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ony摄影机曝光技巧分享

影视制作 影视制作 2023-04-05

   影 丨 视 丨 制 丨 作   

 Audio & Video Production 

转自 | 索尼中国专业

老摄(司)影(机)们

都知道在严谨的拍摄中

快门角度、光孔大小

这些设置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当我们需要控制画面的光线时

除了变动我们的灯光

就只能通过 ND灰片 来完成

无级ND作为Sony摄影机最著名的黑科技之一,我将其总结为四大用途:

  1. 精确地控制曝光;

  2. 室内外转场的长镜头拍摄;

  3. 延时拍摄中控制曝光;

  4. 以及风格化拍摄。

由于拍摄Raw对于成本有种种限制,在压缩格式下,我们使用log来提升摄影机记录画面的宽容度。

而log自身的特性使前期拍摄时的精准曝光变得更加必要,否则噪音就会一直伴随记录下的画面。

随着摄影机性能的提高和灯光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高反差画面被人们所喜爱和使用,我们在拍摄中经常会发现,在监看示波器或直方图时,高反差画面的信息会几乎充满整个示波器的空间范围。


如果我们需要修正一些曝光等级

在传统档位式ND或在遮光斗内插入ND滤镜,并不能精准的控制曝光等级的程度,我们经常想要的是少那么一点曝光,而不是半档、一整档光控级别的曝光改变。

而无级ND以分母1为单位的控制范围就可以使我们的想要的曝光程度得以刚刚好的控制。


而在室内外转场的长镜头拍摄中

打开自动ND控制下的自动曝光则为我们省去了装一个无线跟焦器在光圈环上的步骤, 并且同时带来了不会因为光孔大小而改变的景深效果。

在FS7M2上,自动ND的设置选项比较丰富,“等级”选项可以使你对画面预设的曝光程度有一个控制。

“速度”选项可以使ND自动改变的速度根据你所需程度而改变,可以凌厉也可以平缓。


我个人偏爱用摄影机拍摄延时视频

当然除了因为摄影机有更为优秀的色彩科学之外,还有就是拍摄结束后能直接预览成片的便利性,以及无需后期去除照片拼接造成的频闪。

但很多时候,一个场景最暗(日出前)和最亮(正午)的曝光我们并不能很好的预测,有可能会出现照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参数而造成过曝的情况。

而对于拥有无级ND的摄影机,只要打开自动无级ND的功能,调整“等级”给“它”一个预设的曝光等级,以确保自动ND的数值不变的太大(减弱太多曝光)而影响到延时拍摄中本身就会变化的环境光对画面照度的改变。



我曾经做过一条试片,这条试片的想法是:

如何在改变景深(通过改变光孔大小实现)时画面的曝光又保持不变,我想以这种拍摄手法在一个近景或特写镜头中,来突出演员内心的情绪变化。

我曾经试过在充足的照度下慢慢平滑缩小光孔拍摄,后期中逐帧精确调整曝光以匹配画面,效果并不理想。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造成了这样的不理想:

1、无法完全准确匹配的曝光造成的画面闪烁;

2、带来了大量的画面噪音和细节损失,这是因为收缩光孔拍摄出的画面比较暗,但在后期强行提亮 ,带来画面的噪点和细节损失。

当我在使用FS7M2的无级ND来完成这个拍摄时:

首先就是保证整个画面的照度充足(足够让无级ND是自动打开到比较大的档位);

然后慢慢地平滑收缩光孔,来通过调整一个合理的“等级”和“速度”。

同时,由于收缩光孔造成了曝光等级的降低,无级ND就会自动慢慢的减弱灰片的等级来匹配,使得画面的曝光程度一直保持不变。


这样就完美的达到了我改变光孔但曝光程度不变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通过后期提亮等手段造成的画面损失。




黑科技之一

另外,对于FS7M2来说,Cine EI作为首次下放到这个级别价位摄影机的功能,我认为也算是黑科技之一,但是Cine EI有别于ISO的本质,却让很多人迷惑和使用不当。

简单地说,EI的调整带来的是摄影机动态范围的分布情况;而ISO作为放大电路,调整的是曝光等级。

从下面的视频截图的示例可以看到:

我们用示波器来监看画面曝光情况,当改变EI时,曝光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而改变ISO时,曝光当然是发生了变化。



当然如果细心的更会发现,改变EI时,画面亮度产生了不同

那是因为示例画面是我通过SDI2外接Atomos Shogun来录制,改变EI时摄影机会在SDI2口上提高对应档位的曝光等级来给使用者做参考导致的,实际上曝光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摄影机的自带寻像器上显示的画面亮度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EI的特性

了解了EI的特性才能更好的应用它来提升我们的画面质量。

通俗点说就是,在低照度环境(画面)的拍摄时,我们应该降低EI来获得更多的暗部宽容度,牺牲掉亮部宽容度,从而使得我们低照度环境下画面中不同照度的内容被“拾取”的更加丰富。

反而在外景等高照度环境时,如果场景内没有亮度较低的部分,那我们应该提升EI获得更多的亮部宽容度,从而使得环境中各个亮度级别的信息都被摄影机所“拾取”。


怎样正确曝光?

无论我们调整EI也好,ISO也罢,在灯光和环境光固定的情况下,摄影机CMOS能“吃到”的光的信息永远固定,并不会随着这些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我们觉得曝光不足的时候,提升环境的照度才是最正确的硬道理。

从这种使用方法上,我们也可以延伸当前比较火的“向右曝光”这个概念。很多使用者觉得Slog3模式下摄影机比较“吃光”,需要过曝一些才能获得比较好的画面,才能降低画面噪音,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甚至很多使用者还在为如何监看过曝才是正确的争论不休,假色、斑马纹、直方图、示波器等等都是帮助我们监看曝光的工具,其实最简单的还是回归到监看波形图。

Sony的各机型白皮书其实对黑、白切割(也就是俗称的死黑、死白)都有着清晰的定义,我们只要查阅它们,了解官方定义的切割范围是多少百分比,再对应示波器的监看,就能很正确的曝光。

当然,由于log对数曲线本身的属性,它对于高光部分是压缩的,但是暗部并没有很多的提升,甚至和709比较接近。

也就是说我们要让CMOS吃到更多的光线信息,才能提升我们的记录质量。

我自己对于向右曝光这个概念的总结是:

如果你需要拍摄一个暗的环境,你需要把光灯打得比肉眼(最终效果)看到的更亮一些,曝光的时候降低你的基础感光度 ,或者简称为“拍亮压暗”。

在拍摄的情况中,底子光的存在意义是为了让整个场景都被均匀地提亮从而CMOS可以“吃到”这些场景中所有的信息,不仅仅是给后期调整留出更大的空间,也是对画面噪音的一种减弱。

前期拍摄效果


后期成片效果



极端条件下的更多选择

而fs7新固件对于“Cine EI模式下ISO可调”的升级项目,与其说是为了降低噪点,而在我看来不如说是给用户一种极端条件下的更多选择。

抛去官方说明PDF中这段拗口的文字,说直白点,就是该项功能的开启允许你在EI值固定(动态范围分布已固定)的情况下,调整ISO。

  • 用图片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该功能的作用,在提高ISO的时候,由于曝光等级被提高,本来死黑无法正常曝光(黑切割)的部分被提亮了。

  • 但由于动态范围分布是固定的,那么多出来的这些高光部分的动态范围,由于超出了原本14档的记录范围,所以无法被记录,就相当于是被“切”掉了;

  • 同样的,如果降低ISO,那么保留了更多原本过曝的细节意外,最暗部的部分也被切掉了。




这个功能可以总结为,损失一些的动态范围,来获得极限状态下的画面表现

打个比方,我们在很暗的洞内拍摄,灯光不够,我们就可以提高ISO来获得暗部,因为洞内没有高光部分,所以就算被“切”掉了,也并不损失我们的画面细节。

Sony在摄影机的“曝光”这个点的设计上的严谨,最终体现在CineAltaV上。

如果说fs7新固件的新功能是受限于产品档次和成本,那CineAltaV的双感光则诚意满满。相比于其他双感光的竞品,CineAltaV首先在菜单中名词的写法就比较清晰。

双感光的设置中用了“基础ISO”,也就是清晰的说明,调整它就是调整了基础的曝光等级,调整了不一样的电路放大水平。在调整完ISO以后,依然可以调整EI,且同时显示了动态范围的分布情况。

venice双ei视频链接 ↓

https://v.qq.com/x/page/i0749bidan2.html


也就是说CineAltaV在拍摄低光环境时,可以将ISO选到2500提升曝光水平,且节省一些底子光的铺设,再调整到比较低的EI获取暗部更多的动态范围分布,来获得低照度环境下最优的画面表现。


END


【精彩推荐】

纪录片中哪些地方加音乐、加什么音乐?你真的了解吗?


《碟中谍6》56岁阿汤哥高空跳伞108次,这些镜头都是怎么拍的?


只利用一张图片制作有隧道效果的3D视频


揭秘《中国好声音》《幸福三重奏》《勇敢的世界》背后的道具置景


追一部70集的电影是种什么体验


《延禧攻略》:一部实用摄影构图教科书


电竞转播VS传统转播,到底有何创新之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