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 不是每种兰花都是“真正”的兰花

2017-04-19 木石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长茎羊耳蒜,在当人眼里竟不算“兰花”


兰花因为其精美的花朵,藏于深山而迸发幽香的特质而备受世人喜爱。然而,正是这份历经千年的爱,使得兰花的生存现状一天不如一天,人对兰的爱要了兰的命。

一些组织和机构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纵观全世界的兰花资源保护,成功者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减缓老百姓掠夺性破坏方面,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破坏力着实太强,涉及兰花采集的人数太多,面积太大,兰花野生资源保护真的非常难以管理。

除了一些人的各种胡乱采集之外,兰花还有一些特征导致它成为濒危植物。首先,大多数兰花营附生生活,生在在大叔的枝干之上,营养贫瘠,水分缺乏,所以本身生长就非常缓慢,很多年才能长大开花;其次,兰花花粉与大多植物不同,它们结成块状,是一种豪赌型的传粉策略。所以一旦传粉昆虫因生境破碎减少之后,兰花传粉就变得很困难;第三,兰花种子极小,胚乳营养很低,种子萌发需要特殊的真菌的帮忙才能成功萌发;第四,兰花由于生在树干上,水分获取依赖空气中的雾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存策略等很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在现在的生存环境之下,气候变化对兰花的影响约越发凸显出来。

针对上面这些濒危原因,植物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提出了很多保护建议,诸如加强研究、建立名录,摸清家底、兰花分类、濒危机制研究,迁地保护、鼓励当地人参与保护等等,可是这些建议和措施最终对于阻止兰花资源破坏都没有取到显著的实际效果。


鼓槌石斛(段其武摄影)


在老百姓眼里,精美漂亮的兰花才是真的兰花(球花石斛)


为什么专家的建议没用呢?很显然,兰花保护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本质上是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并非一个单一的科学问题,它涉及到到众多的平头老百姓。不是科学家简单的建议、调查和研究就能起到作用的,保护工作需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多去想一想看一看。

去年,我们去勐海活动,带了一些兰花送给一位哈尼族同胞,想他可以种植在他的庄园里,给游人传播一种“回归”兰花的文化。然而,他似乎并没太多兴趣,只是敷衍我等而已;另外,第二天爬山途中,我们在山路边捡到几株从高处落下的兰花,带回来给这位仁兄。没想,这位仁兄照样没啥兴趣。他接过兰花后,冷冷地笑着说“这种兰花,背后这个箐沟里多的是,没什么好种的”。晚些时间,我见这几株兰花被孤零零地放在一树枝后,就这样处理了。

此事对我刺激颇大,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老百姓来说,并非所有的兰花都是真正的兰花。”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有像鼓槌石斛、迎春石斛、万代兰等那些正在开花、且花朵艳丽多姿的兰花才是真正的兰花。事实上,老百姓在野外采集这些少数漂亮兰花的时候,把大多数不怎么漂亮的“兰花”给误采而最终破坏了。或者说,少数扒手到野外胡乱采集,以“好兰花”的名誉来哄骗那些过路的游客。见兰就采、不分种类、最后又以垃圾丢掉,兰花采集者以一种恶性循环双方受损的模式,严重破坏了西双版纳的野生兰科植物。

西双版纳兰花种类丰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虽然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来种植橡胶,但有评估研究发现,橡胶种植其实并非威胁兰花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西双版纳的野生兰花,主要是附生植物,生于海拔约1000左右的那些石灰岩喀斯特山区。西双版纳的兰花受威胁的首要因子便是人类的魔掌,疯狂的意外采集破坏才是导致其濒危的首要因素。

可见人为破坏疯狂采集是兰花破坏的首因,而且公众喜欢的兰花种类并不多。鉴于以上两个因素,解决兰花保护的问题事实上就变得简单多了。通过人工扩繁那些花色漂亮,老百姓喜欢养殖的石斛、万代兰、兜兰(老百姓似乎不怎么种)和卡特兰(国外品种)种类,通过少数精美兰花的商业化利用,让老百姓更加容易获取这些精美的兰花种苗,或可大大减缓西双版纳野外兰花资源的采集。如此这般,兰花保护或许能够更加成功。


--------分割线----------

兰展预告:自然之兰--大自然的馈赠

盛大兰展喜迎泼水节、植物园免票一天

第六届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名园名花展”开幕

机会| 珍惜兰展机会,有的明天就撤展了


来版纳植物园看兰花:舞女的诱惑

兰展科普:兰花为什么如此多样?

视频| 自然之兰:说说西双版纳的兰花

历史| 傣乡兰语:万水千山寻兰记

文化|西双版纳的兰情岁月

在版纳遇上兰花,说说西双版纳的兰花文化

文化|西方兰花文化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西方兰花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科普有一种光棍叫钗子股

科普兰花的性诱骗

隔距兰:为什么有的兰花“弄不死”

镇沅石斛:版纳植物园发现一兰科新物种

自然之兰:“装病”的毛瓣杓兰

兰展海报

编辑团队/雨林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