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到29日,2020年北部湾滨海湿地科考行的队伍来到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和广东湛江,主要围绕夏季幼鲎种群、大型底栖生物和滨海非法渔业开展科研调查,足迹遍布1800+公里的北部湾海滩。队员们每天都收获许多经历、见闻、感想、思考、故事,整理成的图文音像,我们将陆续推出。
7月18日,乘坐飞机、高铁、动车、汽车……一群陌生人齐聚北海。2020年湾滨海湿地科考行即将开始,除了期待,还是期待。
带着困意,听着雨声,大家前往调查地点。“日出,快拍照,记得传给我——”我们像一群没见过世面的瓜娃蛋子,一顿猛拍,心情格外舒畅,睡意全无,直到目的地到了。把渔网拍出了婚纱照的的感觉,不得不说,这位队友又多了一项谋生的手段,慕了慕了。来自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的李老师,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是我们鉴别物种的担当(虾虎、梭子蟹、鲾bi鱼……)。(虽然鱼类知识有点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很厉害呀~)正在使用望远镜的队友宇,专注,认真,不禁要喊一声:~宇真好咦,这块地方的滩涂好像有点不一样啊?场景不错,来张靓照。“诶,走开呀,快走开——”远处的渔民疯狂呐喊。听不大懂当地方言,我们互相对视,然后在风中凌乱,不知道怎么了。一位阿姨:“快走开啊,这里撒苗了!”抱歉,现在听懂了…鲎[hòu],是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身体被硬质甲壳覆盖,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小明7月24日,科考行第六天。上午9点半,宇和悦结束了高潮区的渔业调查,在约定的岸口等待小伙伴们集合。岸口处有个小院子,开着门。调查完,身上全是泥沙,他们隔着围栏征求主人的同意,想借水冲洗一下。这五口之家生活着祖孙三代,女主人整理着刚收回来的刺网,刺网旁边的两个小垃圾桶有一点动静。男主人正清洗螺,水龙头下有铁盆、砧板、菜刀,铁盆里放了7、8只鲎。洗完脚,宇见到垃圾桶里有鲎的尾巴,便走到女主人那里聊天,表现出好奇的样子,边用手碰碰鲎的尾巴,一只圆尾鲎。聊了几分钟,宇上车打电话给领队,说了一下这里的情况。挂了电话回到小院子里,问女主人:阿姨,这个是要丢掉的吗?女主人说是。宇说,可以给我们拿到海滩放掉吗?女主人同意了。以倒垃圾为由,他提着两个装满垃圾和几只圆尾鲎的垃圾桶,以及奶奶从铁盆里拿出来的、几只相对小的鲎,出了院子。倒掉垃圾,从里面扒出3、4只鲎。宇提着装了一共11只鲎的垃圾桶,下了滩涂,刚好遇到上岸的队友们。大家在滩涂上放了这些鲎,6只圆尾鲎,5只中国鲎。回到岸上,买了一些水,宇拿了几瓶给小院子的爷爷奶奶和阿姨。
队员们在这户人家里清洗鞋子裤子,看女主人清理渔网,陪爷爷奶奶聊天,带孩子玩儿玩具车,待了很久。临走时,爷爷硬生生送给我们一袋新鲜的螺,我们也把干粮零食回赠给了这家人。短短的时间内,大家尝试沟通,也在接触中慢慢接纳彼此的理解方式。即使语言和观念上会有差异,但善意、包容和沟通也许这会让改变渐渐发生。
渔箔,捕鱼用的竹栅,用网围成。退潮时,鱼群随水流进入渔箔内。 ©心忆
对于低潮组(我们分为高、中、低潮组)来说,每天的主要任务是:一到岸边迅速飞奔到靠近海水的低潮区域,对照着手机导航软件上提前规划好的路线,用望远镜观察,直奔低潮有渔箔的区域。全称为“导陷箔筌陷阱”的渔箔,实际上是我国渔业法律法规中禁用的渔具。 ©心忆潮位每天变化,等抵达低潮区的时候,已经开始涨潮了,而我们,只能踏着海水继续前行,去所能达到的离渔箔最近的位置,用望远镜观察最近渔箔与打点位置的距离,观察渔箔数量,做好记录。前几天,A组在三娘湾出海看白海豚,一边在微信群内视频直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伙儿的兴奋。因此,我们组决定去三娘湾的时候,也出海看白海豚。A组看到的中华白海豚,酸了整支科考行队伍。©冯小菲不料,去到三娘湾的时候,浪太大,船只不能出去,而且接下来的行程有点赶,看白海豚的计划就这样耽搁了,直到离开也没有看成。不过我们约好,还要再来,一起看白海豚。渔洲坪的高潮区,是最为辛苦的一片区域,我们纷纷感叹,没交代在三娘湾,却陷在了渔洲坪。
渔洲坪泥泞更甚。©心忆
这里有一大片分布密集的红树林。在红树林内,发现的地笼网特别长、特别多,被困住的鲎也特别多,仅仅一条潮沟里就找到23条地笼,救出来26只圆尾鲎,发现了82只鲎的尸体。
进红树林的人只能爬着走,因为实在是太过泥陷。每一只鲎的解救,是激动的心,也是颤抖的手,生怕把它们弄伤了……
来自领队心忆:在渔州坪的地笼里发现了很多被困住的圆尾鲎,有的已经死去多时,有的只剩下残破的身体,有的还在挣扎。我们忍着鲎尸体的恶臭翻了二十多个地笼,不停地企图在成堆的尸体里找到更多的活体,在发现尸体的悲痛中一点点找到活体带来的希望。视频里找到了一只活着的鲎,它的尾巴已经在被困的挣扎中折断,不得已只能放弃它的尾巴把它的身体救出来。鲎的尾巴被折断后就难再长回来了,不知道这只被救下的鲎以后会怎样,希望坚强活下来的它逃脱牢笼之后还能好好活着。日出,我们故事的开始
更好的是遇见了你们!
卢梓明、高宇、心忆/文
棣棠、心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