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坐月子有效治疗产后抑郁」的启示 | 经典病例

医脉通编译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医脉通导读


通过「坐月子」这种古老的仪式,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巩固,产妇得到了情绪及身体上的支持,有助于强化产妇的自尊,为其抵御应激及角色转换早期的困难提供缓冲。




「坐月子」(zuoyuezi)是中国传统习俗,最早可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长期以来被很多人视为产后必须进行的仪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西方文化的输入,一些人对「坐月子」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甚至认为是一种陋习,应加以摒弃。

尽管存在争议,但从心理层面出发,产妇在「坐月子」期间所得到的情感及身体支持可能有助于其平稳实现身份转变及抵御应激。日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丁国栋等通过一例个案,讨论了「坐月子」对于产后抑郁的治疗效应,并于11月1日发表于精神医学顶级期刊《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 J Psychiatry,影响因子 13.391)。


  病例  

患者女,33岁,初产,产后第14天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妊娠期间状况良好,顺利经阴道分娩并逐渐恢复。然而,在产后最初的两周内,患者出现躯体不适及情绪不稳,导致其前来寻求专业帮助。


患者报告称,自己难以控制情绪,感觉悲伤,哭泣,全天持续处于担忧之中;感觉疲惫及无望,对于喂养婴儿及做饭等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失去食欲,进食不规律;睡眠受损,即便宝宝已经睡着,自己也无法入睡。上述症状渐起于分娩后第一周。尽管患者并无自杀观念,但却表示出自罪感。


患者既往体健,未报告酒精、药物及非法物质误用史。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完善临床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脑部CT等均无显著异常;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21/30,该量表在识别国内人群产后早期抑郁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产后抑郁,给予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治疗。患者及其家人担心药物对母子的安全性,拒绝用药,但同意接受心理治疗。患者方面相信,来自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帮助、支持及安慰有助于患者从抑郁中康复。


接下来的四周内,患者开始了「坐月子」(原文译作doing the month)。根据传统说法,新近分娩的女性处于「体虚」(活力耗竭)状态,需要通过卧床休息、摄入特定食物及「进补」等手段恢复。产后第一个月内,尽管身体正在从分娩中恢复,但患者仍免于进行一切家务活动,并由一名女性亲属照顾,通常是母亲或婆婆(mother-in-law),这种社会支持同样是「坐月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坐月子」第一周内,患者的睡眠时间较前显著延长,仅在进食时醒来。自第二周开始,患者的抑郁症状出现显著改善,悲伤及焦虑逐渐消失。第四周,患者重新开始自己照顾孩子。产后六周复查EPDS,得分已下降至8/30。「坐月子」四周后,患者已无抑郁症状,完全重新融入社会及家庭生活。


  讨论  

针对本例患者,我们提供了生物学治疗及咨询宣教。在了解到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的潜在副作用后,患者及其家人拒绝用药。大部分精神科药物的哺乳安全性属于L3(中等安全)或L4(可能有害),尽管一般被视为安全,但来自人类的数据仍较为缺乏,一部分药物应用于哺乳期的合理性尚未确立,患者及其家人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妊娠期及哺乳期内使用抗抑郁药,并指出此类药物对婴儿无毒性,未观察到躯体及行为问题,但针对此类药物对婴儿发育的长期影响,目前尚缺乏研究证据。


对于大部分残疾程度较低的轻中度抑郁,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教育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本例个案中,患者通过传统的「坐月子」,接受了来自家人及朋友的行为及人际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分娩后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医疗护理;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分娩为女性带来了能量及身体的巨变;例如,妊娠及分娩会造成「阴阳失衡」,而产后第一个月对于产妇重获「阴阳平衡」及恢复至正常状态至关重要。因此,这段时间内产妇应留在家中,遵循某些特定说法,以控制情绪、饮食及躯体活动,其他家庭人员则负责满足母子的需要。


一代又一代的国内女性受外界影响认为,遵从「坐月子」这一仪式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层面均有益,不「坐月子」则是有害的,可能造成一系列短期及长期不良健康转归,即所谓的「落下病根」。因此,尽管社会环境发生巨变,现代医学快速进展,但即便是本个案报告中的现代女性也未能免俗,无关受教育程度及居住地。


相比于欧洲及北美,国内在识别及治疗围产期精神障碍方面仍较为落后,而受教育程度较低、害怕见心理医生及不愿使用精神科药物均是中国女性产后抑郁识别及管理的最常见的阻碍。并且,国内大部分临床机构仍缺乏产后精神健康相关的筛查工具及管理手段,而具有疾病及其管理相关知识、有能力在权衡利弊后提供充分有针对性治疗的有资质的人员数量也存在缺口。


一项被引用广泛的人类学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国产后抑郁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原因即在于产妇家人提供的产后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坐月子」这种古老的仪式,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巩固,产妇得到了情绪及身体上的支持,有助于强化产妇的自尊,为其抵御应激及角色转换早期的困难提供缓冲。



文献索引:Ding G, Yu J, Vinturache A, Gu H, Lu M.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Doing the Month" Practices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China. Am J Psychiatry. 2018 Nov 1;175(11):1071-1072. doi: 10.1176/appi.ajp.2018.1805058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