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少的鸟,认最难的鹰|猛禽通报01
猛禽监测通报第1篇,来自监测员极危物种(没错就是你想到的那位极危物种),9月25~27日的监测数据文末见。
作为一个在来冠头岭之前对国内猛禽的认知仅限于图鉴上的几页纸和常见种的观猛菜鸡,这几天的生活就如同把我回炉重造一般。虽然来之前就已经被告知监测最开始的几天里主要是许多相似的小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凤头鹰、赤腹鹰、褐耳鹰),自己也恶补了一下它们的区别,但真实到了冠头岭的监测点用双筒看到它们后,还是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头雾水。
Day 1
24号到达广西北海并做完对监测员宿舍的一顿整理后,我监测员生涯的第一个难题来了:学骑电瓶车。讲道理在我20年人生中从未想过某一天自己会骑上小电驴,也从未想过自己骑上小电驴的理由竟然是为了上山数猛禽,有那么一瞬间感觉我的人生非常迷幻哈哈哈哈。不过在宿舍楼下熟悉半小时,我已经可以熟练掌握骑行技巧了,并且在监测正式开始的时候成功上路,成功通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了冠头岭的监测点!
第一天的经历刷新了我来冠头岭之前的许多错误认知。
我想象的冠头岭:山高,地势崎岖,很多人非法打猎,每天和可疑人员接触,随时准备报警,看鹰的观景平台视野开阔,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数鹰。
现实中的冠头岭:海拔就80米,观测点在山顶平路上,未听见枪声,暂未发现可疑人员(迷路游客倒是很多),看鹰的视野有点被树阻碍,很多时候没有鹰。
总的来说第一天收获还是很不错,北风刮得比较给力,看到了7、8个小鹰柱,11种97只猛禽。炎炎烈日下有只三宝鸟在远处树枝上坚守了3个多小时,让大家过足眼瘾(吸得很开心)。
第一次体验到鹰的数据记不过来的感觉,也认识了一些热情的鸟友。不过第一天很多模凌两可的小鹰大家不太会认,只好用“某鹰”、“某隼”指代。来之前练习的都是腹部翼下纹路可见的飞图,可现实中拿起双筒望远镜看天上就是一群黑色小点点,能看清的细节屈指可数......一天下来包治颈椎病~
我们使用手机上的Biotracks记录猛禽,晚上花了不少时间来学习如何整理数据。一个小惊喜是睡前客厅出现了一只“偷渡”的雄性棕静螳,于是乎出现了“神秘仪式”现场。
Day 2
第二天和第一天比起来鸟况非常惨淡......大家在烈日下蹲守了一整天只看到5种、19只猛禽,在没有北风的日子里真就印证了那句“好山好水好无聊”。高光时刻大概是我加新了一只红翅凤头鹃,可惜没能拍照就往森林深处飞走了,只好现场作图画下自己所见。
没猛禽的时候就画猛。梦马/摄
红翅凤头鹃
晚上我和另外两名监测员一起参加了线上猛禽辨识培训,从听得津津有味到怀疑人生。不过非常详尽的培训也让我终于对这两天的猛禽观察有了底,第三天上山的时候能够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辨识了。
Day 3
第三天鸟况和第二天比起来算是半斤八两,共看到8种19只猛禽。虽然等来了期盼的北风,但也等来了一场大雨。早上天气非常凉爽,阴天加上阵阵北风让我甚至觉得可以一天不涂防晒——然后就被晒黑了。可这样的天气缺乏可以给猛禽提供的上升气流,所以放晴前,我们的收获屈指可数。
中午看到一只健硕的游隼,不同于燕隼和阿穆尔隼精巧的体型,它的壮硕让辨识相对简单。
游隼 ©独行远方
中午大约晴朗了两小时,不少紫斑蝶、碧凤蝶和樟青凤蝶翩翩起舞,一只变色树蜥惬意休息。
变色树蜥
可惜天公不作美,刚吃完午饭就下起雨。本以为是淅淅沥沥没多久就能放晴的阵雨,没想到越来越大,下午的工作不得已草草结束。
雨中的冠头岭
这三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的认猛经验值从最开始的20,到50,到80,发生了质的飞跃,皮肤颜色也从最开始的黄色变成红色然后变成了黑色(事实证明在北海真的要做好防晒)。作为美境自然2020年猛禽调查的第一期监测员我非常荣幸,也在此许愿可以在我停留的这几天里看到一只蛇雕~
猛禽监测数据通报
极危物种/图、文
2020年冠头岭迁徙猛禽监测
感谢以下单位提供支持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