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子刊新证据:电休克治疗可能是抑郁患者的「保命手段」| 研究速递

JN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医脉通导读


本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共纳入了67 327名单双相抑郁患者,并使用了含有超过100个潜在混杂因素的倾向评分加权分析模型,以尽可能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分析显示,院内接受电休克治疗者出院后1年内的自杀死亡风险较未接受电休克治疗者低47%,电休克每治疗205名患者即可避免一人自杀死亡。电休克治疗还与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率下降25%相关。


此外,单相抑郁患者在自杀死亡风险降低方面的获益较双相抑郁患者更大,而电休克治疗次数与自杀死亡风险似乎无显著相关性。




抑郁患者自杀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且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如,3个月)内尤高。电休克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手段之一;有证据显示,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患者自杀死亡的风险显著更低。


然而,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往往受到五花八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临床特征、用药、精神科共病、躯体共病、功能水平、就诊情况等等,致使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休克治疗的使用不足。



研究简介


通过开展倾向评分加权分析,加拿大多伦多成瘾及精神健康中心Tyler S Kaster及其合作者得以控制大量混杂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对电休克治疗与抑郁患者出院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更严谨的探讨。本项回顾性队列研究4月26日在线发表于The Lancet Psychiatry.(影响因子 26.481)。



简言之,本项研究纳入了2007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被收入加拿大安大略某精神科病房、入院时间超过3天的67 327名单相或双相抑郁成年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1岁(SD 16.8,范围18-103),女性40 096人;4 982人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电休克治疗,62 345人未接受电休克治疗。研究者对院内接受及未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的出院后转归进行了比较。


研究者使用了含有超过100个潜在混杂因素的倾向评分加权分析模型,并将其中经由有向无环图确定的混杂因素纳入了调整范围。研究主要转归指标为患者出院后365天内自杀死亡的风险,次要转归包括非自杀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率。



研究结果


出院后的一年内,整个队列共有450例自杀死亡记录在案,其中接受电休克治疗者27人(5.84/1000人年),未接受电休克治疗者423人(7.26/1000人年)。未调整混杂因素的分析提示,两组自杀死亡的风险无显著差异(原因特异性风险比[csHR] 0.80 [95% CI 0.54-1.18])。


图1 森林图:两组患者主要转归及次要转归的发现(Kaster TS, et al. 2022)


然而,采用倾向评分加权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两组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即显现出来(csHR 0.53 [95% CI 0.31-0.92]),即接受电休克治疗者的自杀死亡风险较未接受电休克治疗者低47%,对应的需治数(NNT)为205。将非自杀死亡作为竞争风险进行调整,对主要结果无明显影响。


图2 森林图:缩窄随访期及亚组分析的发现(Kaster TS, et al. 2022)


将随访时间段缩窄至出院后90天内,接受电休克治疗者在自杀死亡风险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csHR 0.39 [0.16-0.91])。


亚组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与女性抑郁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自杀死亡风险下降显著相关(csHR 0.46 [0.22-0.97]),但与男性患者的这一风险无关(csHR 0.59 [0.28-1.28])。电休克治疗与单相抑郁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自杀死亡风险下降显著相关(csHR 0.44 [0.24-0.80]),但与双相抑郁患者的这一风险无关(csHR 1.49 [0.60-3.73])。电休克治疗次数与自杀死亡风险无显著相关性(csHR 0.99 [95% CI 0.94-1.05)。


次要转归方面,倾向评分加权分析中,电休克治疗与抑郁患者出院后1年内全因死亡率的下降显著相关(csHR 0.75 [0.58-0.97]),即接受电休克治疗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接受电休克治疗者低25%。电休克治疗与患者的非自杀死亡风险无显著相关性(0.83 [0.61-1.12])。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次要转归指标均出现了「调整混杂因素前后结果方向不一致」的现象,强调了研究方法学的重要性。



结论


本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使用倾向评分加权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相比于院内未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患者,接受电休克治疗者出院后1年内的自杀死亡风险下降近50%;这一效应的NNT为205,即电休克每治疗205名患者即可避免一人自杀死亡,这一效应与锂盐对心境障碍患者的保护效应接近(173)。研究同时显示,单相抑郁患者的获益较双相抑郁患者更显著。


此外,技术不断改良升级的电休克治疗不仅本身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极少引发严重躯体事件的医疗操作,还与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率下降25%相关。总体而言,电休克治疗可预防严重抑郁患者自杀死亡,可能是一种挽救生命的医疗操作(life-saving procedure)。



文献索引:Tyler S Kaster, Daniel M Blumberger, Tara Gomes, Rinku Sutradhar, Duminda N Wijeysundera, Simone N Vigod, Risk of suicide death following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a propensity score-weight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Canada,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22.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2)00077-3.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