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西北海的红树林上热搜了,话题词却让人痛心疾首:#广西北海红树林大片消失#
事件大致是这样的:某公司在北海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违规施工,无视相关部门先后下达的6份停工整改文件,造成大面积红树林受损或死亡。直到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本月再次来到广西督察,这起严重事件才被推到公众眼前。扼腕之余,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失去的不仅是37988株红树,令人痛心的数字背后,还有更大的代价。身披绿叶的红树是一些耐盐乔木的统称,部分种类的树皮含单宁酸,如果裸露在空气中,氧化后会呈红色,因此被称为“红树”。它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练就了一套在海水里淹不死、咸不死、热不死、浪冲不走的强悍生存技能。广西沿海有多种红树:板状根的秋茄、膝状根的木榄、指状根的白骨壤、支柱根的红海榄等,凭一身形态奇特还带呼吸功能的发达根系,红树林一族深扎于全球亚热带至热带的沿海河口、滨海潮间带。广西本土的红树虽能艰辛生存,但较于陆地树木而言生长非常缓慢,尤其是第二年以上的红树。据文献,红树中灌木类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每年大致生长速度分别只有12cm、11cm和16cm,即便红海榄长得还算快,也才每年40cm左右。你如果在野外看到一株红树和成人差不多高,那它的年龄很可能已超过10年。红树家族的姐妹兄弟彼此相连,强壮根系能固住沿海的一方沙土,抵御台风的能力甚至比人工修筑的码头或海堤还要强。1996年一场12级的强台风“莎莉”,挟起高于5米的巨浪冲击了广西北海英罗港,码头渔船瞬间被击沉,数十公里的人工海堤或崩溃或严重损坏,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然而人们始料未及的是,英罗港马鞍岭红树林内侧年久失修的土堤却未出现险情,堤内1300多亩的稻田也被保住。
红树林能大幅度消减海浪侵蚀海岸的力量,此装置很直观地展现了其护岸作用。图源网络除了护岸,红树林还护住一方生灵。它们茂密的枝和根阻挡了很多体型较大的掠食性动物,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庇护所和幼儿园。75%的热带鱼类随涨潮来到这里繁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圆尾鲎的童年也在此度过。每年清明后,广西红树林的泥滩上就有机会见到抱对繁殖的圆尾鲎。它的英文名mangrove horseshoe crab直译过来,就是“红树林鲎”。
白骨壤林中的两只圆尾鲎。©肖晓波
中国鲎和红树林的关系也很密切。距此次事发地点榄根地区约8km的坡尾底和10km的沙田,是美境自然北部湾幼鲎野外种群的长期监测点,生境和地理位置与榄根相近。2017年美境滨海科考行调查结果显示,坡尾底调查点是当年7个调查点中幼鲎密度最高的,在500*500米样方内,中国鲎幼鲎数量高达200只。沙田调查点则是2020年10个调查点中幼鲎密度最高的,500*500米样方内中国鲎幼鲎超过200只。红树林不仅给海洋生物们提供安全住所,还提供食物:它的落叶、谢花、枯枝被微生物分解成屑,变成各种螺、沙虫等底栖生物的食物。这些底栖生物又会成为一些蟹、鱼、虾、鲎等肉食动物的美餐。上述两个离榄根不远的调查点除了鲎多,鲎的邻居也多,滩涂放眼望去尽是多姿多彩的底栖生物:海参、海星、海鳃、海笔、海胆、文昌鱼……惨遭破坏之前,同处河口、红树更多的榄根,本也该如此欣欣向荣。坡尾底滩涂上的海笔、细雕刻肋海胆、海鳃、中国鲎蜕壳、可疑翼手参。©棣棠
2019年和2020年美境自然北部湾滨海湿地科考行调查数据显示,在距离榄根约10km的沙田地区样方内,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在20种以上,甚至还有海马。
红树林惠泽的不仅是海洋生物,还有人类。没了红树林,生活在陆地的人们将不得不直面难以抵挡的海浪侵袭,还将失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鲜美的泥丁粥、肥硕的青蟹都不会再有),当地人渔业生计也会随之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在滨海湿地,红树林也发挥着“肾”的过滤作用,可将部分污染物沉降在林内外。除此之外,红树林还能吸收、吸附、累积海水中的部分无机氮、磷、二氧化硫,重金属、溢油、有机农药等。红树林和海草床、滨海盐沼并称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越来越受世界各国重视。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气候,海洋植物则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固定同样量的二氧化碳,我们需要红树林3倍面积的陆地热带林、4.5倍面积的温带林。
据统计,我国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红树林每年可埋藏27.16万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榄根受损的这片红树林原本每年可以固定155.55吨二氧化碳。海草床固碳能力也很强。图为广西滩涂的卵叶喜盐草。©肖晓波
有人说,死了的红树林,补种回来可以吗?打个比方:人秃了头发难长,虽说可以植发,但代价相当高,还不一定能成。死了的红树林也同理——要长回来超难。首先,适合种红树林的地方不多,在光滩上种红树,不仅红树苗难活,还会让本来在光滩生活的生物如各种鸻鹬,失去觅食地。(总不能在胳膊大腿上植发吧?)青脚鹬和红树林。不是任何地方都能补种红树,鸻鹬需要在光滩觅食,不会进入红树林。©Kerria其次,红树生长慢,人工种植不易存活。广西近海多为泥沙质滩涂,土壤贫瘠,在广西人都冻得哆嗦的冬天,喜爱光热的红树同样也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好不容易熬过寒冬,第一年苗长到30-40cm,来了一批藤壶或浒苔,轻易就能把红树孩子盖死。据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调查,2002年-2015年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面积为3984.5公顷,存活的斑块面积只有1338.9公顷,保存率为33.6%,更令人揪心的是,近年来红树林人工造林的面积和保存率都有下降趋势。即便补种了红树林,还活了下来,但是那些原来生活于此的生物们,却因环境的改变再难回到原处了。白骨壤小苗。©肖晓波
近40年来,沿海开发建设、海区污染引发敌害生物泛滥、海堤建设、外来物种入侵等,都在导致广西红树林不断消失。根据遥感监测,1960~2010年,养殖塘和盐田建设破坏红树林2978.9公顷,是广西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修建海堤,会人为阻断海陆过渡带红树林动态演替的自然剖面,毁灭陆缘高大成熟的红树林,而且堤脚前常遗存难以修复的无林带沟。红树林生长对水淹时间和水深有严格要求,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堤前红树林没有后撤之路,总体上将逐渐衰退。郁郁葱葱的桐花树,间杂着秋茄。下方白色是被红树林挡下的海漂泡沫垃圾。©棣棠据记载,历史上广西红树林面积曾多达2.4万公顷。2019年4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组织的红树林资源和适宜恢复地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红树林总面积9330.34公顷,分布于北海、钦州、防城港。榄根受损红树林的面积,虽然只占广西总数的0.18%,但是,我们还有多少个0.18%可以失去?红海榄长出了奇幻森林的壮美,摄于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肖晓波北海人管白骨壤的果实叫“榄钱”,广东管红海榄叫鸡爪榄。此次事发地“榄根”是当地一个村落,这片地方与红树的相关性,从名字就可以推测。据新华社报道,本次被损害的红树林主要为白骨壤,它们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铁山港天然白骨壤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下图第一张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棵明显有支柱根的枯萎红树,应该是一棵红海榄。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施工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部分红树林甚至被直接砍伐。图一拍摄者:彭定人,广西林勘设计院。引自生态环境部公众号
2019年在湛江调研时,我们在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拍到一张照片:一棵形态像水母的茁壮的红海榄,背后是一大片白骨壤,里面藏着大群招潮蟹、牡蛎、弹涂鱼、各种贝和螺,枪虾的劈哩啪啦夹击声此起彼伏。我们在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看到的景象,和新闻中的枯死红树林有些相似。©肖晓波[1] 莫竹承等, 红海榄人工幼苗生长特征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12. [2] 胡涛等, 深圳湾红树林结构调控及自然恢复状况 生态学杂志, 2016.[3] 范航清, 莫竹承, 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广西科学, 2018.[4] 范航清, 海岸守护神, 生命世界, 2008.[5] 郭治明, 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 2021.[6] 李跃林等, 红树林吸附重金属的生态功能价值估算--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为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7] 广西林业局, 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2021.梦马、十六、棣棠/撰写及整理
鴞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