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风险或低于口服剂型 | 研究速递
医脉通导读
本项基于日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的分析显示,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下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报告频率显著低于口服剂型,其他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氟奋乃静、阿立哌唑、利培酮)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在数值上低于口服剂型。
此外,半衰期相对较长的氟哌啶醇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低于氟奋乃静长效针剂。
上述发现或可支持之前的一种假说——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峰谷差较小可能有助于预防TD。然而,由于存在报告偏倚风险,且无法得知长效针剂相关TD是否较口服剂型相关TD更严重,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与口服剂型相比,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LAI)可显著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及再入院风险。
然而,由于剂型的特殊性(「打进去拔不出来」),针对长效针剂安全性的顾虑也始终存在,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TD)。有必要澄清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与TD的相关性,以更安全、更广泛地使用这一剂型。
通过使用日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JADER)的数据,一组日本研究者比较了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与等价口服剂型的TD发生风险。鉴于数据库仅纳入了自发报告的病例,研究者无法获得TD的准确发病率及计算比值比,故使用报告比值比(ROR)作为评估指标。研究本月初在线发表于J Clin Psychiatry.。
简言之,本项研究纳入了2004年4月至2021年2月之间日本使用氟哌啶醇、氟奋乃静、阿立哌唑、利培酮、帕利哌酮五种长效针剂,以及上述药物等价剂量口服剂型的患者,共8,425人。
基于校正年龄、性别、口服抗精神病药、抗胆碱能药物、锂盐等因素后的报告比值比(aROR),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发现:
图1 长效针剂与口服剂型的TD校正报告比值比(aROR);左,长效针剂报告频率更低;右,口服剂型报告频率更低
▶ 相比于口服剂型,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下的TD报告频率显著更低(aROR 0.13, 95%CI 0.05-0.36);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在数值上低于等效口服剂型,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显著低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0.18, 0.08-0.43);
▶ 阿立哌唑长效针剂(0.11, 0.04-0.35)、利培酮长效针剂(0.09, 0.03-0.32)、帕利哌酮长效针剂(0.02, 0.005-0.09)的TD报告频率均显著低于氟奋乃静长效针剂;后者显著高于氟哌啶醇长效针剂(8.58, 1.85-39.72)。
▶ 帕利哌酮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显著低于阿立哌唑长效针剂(0.18, 0.05-0.73)及氟哌啶醇长效针剂(0.18, 0.03-0.96),并呈现出优于利培酮长效针剂的趋势(0.23, 0.05-1.01; p=0.051)。
本项研究显示,长效针剂治疗下的TD风险不仅不高于口服剂型,甚至可能更低;另一方面,半衰期相对较长的氟哌啶醇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也低于氟奋乃静长效针剂。
作者认为,上述发现或可支持之前的一种观点,即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峰谷差较小可能有助于预防TD。相比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半衰期较短的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峰常超过最佳治疗水平,可能更容易促进多巴胺超敏的发展,而多巴胺超敏常被视为T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长效针剂的TD报告频率高于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可能的原因包括:1. TD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阿立哌唑长效针剂的可能性高于帕利哌酮长效针剂;2. 阿立哌唑长效针剂剂量调整的机动性较差;3. 在日本,阿立哌唑长效针剂也用于治疗双相障碍,而情感障碍是TD的已知高危因素。
综上,临床似乎没有必要因TD风险而拒绝使用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然而,由于存在报告偏倚风险,且无法得知长效针剂相关TD是否较口服剂型相关TD更严重,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复制上述发现。临床应及时察觉患者的TD早期征象,无论患者使用的是口服剂型还是长效针剂。
文献索引:Misawa F, Fujii Y, Takeuchi H. Tardive Dyskinesia and Long-Acting Injectable Antipsychotics: Analyses Based on a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Database in Japan. J Clin Psychiatry. 2022 Aug 3;83(5):21m14304. doi: 10.4088/JCP.21m14304. PMID: 35921512.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