率分别为19%(6个月,主要是患者母亲)到20%(6个月,主要是患者母亲)。


诊断


2项纳入不同诊断患者并进行比较的研究中,其中一项报告称,患者的诊断与亲属遭受暴力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另一项研究则报告称,相比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亲属报告的暴力受害更常见。


亲属类型


6项纳入不同亲属(兄弟姐妹、母亲、父亲、配偶)并进行比较的研究显示,患者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最有可能成为SMI患者暴力行为的受害者。然而也有一项研究显示,患者的成年儿子面临最高的风险。


对亲属的影响


12项研究定量评估了暴力行为对患者亲属的影响。结果显示,暴力与亲属的精神健康(如,心理痛苦、PTSD症状)及亲属与患者的关系(如,更负面)显著相关。



定性分析


暴力行为的性质


1. 不可控性:所有研究均发现了这一性质。患者亲属在预防及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方面普遍存在无力感。


2. 升级性:患者的暴力行为常日益严重,持续升级,从言语攻击到财产破坏,再到肢体暴力,甚至需要警方介入。患者亲属经常将患者的暴力行为归因于特定症状(如,妄想、幻觉)及其加重。


3. 重复性:大部分研究发现了这一性质。部分患者的暴力行为每天都会发生,持续数年。


躯体伤害


研究提及的躯体伤害形式包括肋骨骨折、背部受伤、疤痕、窒息或无法呼吸等。


对亲属的心理影响


1. 持续性的心理伤害(创伤):即便暴力行为是即刻而短暂的,亲属的心理伤害也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还可能由一名亲属波及全部家庭成员。


2. 恐惧:亲属最常见的恐惧是害怕后续再次遭受暴力;一些人一旦离患者较近即高度戒备,还有一些人选择完全回避患者。


3. 负担:大部分研究描述了亲属的负担,包括巨大的精神痛苦、孤军奋战感、精疲力尽等,而上述负担的减轻通常与患者不在家的时间相吻合,主要是入院治疗。一旦得知患者在医院安好,亲属常如释重负,但又夹杂着些许内疚;患者入院所提供的喘息和自由对亲属而言往往喜忧参半。


4. 责任:亲属经常为患者的暴力行为而感到自责,以及有责任处理这一切。父母的角色被认为「永远不会结束」;照料患者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被接受的「生活的一部分」。


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1. 沟通:暴力显著影响患者与亲属的沟通,而沟通障碍又会成为暴力的持续因。两者之间的沟通不仅缺乏,还存在脱节现象;患者将脱节归咎于亲属不理解自己的痛苦,而亲属则表达了对沟通本身及沟通诱发进一步暴力的恐惧。


2. 家庭层面:患者的暴力会影响整个家庭,使家庭环境变得持续紧张和痛苦。患者的暴力行为还可能导致受害者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恶化。


3. 家庭破裂:反复出现的暴力会造成家庭暂时或永久的破裂。例如,一些受害者会暂时逃离家庭,而另一些受害者则选择与患者长期分居。



结论


尽管相关研究所使用的定义和描述不同,还有一些哗众取宠的媒体报道混淆视听,但SMI患者针对亲属的暴力行为确实客观存在,且危害并不局限于患者与受害亲属,还会波及整个家庭。这些发现为未来的研究及干预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针对家人的暴力行为:危险因素一览 | 文献述评

2021-12-29

文献索引:Wildman EK, MacManus D, Harvey J, Kuipers E, Onwumere J. Prevalence of violence by people living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against their relatives and its associated impacts: A systematic review. Acta Psychiatr Scand. 2022 Oct 31. doi: 10.1111/acps.1351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316292.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