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过度保护可能阻碍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复 | 文献述评

医脉通编译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环境因素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起病。既往已有研究显示,父母养育方式不理想,如「低关爱」或「过度保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早首次入院及更快再入院相关。然而,关于父母养育方式与精神分裂症纵向病程的相关性,目前仍知之甚少。



研究简介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Junpei Ishii及其合作者纳入了79名20-59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使用日文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PBI)评估了这些受试者的父母养育情况,24周时基于PANSS及GAF评估了患者的康复状况,并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


其中,「康复」(recovery)定义为PANSS量表P1、P2、P3、N1、N4、N6、G5、G9条目评分均≤3分,且GAF总分≥81分,提示患者症状较轻且功能状况大致良好。未达到上述标准定义为「未康复」。


70名患者的数据被纳入最终分析,其中26人(36%)达到康复标准,44人未达到康复标准。


首先,未康复组的精神病未治疗时间(DUP)显著长于康复组(17.8 ± 23.5月 vs. 5.7 ± 7.3月, p = 0.01),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剂量也显著更高,再次强调了精神分裂症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性。


就养育方式而言,未康复组父母的过度保护态度(overprotective attitude)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15.4 ± 7.4 vs. 11.3 ± 4.6, p = 0.01)。未康复组父母的关爱水平低于康复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复的相关性;PBI-C, 关爱水平;PBI-O, 过度保护


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父母的过度保护态度评分是子女未康复的唯一一个强力预测因素(β = 0.30, t = 2.30, p = 0.02)。

此外,未康复组患者的父母关爱水平与过度保护态度评分呈负相关性(r = -0.45, p = 0.02),而这一相关性在康复组中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指出,本项研究使用的主要信息均来自患者本人而非父母,患者潜在的认知障碍和/或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对结果造成偏倚。然而,父母养育方式似乎不仅与子女精神分裂症的起病相关,与预后或许同样存在关联。结合临床中观察到的某些现象,上述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面对抑郁症的孩子,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2022-08-11

文献索引:Ishii J, Kodaka F, Miyata H, Yamadera W, Seto H, Inamura K, et al. (2020)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bonding during childhood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LoS ONE 15(10): e024050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40504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