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精神病学如何看待抑郁与情绪低落 | 专家视角
进化精神病学(Evolutionary psychiatry)是进化医学中关注精神障碍的一个亚领域。这个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因为它听起来像是一种很新的治疗方法,比如某种补充替代治疗或者激进的治疗方法。
然而事实上,进化精神病学仅仅是利用进化生物学原理更好地理解、预防及治疗精神障碍的学术领域。它引入了缺失的基础科学,将遗传学、生理学、学习理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及精神动力学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精神障碍。
一项今年发表于World Psychiatry.的综述中,美国密歇根大学Randolph M Nesse围绕进化精神病学的基础、进展及挑战展开了讨论。以下简要介绍进化精神病学对抑郁和情绪低落的解释;建议进一步阅读原文,见文末文献索引(开源)。
抑郁很难看出来「有什么用」。悲观,绝望,萎靡,自卑,反复琢磨死亡和自杀,这些看上去还不如单纯的「没什么用」。因此,抑郁症通常被视为一种异常。
然而,正如身体上的疼痛,普通的情绪低落也是对不良处境的一种潜在有用的反应;两者都可能过度表达,或者在不需要的时候表达,对个体造成巨大的痛苦。抗抑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我们对抑郁病因的探寻还不够:有大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但没有发现共同的特异性的基因、神经递质或大脑异常。各种争论和针对新方向的呼吁比比皆是。
进化学视角建议采用医学的方式看待抑郁,但不是那种假设症状是特定异常机制产物的粗糙的「医学模型」,而是一种类似于其他疾病领域的方式,即一些症状被视为疾病或逆境诱发的有用的反应。了解正常情绪的起源、功能及其调节有助于推动我们对于心境障碍的理解;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知道,情绪低落在什么情况下有用,如何有用,正常情况下如何控制,以及情绪控制系统为何如此容易出故障。
大量论文提出了抑郁症的进化学解释,但读起来可能让人很挫败。这些论文中,悲伤、情绪低落、抑郁症状、抑郁综合征的描述经常语焉不详:有些讲的是普通的情绪变化,另一些讲的是普通的抑郁症状,还有一些讲的是抑郁症、内源性抑郁或双相障碍。很多学者将自己的解释定义为「抑郁症的功能」,而且还经常说自己提出的这个功能比其他学者提出的功能更重要。这些功能固然都值得考虑,但它们在完整的进化学语境下并非互相竞争的关系,而可能是不同的有用方式。
什么情况下,情绪低落和情绪高涨可以提高包括适应度(inclusive fitness)?在不利的情况下,情绪低落可能很有用,因为此时努力可能会被浪费或造成损失;而在小投资带来大回报的有利情况下,情绪高涨带来的强烈努力和冒险特征则很有用。此外,涉及时效性的情境可以激起更强烈的情绪:如果好时光可能很快就会结束,那么激烈的活动和冒险将是值得的;如果糟糕的时光可能很快就会结束,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等待。
自然选择已经将情绪低落的状态区分为重叠的不同亚型,其效用取决于所涉及的资源以及为什么努力可能会得到回报。表1列出了情绪低落的某些方面可能有用的一些情况,以及它们如何提升了过去几代人的适应度。
表1. 情绪低落提升适应度的部分情境
这种方法将抑郁描述为重叠状态的极端版本,这些状态旨在应对不同的逆境。所有抑郁的情境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应激」,其影响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介导;情绪系统并没有那么粗糙,不同的情绪症状可用于应对不同种类的逆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不同的情绪低落模式是泾渭分明的功能模块;它们其实是存在重叠的反应元件,其结构与工程师设计的任何东西都非常不同。
对简单性的渴望有助于解释「抑郁症通常是大脑异常或正常反应的产物」这种非黑即白的观点为什么如此盛行。包容性更强的进化学观点鼓励我们认识到,某些人的抑郁发作由当前的境遇所引发,另一些是过度或扭曲的反应,而剩下的一些则与当前任何情况没什么关系。1934年发表的病例系列研究中,A. Lewis得出结论,上述三种情况在他的患者中各占三分之一;本文作者的体会也很相似。不同临床环境下的医生所观察到的每组患者所占的比例不同,这也可以解释大家关于抑郁症病因的看法的一些差异。
心境障碍是控制系统故障的表现,因而需要引入控制系统理论来进行完整的解释。一些人观察到,抑郁常在正反馈循环中诱发可导致症状迁延及升级的行为,而有关元认知疗法的新研究则提供了打破上述循环的方法。例如,悲观会降低个体走向成功的主动性,自我价值低下会抑制社会接触,而萎靡不振则会减少运动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独自躲在屋里,切断与他人的联系,这是导致抑郁症恶化的完美方法。激活疗法可以打破这一循环。
防御控制系统的自我调节属性使其特别容易出现导致疾病的正反馈循环。很多抑郁就像持续存在的慢性疼痛,个体由于反复的兴奋而将反应阈调整至较低水平。抑郁症被认为很容易「点燃」,即反复发作会进一步升高后续发作的可能性。这种「点火」现象究竟是一种缺陷,一种附带现象,还是对不理想的环境的适应,这一问题仍有待解答。
此外,进化控制系统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抑郁症患者为什么存在情绪波动的倾向,即便尚不符合双相障碍或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所有控制系统都会因为权衡高增益及高稳定性而受到损害。双相障碍具有控制系统增益过高的特征:伴随着热情产生了成功,躁狂的早期阶段往往会不断升级,导致环境显得极其有利,使得更高的精力和投入也显得合理,进而导致个体陷入失控的恶性循环。大多数人在取得巨大成功后,都会经历一种「神秘」的沮丧。这种倾向反映了心理学家所说的对立过程,正是预防情绪失控的机制,而双相障碍患者似乎缺少这个机制。
为什么自然选择会让情绪控制系统容易出故障?进化医学的标准解释此时都是适用的。
个体遗传及发育差异使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感。个体的情绪调定点似乎与体重调定点一样稳定,而情绪反应性在较长时间内往往也会保持一致。两者也都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我们没有理由假设,负责这两方面的等位基因是有害突变;大多数可能只是变体,其微小的影响并不会对适应度产生太大影响,至少在祖先的环境中是这样。
与现代环境的不匹配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我们缺乏足够的数据,因此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一些证据表明,如今心境障碍比过去更常见;然而,如果要说「心境障碍发病率不断攀升」,其真相可能是我们眼前的各种问题过于突出,以及我们很容易忘记过去不好的日子,让我们的观点出现了失真。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同一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并未一致发现心境障碍发病率正在升高,而新冠相关抑郁焦虑发病率增加的假设也并未得到系统性的流行病学评估的证实。
不过,不同国家的心境障碍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意味着社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或许部分也是由躯体因素所介导。即便很难证实,针对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情绪会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如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对自己的生活展现出特别积极的看法,导致观察者在比较中感到不足。然而,一些人类学报告也发现,远离此类现代影响的人群也会抑郁。
权衡对于塑造情绪调节系统非常重要。高增益与高稳定性之间固有的平衡在上文已经被提及。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觅食,或与其他更强大的人进行地位竞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成本,而等待、节约资源和避免主动出击的成本可能很低。因此,与其他防御反应一样,情绪低落这一表达方式比那些看起来合理的方式更容易、更强烈。
这一点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大多数药物都是为了缓解痛苦的正常反应。认识到情绪低落可能有用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对其进行治疗,但我们确实需要仔细评估患者所处的境况,试图找出可以改变的不利因素。
其他一些权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自然选择使生物体以牺牲个体健康和福利为代价,目的是让繁殖程度最大化。在繁忙的精神科急诊度过一个晚上,会看到很多因不忠、离婚、遗弃或是否「放手」的困境而引发的个案。这种关系是如此接近人类生活的中心,以至于看到这些强烈的情绪以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而服务于繁衍会让人感到无情。
以上讨论在临床中有何用处?可能会影响到诊疗的以下四个方面:1. 临床评估;2. 如何与患者谈论抑郁;3. 如何描述治疗;4. 如何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2020-01-28
文献索引:Nesse RM. Evolutionary psychiatry: foundation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World Psychiatry. 2023 Jun;22(2):177-202. doi: 10.1002/wps.21072IF: 73.3 Q1 . PMID: 37159362; PMCID: PMC10168175.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