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AMA综述: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 文献述评

医脉通编译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数据显示,焦虑障碍在调查所涉及的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12月患病率为4.98%。美国数据显示,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接近34%。


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如,SSRIs及SNRIs)及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选择抗焦虑治疗手段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偏好、当前与既往的治疗情况、躯体及精神共病、年龄、性别、生育计划、治疗费用及治疗机会等。


一项2022年12月27日发表于JAMA(影响因子 157.335)的综述中,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Kristin L. Szuhany及Naomi M. Simon围绕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评估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了论述。以下简要介绍药物治疗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般原则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社交焦虑障碍(SAD)、惊恐障碍(PD)的一线治疗手段。


选择药物前,医生应充分采集患者的精神疾病史(如,是否共病抑郁症、双相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并考虑伴发躯体疾病(如,肝病)、跌倒风险、药物滥用可能性、药物过量风险、生育计划及生育安全性、潜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代谢副作用。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


表1 焦虑障碍的一线及二/三线药物


焦虑障碍患者往往对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敏感,而不良反应又经常在患者本人感受到疗效之前就已经出现。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焦虑症状很相似,如SSRIs/SNRIs加量过程中的紧张不安及心悸;因此,针对焦虑障碍、药物不良反应及常规治疗进程的患者宣教应作为药物治疗的一部分。


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既往的治疗过程,因为过去的治疗有可能时长不够,治疗剂量不够,或因为一些本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不良反应而过早终止。焦虑障碍指南建议以相对较低的起始剂量启动抗抑郁药治疗,以减少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降低过早停药的风险,但评估这一做法的研究仍然缺乏。


患者可能会因为焦虑而避免身处某些情境。医生应围绕如何才能重复回到这些情境(即「暴露」)给出建议,将其整合为药物治疗的一部分。即便最开始会引发焦虑,反复暴露于这些情境也有助于减少情境诱发的恐惧反应,进而减轻患者所遭受的工作及社会功能损害;相反,持续回避则会强化上述反应。


表2 焦虑障碍治疗药物的获批情况及用法用量


抗抑郁药的抗焦虑效应通常在用药约2-4周后出现,症状的改善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如果用药4周后焦虑症状仍无改善,则日后起效的可能性也较低。


对于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应维持用药至少一年,以降低复发风险。一般情况下,焦虑障碍患者应避免突然停药。在数周至数月的停药过程(如,每个月减量一次)中监测患者的症状,有助于区分撤药反应及疾病复发。一旦确认复发,如果既往药物耐受性良好,则可以无限期地使用有效剂量进行维持治疗,并定期评估安全性。


对于药物疗效不理想的焦虑障碍患者,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抗抑郁药,或联用认知行为疗法;具体应取决于当前药物是部分有效还是完全无效,哪些症状仍然存在,以及药物耐受性如何。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柳叶刀网络meta分析 | 经典回顾

2021-09-09

文献索引:Szuhany KL, Simon NM. Anxiety Disorders: A Review. JAMA. 2022 Dec 27;328(24):2431-2445. doi: 10.1001/jama.2022.22744. PMID: 36573969.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