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怎么剪,才能无“尿点”?
影 丨 视 丨 制 丨 作
Audio & Video Prodution
作者 | 本刊编辑 陈晨
“每个影片有其自己的承载和风格,不同的技法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剪辑师就像一个拳师,要会很多拳法——南拳、北拳、少林拳等等。”国家一级剪辑师周新霞老师如是说。剪辑师掌握不同技法,在面对不同风格的剧作和不同导演时,才能有与之匹配的技法来应对。在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的特别活动——“影像创作论坛”上,周新霞老师、知名剪辑师曹伟杰及新锐剪辑师李点石,三位电影剪辑领域的绝对大咖光临现场为大家传授了电影剪辑的“武林秘籍”!
结构与节奏:
电影有没有“尿点”的关键所在
姜文导演新作《邪不压正》火爆2018暑期档。无论是特辑短片还是电影正片,剪辑节奏都让观众印象深刻。时长为144秒的导演特辑中,竟然超过了100 个镜头,观众纷纷忍不住提问“剪辑师有没有疯掉?”作为本片的剪辑师,曹伟杰在讲座现场就与观众好好聊了聊剪辑节奏的控制。
知名剪辑师曹伟杰与姜文导演多次合作,最新剪辑作品《邪不压正》获得诸多关注
《 邪不压正》 延续姜文导演电影一贯的快节奏
在曹伟杰看来,剪辑节奏就是呼吸:“一个人的呼吸是有节奏的,当呼吸不顺畅的时候,节奏一定是乱的。当镜头的呼吸与台词及演员的表演在同一个节奏上时,影片一定是顺畅的。此外,一呼一吸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才能形成节奏,在《邪不压正》的剪辑中,快慢之间的互相配合是剪辑重要的关键点。例如在姜文扮演的蓝青峰与廖凡扮演的朱潜龙的一场对话戏中,蓝青峰说话前有一个抽烟的动作,姜文导演与曹伟杰就此动作的取舍做了前后三天三次讨论,“姜文导演一开始想把那个抽烟的动作拿掉,他觉得有点不跟戏,有点多余。但是我觉得从头看下来,有吸烟的小动作停顿是非常好的,节奏感出来了。”最终,在对比多个版本之后,保留了这一动作,更加提升了情绪上的张弛感。
蓝清风在说话前的抽烟动作增加了影片的情绪张力
“电影节奏最忌拖沓,当从整体结构看有冗余,信息有重复时,要做果断的取舍。”《邪不压正》中有一段蓝青峰与朱潜龙的对手戏,当朱潜龙说“你有一块心病,这个人姓李”时,曹伟杰截取了另一场李天然与亨得勒的对手戏插入这个段落,“这样就给观众一个特别直观的感受——他们说的这个心病就是李天然。”这段李天然与亨特张的戏原本有6分钟,但最终在电影中呈现只有不到1分钟,这些穿插与取舍都是为了让影片节奏更为合理鲜明。
业内常常说:剪辑是影片的三度创作,有时演员的表演节奏与影片整体节奏不相符时,就需要通过剪辑去改变它。在《邪不压正》原始素材中,演员表演对话都是正常速度,中间也有停顿。但在进行剪辑时,某些段落中,曹伟杰会故意处理成“话抢话、话赶话”的感觉,将节奏加快,到达某一点后再做停顿,下一段节奏再起——从而在一段戏中形成几个节奏点,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曹伟杰透露自己在剪辑时有一个习惯——尽量不给观众观影时留下思考的空间:“观众是非常有想法的,他们会想到一些你在影片表达中原本没有的东西,有些可能会影响到对后面故事的观感。我在剪辑时会让观众没有思考空间,跟着戏走,尽量让观众在观影之后再做思考。”
在节奏控制上除了画面,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声音。曹伟杰指出:“很多人在剪辑时,会不去管拍摄时的现场声,会连声音一起剪掉,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剪辑应当在保证画面流畅的基础上,同时保证声音是没有问题的,“有时候整体段落节奏不对很可能是由于声音的断点造成的。”
电影是由戏、层次、段落拼接组成的,之间的衔接必须要有逻辑。每个段落、层次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前后呼应的点在哪里?作为剪辑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曹伟杰指出:“这种逻辑上的前后一致,剪辑师往往容易忽略,因为你的注意力都在这一场戏的镜头上。当删减或者增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与其他段落的呼应及映射。”
国家一级剪辑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老师作为业界前辈,剪辑过数十部影片及数百集电视剧,这些作品荣获了多项国内外大奖。
“影片的结构就是一棵树,要保证完整饱满的同时没有多余的枝杈。”周新霞老师多次强调结构的整体观对于影片的重要作用,“剪辑师要想好每个情节在剧作里面有何作用?如果没有作用,这个段落拍得再好也没有用。”用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去度量每一场戏的取舍和长短。除了删减多余戏份,当戏与戏之间的铺垫不够时,剪辑还需要在对剧本理解基础上,增加戏份来形成戏之间的情绪联结。“怎么去填,用什么手段去填,如何改造这场戏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信息,碰撞出精彩火花,这都是剪辑师在理解剧作基础上需要去思考的。”
周新霞老师用《 横空出世》 原本的一条副线重新结构了影片
周新霞老师坦言这些年做了很多“剪辑医生”的工作,主要就是在帮助调整影片结构,例如在剪辑获得2000年第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第七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横空出世》时,她就将原本的主线舍弃,用副线重新结构出了一个故事。“主线的分量不够,意义不大,但是副线是有人性的光芒在里面的。”作为一个剪辑师,眼界非常重要,要在一堆沙子里看到那颗含金的沙子,并将它打磨出光芒。
与时俱进:
剪辑技法与时代紧密相关
当剪辑师面对一个剧作时,第一步是判断剧作的风格,从而采用相应的技法去应对。周新霞老师在演讲中重点提到了两种风格——表现性风格及新现实主义风格,前者需要用强制手段让观众接受影片所表达的信息;后者则让情绪在镜头中自由流淌,让观众参与情绪及叙事之中。“对于风格判断不准确,技法上就会南辕北辙。因此剪辑师在遇到一个影片时,对于影片风格的判断基础上的技法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务必谨慎完成挑选。”
在叙事技法上,剪辑手法也与时代紧密相关,在周新霞老师看来,叙事手法上变化最大的一点是——如今必须用完形心理学去重新建构影片的时间、空间和动作,而不能再用过去连贯的时间、空间、动作进行叙事:“过去那种完美时空、完美动作的‘无缝剪辑’已经不符合当今观众的观影习惯。我们不要将开端、过程、结尾三段式内容都满满地表现,要用完形心理学,适当省略以给观众联想的空间,这才是最好的叙事。”她强调应该追求不连贯的连贯——“要因不要果,要果不要因,以果带因。”
87年出生的新锐剪辑师李点石,前后与陈凯歌、曾国祥、顾长卫、宁浩等知名导演合作,代表作包括《最爱》、《搜索》、《七月与安生》等。
李点石也提出电影是具有时代性的:“现在的电影,20年后看也许会觉得很老套很无聊,同样,我们现在看几十年前的电影,也会觉得它叙事节奏很慢。如今的剪辑手法确实已经不用拘泥于场次的概念和时空的限制。”在《七月与安生》中,她就多次将时空打乱,根据情绪去剪辑,“动作接不接,场次接不接,其实都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我初入行时总是思考动作衔接以及转场,经验不断积累之后,现在可以抛开这些,进入一个更深的故事情绪里,从而对剪辑方式进行把控。”她建议剪辑师们要不断尝试新技术,不可墨守成规,“在面对每一个剧本、每一段戏时,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做出新的勇敢尝试。”
李点石在剪辑《 七月与安生》 时,根据影片情绪对剪辑手法进行把控
在《七月与安生》中有一场车戏,是安生载着家明,俩人相对无言,后面坐着瞳瞳和阿姨,车开到家楼下后,瞳瞳和阿姨先上楼。这是整片所有秘密揭开前的序幕,李点石觉得仅一场车戏显得过于单薄,于是她尝试引入了一种曾经较多在MV中使用的方法,把将要揭开的谜底中的一些镜头快速插入到这个段落中,像是一种提示或信号,很短,但是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让故事更有代入感。像类似这种技法的尝试,就是根据人物情绪和戏剧情节做出的判断和创新。“我觉得电影剪辑师其实是一个魔术师,他可以把五六场完整的戏拆解成蒙太奇镜头,也可以把一场一两分钟的戏无限放大,可以创造或者是去把控片子的叙事风格,去决定如何讲述故事。”
在这场车戏中加入闪过的线索镜头增强观众的好奇心和代入感
终极命题:
剪辑是什么?剪辑师是谁?
从业九年,李点石坦言她始终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电影剪辑到底是什么:“剪辑究竟可以在电影创作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可以用我自己的工作为这个电影做出什么样的影响或者改变。”本次活动上,她围绕“我是谁,电影剪辑师究竟是什么?”的话题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剪辑是一个技术工种,它要求剪辑师必须熟练掌握软件,要了解电影前后期的所有流程,懂得如何跟摄像、特技、声音等部门合作。剪辑完成的电影至少要完整流畅,让观众没有障碍地看懂故事,这个是第一步。
剪辑师也是一个拳脚师傅——面对不同题材、不同故事,都要用不同的武功去对应,因此必须花时间磨炼自己的技艺。在剪辑自己毕业后的第一部电影《最爱》时,李点石遇到了很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时就觉得要增加自己的经验,去接触更多的片子。”于是她参与剪辑了很多不同题材的影片,“只要你每天都剪,不管今天剪得如何,日积月累一定会完成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量阅片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作为一个有志于要成为电影工作者的人,大量阅片会给你提供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侵入你的血液里,最终会培养出一种判断力——究竟什么是好的节奏,什么是好的表演?找你喜欢的风格,喜欢的导演,然后大量阅片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毕业后首部电影剪辑 《最爱》 时,李点石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剪辑师还是导演最亲密的敌人——李点石这样形容导演与剪辑的关系:“做剪辑师沟通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与导演合作无间。你面对的素材是导演辛苦拍出来,他认为是最好的。你提出意见和观点需要他采纳的时候,你们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信任关系。如何与人合作是一门艺术,是需要剪辑师用智慧去解决的。”李点石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尊重工作、尊重导演;其次不要害怕替导演去尝试,要站在导演一边,将导演的方案剪辑出来一起讨论;第三,一定要有共情的能力,要理解导演或观众提出的意见背后的原因,解决意见背后的问题。“剪辑师应该是一座桥梁,这头是导演和他的作品,导演带作品走过你这座桥,作品可能会变成不一样的样子,但是它还是这个导演带来的这部作品。”
何为剪辑? 何为剪辑师?——这也许是剪辑师们终身思考和探索的命题。周新霞老师在讲座中也给出了一个答案——剪辑其实是在剪剧作,“剪辑并非将导演拍摄的镜头接起来就行,也不是按照演员调度、剧本台词连接起来就可以,剪辑是在剪剧作,是你对剧作的理解;你理解到什么程度,你的剪辑就能到达什么程度。”周老师强调想更好地理解剧作,文学的感觉尤为重要,“没有文学感,就难以理解人物,难以理解这场戏想要表达什么。当剪辑师没有自己主见的时候,就只好跟着导演的调度去走,其实不一定准确。”
未完待续
【精彩推荐】
剪辑大咖云集、解析无人机操控技术、VR/AR的应用......9期目录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