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真实世界有效性如何?| 研究速递

JN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医脉通导读


本项纳入超过6万名真实世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身对照研究显示,相比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使用心境稳定剂与因精神病(psychosis)入院的风险下降12%显著相关,但同时也与因非精神疾病入院的风险升高6%显著相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锂盐、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时的精神病入院风险均显著低于不使用该药或任何心境稳定剂时,但卡马西平未观察到这一现象。




既往研究显示,14.1%-40.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在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理论上,此类药物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或残留的情感症状,降低攻击性及自杀风险。此外,由于GABA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具有GABA能效应的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盐及拉莫三嗪)本身即可能有助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然而,现行精神分裂症指南较少明确推荐使用心境稳定剂,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高质量证据。例如,针对特定药物的Cochrane评价在去除低质量研究后,证据即由阳转阴。此外,心境稳定剂能够为真实世界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多少获益,也有待进一步澄清。



研究简介

一项9月5日在线发表于Acta Psychiatr Scand. 的研究中,东芬兰大学Arto Puranen等基于芬兰全国性注册数据评估了心境稳定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拉莫三嗪、锂盐)用于真实世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



简言之,本项研究纳入了1972年至2014年间芬兰因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情感性障碍入院治疗的全部61,889名患者,随访时间为1996年至2014年。研究采用个体内对照设计,即采用患者自身作为对照,对使用及未使用心境稳定剂时的主要终点——精神病(psychosis)入院风险进行了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除精神症状外,研究同时探讨了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精神疾病入院(如,因心血管疾病入院)风险的相关性。具体研究设计及统计学分析方法详见原始文献(开源)。



研究结果

入组时队列的平均年龄为46.2岁(SD 16.0),男性50.3%;中位随访时间14.8年(四分位距7.5-22.0年)。随访期间,28.1%的患者使用了心境稳定剂,以丙戊酸盐最常用;59.6%的患者因精神病至少入院一次。


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一、相比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使用心境稳定剂与精神病入院风险下降12%显著相关。


针对心境稳定剂整体进行分析,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时的精神病入院风险显著低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aHR 0.88, 95% CI 0.86-0.90)。


二、相比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使用除卡马西平外的三种心境稳定剂均与精神病入院风险更低显著相关。


图1 使用心境稳定剂时的精神病入院相对风险


使用锂盐(aHR 0.84, 95% CI 0.81-0.87)、丙戊酸盐(aHR 0.87, 95% CI 0.85-0.90)、拉莫三嗪(aHR 0.90, 95% CI 0.85-0.95)时,患者的精神病入院风险均显著低于不使用任何心境稳定剂时。卡马西平未观察到这一现象(aHR 0.97, 95% CI 0.92-1.03)。针对具体药物进行分析(如,使用锂盐 vs. 不使用锂盐),结果与主要分析的结果一致。


三、在一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四种心境稳定剂中只有联用锂盐与精神病入院风险更低显著相关。


相比于不联用心境稳定剂,在一种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精神病入院风险更低显著相关(aHR 0.88, 95% CI 0.84-0.93)。然而,具体到四种心境稳定剂,只有联用锂盐与这一风险更低显著相关(HR 0.83, 95% CI 0.81-0.85)


四、相比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使用心境稳定剂与非精神疾病入院风险升高6%显著相关。


针对心境稳定剂整体进行分析,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时的非精神疾病入院风险显著高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aHR 1.06, 95% CI 1.03-1.09)。


具体到四种心境稳定剂,患者使用锂盐时的非精神疾病入院风险显著低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aHR 0.94, 95% CI 0.89-0.99),而使用丙戊酸(aHR 1.12, 95% CI 1.08-1.16)或拉莫三嗪(aHR 1.08, 95% CI 1.01-1.16)时的这一风险均高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


图2 使用心境稳定剂时的心血管疾病入院相对风险


此外,患者使用锂盐时的心血管疾病入院风险显著低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aHR 0.80, 95% CI 0.65-0.995),使用其他三种心境稳定剂均无此获益。联用多种心境稳定剂时的心血管疾病入院风险则显著高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aHR 1.37, 95% CI 1.01-1.85)。


研究者同时对其他具有心境稳定效应的药物进行了分析。与不使用该药相比,使用加巴喷丁(aHR 0.83, 95% CI 0.64-1.08)、普瑞巴林(aHR 0.90, 95% CI 0.79-1.02)、托吡酯(aHR 0.93, 95% CI 0.78-1.11)、奥卡西平(aHR 1.06, 95% CI 0.94-1.19)时的精神病入院风险均无显著差异。


最后,锂盐(aHR 0.67, 95% CI 0.59-0.76)、联用多种心境稳定剂(aHR 0.76, 95% CI 0.61-0.95)、丙戊酸盐(aHR 0.91, 95% CI 0.83-0.99)时的全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不使用心境稳定剂时。相比于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从心境稳定剂治疗中得到的获益更大。



结论

本项研究显示,真实世界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的比例较高。尽管存在某些局限性,如样本均为住院患者,以至于不一定能反映病情较轻的门诊患者的情况,但就现有结果而言,心境稳定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入院风险下降12%显著相关,而后者是病情复发的重要标志;此类药物,尤其是锂盐,似乎可以视为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的选择。


针对真实世界的难治性患者,奥氮平能否取代氯氮平?| 研究速递

2021-08-09

文献索引:Puranen A, Koponen M, Lähteenvuo M, Tanskanen A, Tiihonen J, Taipale H.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mood stabilizer use in schizophrenia. Acta Psychiatr Scand. 2022 Sep 5. doi: 10.1111/acps.1349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065482.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