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女博士”事件,论品牌广告营销的正确姿势
“五个女博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进入口服美容市场,但正如“人红是非多”,海上风浪大的地方也容易颠簸,“五个女博士”近日深陷在广告事件的风波中,6月14日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对“五个女博士”电梯广告的处罚公告,随后,“五个女博士”也在第一时间发布致歉声明。
“五个女博士”这次的风浪是从电梯间翻涌起来的。
4月,“五个女博士”投放的一则电梯广告,被质疑“贩卖焦虑”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广告词包括“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这其中包括了女性常见的几个焦虑话题:家庭、年龄等,于是这些话题内含的社会情绪在电梯间这方寸之地进一步的发酵,并且和大众的情绪碰撞,舆论的浪潮一波波向“五个女博士”袭来。
但其实近年来,电梯间里的“争议”就从未断过,电梯广告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拦路石”,一不留神就容易栽了跟头。
比如某某款知名脱毛仪品牌的平面广告,用超过1/3篇幅写着巨大的广告词:没有蓝宝石,我不脱,其中的“我不脱”的文字更是加大加粗;以及某医美app的slogan:女人美了才完整!这些品牌的广告语都深受诟病。
毕竟用户对于电梯广告的接受向来是“沉浸式”的,狭窄的空间、动态夸张的画面、“直击心灵”的广告语更有可能在瞬间抓住了消费人群的眼球,但也将不同的品牌厂商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然广告翻车这件事情也不仅仅在电梯间,各大品牌翻车的广告屡见不鲜,但其实品牌从来都不仅仅在追求声量,毕竟他们不仅需要用户能够记住它的名字,还需要对它有良好的印象,才会在短期内转化为交易,长期与品牌建立情感层面的链接。
毕竟一个好的广告对于品牌的加成是难以量化的。比如当年网易云的地铁乐评广告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硬核又温暖的《啥是佩奇》让中国移动成为了那年春节最温情的存在,而五个女博士也曾经推出过强调“她力量”的TVC,描绘了女性温暖又坚强的模样。
这则名叫《镜子能看见的》的短片,站在母女不同的视角上,讲述爱与勇气的力量,最后以“美丽不止一种模样”的口号为故事收尾,强化了品牌作为女性朋友的身份和形象。
两支不同的广告,相去甚远的市场反应,在对比中传达了“做好产品,也要讲好品牌故事”的重要性。
其实,口服美容在国内不是一个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就已经兴起过口服美容的热潮,但是近年来随着供给端新成分的应用,消费端消费者的用户教育,市场逐渐变热,同时国内政策也逐步利好,口服美容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
但是每个新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阵痛。
一方面立足于整个大市场,几十年来整个口服美容的市场都在经历着“智商税”的争议,国内护肤品公司和创业公司的探索也还处于早期阶段,如今各大品牌商正通过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其科学性,热门成分和新的产品不断走进用户的视野。
同时整个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女性“主体性”的唤醒而迎来了新的春天,“颜值经济”背后的底层逻辑来自于女性“悦己”意识的崛起,女性生来可以成为任何人,但不必承担某种特殊的身份和角色,而“五个女博士”在试图传达这一观点时使错了力,掀起了一阵舆论浪潮,“五个女博士”才会在两平米的电梯间里身陷囹圄。
另一方面企业在与自己的用户磨合过程中总有着阵痛。从定位自己的目标用户,到找到目标用户,再到成为用户的朋友,这个过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广告营销有千百种办法,但是懂用户才是第一要义。传播学中“恐惧”是一种有效动员用户的办法,迁移到广告营销里,通过渲染焦虑,引起用户对衰老的恐惧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所以在“懂用户”这件事情上,一方面要感受到用户的情绪肌理,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充分思考,另一方面应该反向思考避免一些敏感的、有争议的话题。
懂产品则是一个广告的应有之义。用户看到广告的那一刻除了想知道产品应用于什么场景外,更想知道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广告里除了感性的渲染情绪外,更应有理性的“产品自我介绍”以及核心价值的突出,这种“感性+理性”的表达方式有更强的说服力。
每个品牌的立身之道都应该是“做消费者的朋友”,这个理念不仅贯穿了“做好产品”这一过程,同时也是“讲好故事”的宗旨要义。做品牌的过程本就道阻且长,营销方式也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品牌方需要们走的再小心一些。
电梯门终究会再打开,走出电梯门的那一刹那,栽过跟头的品牌商都需要思考如何做好一个广告、如何讲好一个品牌故事。
*本文图源自网络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潮汐商业评论”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