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相障碍诊疗延迟的三个关键数据 | 研究速递

JN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医脉通导读


既往探讨双相障碍诊疗延迟的研究数量虽多,但异质性很高,对结果的解读构成了干扰。尤其突出的一点在于,不同研究对「诊疗」的定义不尽相同。


本项纳入59项研究、超过4万名患者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显示,双相障碍患者「正式求助延迟」、「诊断延迟」、「循证学治疗延迟」的中位时长分别为3.5年、6.7年、5.9年。


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如果未被识别及治疗,每名患者每个月的成本约为100美元;时至今日,这一数字可能更高。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精神疾病的诊疗不能拖延,「时间就是功能」,「时间就是神经元」。除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之外,双相障碍(BD)的诊疗延迟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然而,既往探讨双相障碍诊疗延迟的研究数量虽多,但异质性很高,对结果的解读构成了干扰。尤其突出的一点在于,不同研究对「诊疗」的定义不尽相同,首次求助、获得诊断、获得任何治疗、获得循证学治疗等均被视为诊疗的形式。有必要在排除病例系列研究、小样本量研究、针对特殊人群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诊疗的不同定义展开探讨,以得到更具体的、颗粒度更高的结果。



研究简介


一项8月26日在线发表于Acta Psychiatr Scand.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中,英国纽卡斯尔大学Jan Scott等回顾了2000年1月至2022年7月之间发表的有关双相障碍诊疗延迟的相关文献,将诊疗延迟细化为「求助延迟」(DHS)、「诊断延迟」(DD)及「治疗延迟」(DUB)分别进行了探讨。



基于一系列入组标准(如,目标样本量≥50),研究者从1,074篇出版物中筛选出59项研究,欧洲研究占54%,共超过4万名患者。主要发现如下:


求助延迟


定义为出现任何心境症状至寻求正式帮助之间的时长,其中「正式帮助」包括在全科医师、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处就诊。


针对8项研究、共2,256名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的加权平均求助延迟时间为5.01年(95% CI: 2.65, 7.37),中位数约为3.5年(IQR: 2.8, 8.48);研究异质性高(I2=74%),无发表偏倚证据。


诊断延迟


定义为出现任何心境发作(抑郁、轻躁狂、躁狂,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至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情感性精神病之间的时长。


针对20项研究、共3,035名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的加权平均诊断延迟时间为7.20年(95% CI: 5.69, 8.72),中位数为6.7年(IQR: 5.6, 8.9);研究异质性较低(I2=27%),无发表偏倚证据。


女性(相比于男性,p=0.036)、门诊(相比于住院,p=0.002)、北美(相比于欧洲,p=0.03)患者诊断延迟更长。双相障碍 I 型患者诊断延迟更短(p=0.005)。


治疗延迟


定义为诊断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情感性精神病至开始接受指南推荐治疗(心境稳定剂和/或抗精神病药,门诊或住院)之间的时长。


针对45项研究、共14,389名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的加权平均治疗延迟时间为5.17年(95% CI: 3.95, 6.39),中位数为5.9年(IQR: 1.1, 8.2);全部45项研究的异质性较高(I2=64%),去除精神病早期干预研究后的异质性较低(I2=31%),发表偏倚接近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6)。


女性(p=0.036)及起病年龄早(p=0.015)的患者治疗延迟更长。性别与诊断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非双相障碍 I 型女性患者治疗延迟更长(p=0.031)。相比于来自病房及早期干预门诊的患者,来自门诊的患者治疗延迟更长(p=0.03)。存在精神病性症状(p=0.01)或躁狂发作(p=0.044)的患者治疗延迟更短。


相比于男性患者,女性双相障碍患者寻求正式帮助的可能性更大,但诊断及治疗延迟的情况更严重。例如,一些年轻女性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结论


一般认为,双相障碍的发病高峰为15-25岁;然而,相当多的患者直到25-35岁才能获得诊断及指南推荐的正规治疗。相比而言,有机会接受到早期干预服务的患者有望更早步入治疗正轨,但这部分患者的数量并不多。


从直觉出发,诊断距离循证学治疗似乎并不遥远,但在本项分析中,双相障碍患者从诊断到接受指南推荐治疗的延迟达到5.9年,原因可能在于很多患者接受到的治疗不循证。作者提到了一个现象:30岁似乎是处方心境稳定剂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临床针对不满30岁的患者处方心境稳定剂的可能性更低。


分别审视双相障碍诊疗延迟的各个环节,诊断延迟似乎仍是最突出的问题;众所周知,单双相抑郁的鉴别是精神科临床无法绕开的高频课题。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如果未被识别及治疗,每名患者每个月的成本约为100美元,时至今日可能更高。未来需要围绕双相障碍诊疗延迟的各个组分给出更一致的定义,并开展质量更高、针对性更强的研究,以降低患者个人、医疗系统及全社会的负担。


任重而道远:抗抑郁治疗的十个核心数据 | 专家视角

2020-11-17

文献索引:Scott J, Graham A, Yung A, Morgan C, Bellivier F, Etain B.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elayed help-seeking, delayed diagnosis and duration of untreated illness in bipolar disorders. Acta Psychiatr Scand. 2022 Aug 26. doi: 10.1111/acps.1349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018259.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