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作者 | 本刊编辑 陈晨
订阅 | 010-86092062
2015年至今,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大护法》《白蛇缘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动画电影持续迎来颠覆性的创新之作。几部作品中的动画角色以及“中国风”画面都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以“邪恶”的小哪吒以及萌翻众人的罗小黑为例,谈谈国产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及“中国风”。
角色塑造:
打造具有独特性和可识别性的人物
用什么去吸引观众来电影院观看?——这个命题对于每一部电影都是首当其冲的问题,“破题”是电影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培育期,那些让几代人熟悉而有亲切感的人物和故事,自然是一条“易于登顶”的好路子——从大圣到哪吒都“聪明”地选择了这样的方向。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十月文化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IP电影
“的确,作为初体验,如果去做一个ABC动画片,或者完全自己开发的虚拟故事,很可能出现创作人‘自嗨’的局面。”十月文化总裁刘伟坦言经典且知名的文学作品和观众熟悉的形象是作为市场敲门砖可取类型,“2005 年之时的十月文化在资金、人才、抗风险能力上都比较弱,既然选择原创这条路,就必须理性地考虑观众定位——首先考虑是否能生存,将这样一个模式走通,在理性判断后我们选择了大圣。”
而这些神话人物们似乎真的拥有点亮国产动画电影的神奇力量,此类型已得到了市场验证,这个方向也帮助很多创作人和公司取得了成功。
凭自来熟的亲切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之后,更重要的是依靠动画角色的魅力去留住观众。虽然来自传统神话故事,电影中长着一张马脸的“大圣”和略显“邪恶”的“哪吒”,显然都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形象相去甚远,是一副更新潮、更具个性魅力的新样貌。
“哪吒”形象相当具有记忆点
动画电影没有真人实拍电影的明星粉丝基础,动画造型因此更须有足够的独特性和可识别性,“让观众容易识别和记忆,由此才能产生情感投射。”人物形象和造型还需综合评估其后续的衍生物和IP开发空间,“比如说《龙猫》,已经面世这么多年,但其衍生品例如服装之类还是很畅销,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超萌。形象塑造的确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刘伟强调。
《罗小黑战记》走的是另外一条“捷径”——基于有一定粉丝基础的IP来开发“大电影”。《罗小黑战记》 制片人丛芳冰回忆最初选中“罗小黑”的场景:“我们从整体故事性、往长片做的可能性、IP影响力、知名度等综合评估,觉得它是当时我们最有信心的一个项目。”
“罗小黑”在走上大银幕之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
在走上大银幕之前,《罗小黑战记》动画片从2011年起开始在网络播放,其表情也广泛活跃于微博、微信、QQ等众多平台,积累了自己的粉丝群。“原本IP的世界观有足够的厚度广度能够支撑去延展为长片,电影和TV版的故事在同一个世界观下进行,这对于老粉也足够友好。”
基于动画短片来延展长片电影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剧情设计和兼顾老粉和新粉的观影门槛。《罗小黑战记》电影版采取了不同于剧集的创作方式和讲述节奏:“基于更广泛的人群观影体验,我们决定从电视剧集的前传讲起,故事厚度上选择了更宏大的世界观背景,讲述方式上用了更适合长篇的叙事节奏。”
此外,为了让没有看过剧集的观众理解电影的概念设定和世界观,电影前半部分做了一定的剧情铺垫和世界观科普;而为了让老粉有更多的观看乐趣,主创们在电影中加入了多个与剧集相关的“小彩蛋”,“它们是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的,既满足了普通观众的观影门槛,也能让老粉在里面找到他们自己的乐趣。”
用动画讲述身边的中国故事
纵观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爆款”动画电影,多数都有浓浓的“中国风”,这似乎也验证了业界反复强调的观众的“国漫”情怀。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中国风”的理解也从浅层次的形象和符号深化为更深层次的审美体系。在刘伟看来,“中国风”应该是复合型的:“它是集合文化、情感、表演等方方面面面综合起来的感受,东西方在情感表达和表现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皮克斯动画的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表演一看就是老外,动作夸张,而东方文化是含蓄内敛的,本土的东西给国人的代入感和共鸣性更强。”
《罗小黑战记》就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中国风,“我们在绘制的过程中,将自己身边熟悉的城市街道、乡村稻田融入其中,希望将中国这些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体现到作品中去。” 丛芳冰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最主要是给观众一个强烈的代入感,呈现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团队将自己每天的生活,例如北京地铁6号线、北京国贸等呈现在作品中,“我们觉得所谓的中国风并不是标签化和符号化的,而是文化上的概念,文化是融入在生活当中的。祥云等符号化的东西只是中国元素的一方面,生活的场景和元素,那些很本土、很接地气的东西放到电影中,观众也会产生亲切感。”
《罗小黑战记》中随处可见的中国乡村田园场景
一般来说,一个动画电影的创制周期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远远大于一般实拍电影,《罗小黑战记》《深海》等项目都遵循了这样一个周期,“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年年有,但其实也遵循这样一个制作周期。只是因为同时推进的项目比较多,有一个前后的排期。”
整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故事和剧本的打造及完善,刘伟称之为一个“内部更迭的过程”——“与互联网产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意见不断更新版本不同,电影只有一次面对市场的机会。因此,电影的前期创作本身需要一个周期,需要内部非常强的快速迭代,不停论证。”以《深海》为例,到目前该项目已制作了四年,其中三年都用在了故事打造上。
《深海》宣传海报
田晓鹏导演的新作《深海》走了一条不同于十月文化此前作品的独特创新之路:“首先它不是传统知名的神话故事或者IP改编,走的是纯原创的道路;美学上,它另辟蹊径,将当下的审美情趣与东方审美意境相结合,用独特的东方美学演绎一个现代背景的奇幻故事。”
田晓鹏作为十月文化创始人,从初衷上希望十月文化能够定位于原创,即使在“大圣”诞生前的十年间,十月在给游戏公司、影视作品、世博会等做开发和承制工作时也秉持“创意+制作”而非纯制作的理念。与十月一样,国内不乏坚持“原创”基因的公司,在有一定资金和人员实力后,就能抛弃一些束缚,探索更多样化的类型和讲述方式。
“原创”是情怀,更是生存之道——大家都走同一条路难免拥挤,观众的“审美疲劳”也总有显现的一天。百花齐放才是春,“市场的持续性需要不同的类型,需要大家不停地突破创新,寻找新的故事类型的题材。”
END
【推荐阅读】
5G正式商用!首批开通50个城市,你的城市上榜了吗?
摄影指导白井泉谈《太子妃升职记》的多视角拍摄
《哪吒》:为什么动画电影还需要调色?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