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选择:看疗效还是看副作用? | 研究速递

JN 医脉通精神科 2022-04-17
医脉通导读


本项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疗效、耐受性及可接受度方面优于氟哌啶醇,这也与现行指南推荐相一致。

 

针对这一患者群体,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疗效总体较好,且药物之间相差无几。研究者认为,副作用此时应成为选择药物时的主要考量因素。


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优化治疗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尚存争议,尤其是相对疗效。若能将针对抗精神病药的直接及间接比较的证据相结合,则有望得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结果。然而,目前此方面的信息仍少。


研究方法

在这一背景下,来自德国的研究者系统检索了MEDLINE、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PubMed、Biosis及ClinicalTrials.gov,目标为2016年11月17日前发表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对此类药物的疗效及耐受性进行配对比较及网络meta分析。本项研究的主要转归为总体症状的改善,次要转归包括阳性及阴性症状、不同层次的治疗应答情况、全因及药物无效所致脱落、耐受性、总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等。研究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了标准化均数差(SMDs)或比值比(ORs)。

 

本项研究所针对的抗精神病药包括: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阿塞那平、苯哌利多、依匹哌唑、卡利拉嗪、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噻吨、氟奋乃静、氟司必林、氟哌啶醇、伊潘立酮、左美丙嗪、洛沙平、鲁拉西酮、吗茚酮、奥氮平、帕利哌酮、喹硫平、五氟利多、甲哌丙嗪、奋乃静、匹莫齐特、利培酮、舍吲哚、舒必利、硫利达嗪、氨砜噻吨、三氟拉嗪、齐拉西酮、佐替平及珠氯噻醇;研究资金来源为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

 

本项研究于7月20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影响因子 11.588)。


研究结果

本项分析共纳入了19项符合入组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发表于1987至2015年间,12项研究采用双盲设计,中位研究时长为8周,提供了针对12种药物的比较,平均剂量相当于奥氮平12mg/d;共纳入2669名受试者,平均病程1.5年(SD 1.8),平均年龄23.9岁(SD 9.7)。


总体症状改善及全因停药率的比较

(Zhu YK, et al. 2017)

加粗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

 

精神分裂症总体症状平均减分:氨磺必利、奥氮平、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显著优于氟哌啶醇。另外,氨磺必利显著优于喹硫平;但除外开放标签研究后,这一结论即失去意义。

 

► 阳性症状:药物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

 

► 阴性症状:奥氮平显著优于氟哌啶醇及利培酮。

 

停药

 

► 全因停药: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及奥氮平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 因疗效不佳而停药:奥氮平及利培酮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副作用

 

► 帕金森征:使用奥氮平治疗时,同时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状的药物显著少于氟哌啶醇、珠氯噻醇及利培酮,提示此方面副作用较轻;使用喹硫平治疗时,同时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状的药物显著少于氟哌啶醇和珠氯噻醇。

 

► 体重副作用:吗茚酮显著优于奥氮平、氟哌啶醇及利培酮;氟哌啶醇显著优于奥氮平。事实上,奥氮平在这一维度劣于其他所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 静坐不能:喹硫平显著优于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利培酮及奥氮平,而奥氮平则优于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及利培酮。

 

► 镇静:喹硫平显著优于利培酮及阿立哌唑(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并不可靠,既往针对慢性患者的研究显示,喹硫平是这三种药物中镇静效应最强的)。

 

► 催乳素升高:吗茚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及氟哌啶醇显著优于利培酮;吗茚酮、奥氮平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敏感性分析中,若除外开放标签研究,网络meta分析的主要转归方面,奥氮平显著优于氟哌啶醇及喹硫平。

 

讨论

本项研究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大,一个可能的解释在于,相比于慢性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的整体应答较好,即「不挑药」。例如,Robinson及Lieberman两组研究者报告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年内及2年内达到缓解的比例分别高达87%和90%。在这一情况下,药物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

 

全因停药率主要包括疗效不佳及副作用无法耐受两种情况,该指标被广泛用于代表可接受度。研究显示,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及奥氮平均显著优于氟哌啶醇,且OR值很高,提示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整体可接受度优于氟哌啶醇,这也反映在了众多指南中。

 

副作用方面,尽管首发患者的药物剂量可能偏低,但网络meta分析呈现的结果与慢性患者相似。例如,阿立哌唑与首发患者的静坐不能显著相关;一般认为,这一现象与该药的5-HT能效应相关。奥氮平的体重增加效应最为显著;正是因为这一点,一些指南不推荐将该药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利培酮升高催乳素的效应较为显著;氨磺必利及帕利哌酮在本次分析中的相关信息不足,但此前也有针对这两种药物升高催乳素的研究报告。如上所述,针对镇静效应的结果并不可靠,可能与镇静的评估方法有关。

 

针对抗精神病药的量效关系,研究者发现,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氟哌啶醇≥4mg每天即伴随着治疗帕金森症状药物的增加,而低于此剂量时则无此现象。既往也有证据显示,即便在慢性患者中,量效关系在4mg/d时即开始变平,而2mg/d的剂量可能已经足够。

 

总而言之,本项研究显示,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疗效、耐受性的某些方面及可接受度上显著优于氟哌啶醇;然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之间似乎并无显著差异。因此,针对这一部分患者,副作用应成为选择抗精神病药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随刊评论详见今日第二条图文推送。

延伸阅读

哪些抗精神病药预防病情波动更有效?

文献索引:Zhu YK, et al.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first episode of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pairwise and network meta-analyses.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 2017. http://dx.doi.org/10.1016/S2215-0366(17)30270-5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医脉通精神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