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真实的内容,制作精致的画面 !纪录片视觉包装干货帖来袭!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4-05


作       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刘继业

杂志订阅 | 010-86092062



特效包装在纪录片中运用已经有十几年历史,随着技术的发展愈演愈烈。一方面这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另一方面,
由于一些包装设计盲目跟风一昧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与内容节奏的匹配,使得包装镜头与纪录片的整体风格明显脱节,画面风格出现强烈反差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镜头视觉包装再丰富,画面再具视觉冲击力,对于整部片子意义的表达却是有碍的,技术的发展终究不能替代整体的叙述语境。为了实现特效与整部作品的风格相统一,
《西泠印社》在摄制过程中做了大量处理,追求细节,控制比例与内容,与整部作品融为一体。


重塑历史质感




01

片头落版包装



片头落版的设计不适合过于复杂,《西泠印社》分集片头题字书法取自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之笔,水墨元素铺在宣纸的纹理上,如图1所示。书法通过扫描得到,对于笔触水墨的细节要通过PS抠像保留细节。可以说西泠的片头制作完全就是“就地取材”,把西泠的实景、金石、人文、历史都融入了进来,极具特色。


图1


02

信息条包装



人名条、地名条、角标等信息条是纪录片最常出现的元素。
制作要遵循以“极简”设计风格,融合符合纪录片主题的元素,如图2所示。《西泠印社》的信息条首部有简易信息图标用来区别分类,背景采用宣纸颜色,强化传统文化纸质质感。字体的选择以宋体、黑体为主,简洁直观

图2


03

人物照片包装



人物照片信息设计,在历史传记类纪录片中,往往涉及人物众多。《西泠印社》名家辈出,他们的第一次登场全靠人物照片信息版,如图3所示。人物采用统一竖版照片构图,一般为照片在右,人名条在左,背景为人物照片放大模糊叠加黄色宣纸,配合设计的纹理。人物照片以半身人像最好。展示中,前景人物照片缓缓放大,背景模糊大照片缓缓缩小,拉开层次。


图3


04

人物照片包装



纪录片中除了人物照片信息展示,也会有许多事件照片。我们要
根据文稿内容做相应包装动画处理,让静止的照片动起来,看起来不单调死板,如图4所示。左图讲述高式熊加入西泠印社和友人喝茶谈艺。


图4

在这次设计中
把最右边的高式熊、其余两人茶桌和背景分别抠出来,在AE中拉开层次做摄像机推镜头运动,加以简单的粒子烟雾烘托氛围,让照片的视觉效果更立体。右图讲述西泠印社六位旧人的故事,照片是一个整体,在设计中给照片增加了缓慢的波浪效果,增加视觉效果。


05

作品展示包装



作品展示包装设计版。西泠印社的诸多作品收藏,或书画或印章篆刻,为了能让观众更直白的看懂,必须要做合理的注释,如图5所示。左图为印章作品实例展示,右图为待抠像印章。作品实例展示包括作品和黄色注释。
注释区字体的选择需简洁明了、间距适宜、动画不宜过快

图5



镜像影像的场域摄制




01

摩崖石刻上的情景再现



纪录片片头的设计要符合节目的总体要求,为主题服务。《西泠印社》讲的不光是金石篆刻,更多的是故事和故事背后的君子精神。因此片头采用实拍孤山场景加投影的方式表现,1分30秒的时长把老电影、旧画面、创社四君子、鹤等视频按历史顺序投射到西泠印社的摩崖石刻上,如图6所示。


图6

技术方面无规则的表面最难制作,
需要把素材剪辑完成后,导入三维软件C4D,反求出摄像机运动轨迹,根据表面形状制作匹配模型确保投射运动真实性,再把投射视频在AE中合成制作


图7

片头落版“西泠印社”四个字取自孤山文泉之上书法家钟以敬的篆书如图7右图,AI把文字路径勾描出来,三维建模雕刻细节,浑厚古典。破碎的石头材质雕刻凋落,露出黄色古玉质感。真实的材质,生动的动画让人眼前一亮。



02

水墨背景与鹤影下的金石风骨



《西泠印社》制作了两种通用背景底,如图8所示。黄色背景底,用黄色宣纸颜色作为主色调,一幅鹤舞的视频叠在上面,在AE中合成,让鹤舞融入进背景又不突兀。黑色水墨底,用不同浓度墨迹叠加合成,中间水墨是视频,水墨缓缓蕴开。两个不同的背景底功能意义基本相同,只是防止颜色相近,根据前景主体不同的颜色,选择不同



图8



03

无缝的时空转场



转场包装设计。纪录片中的转场与纪录片风格相关,一般镜头之间多以硬切为主,在段落之间以黑屏叠化为主。当内容存在转折关系时候,可以尝试用包装来切换转场。如图9所示,上图边火焰燃尽转场,文稿内容为“大火难毁光阴亦不灭的,也许就是石头肌理深处那些记忆”描述孤山被一场大火所烧,但是山上的摩崖石刻却留了下来,用火焰燃尽孤山旧景图,映照出孤山的石刻,配合燃烧的音效非常生动。


图9
下图石鼓横移转场,视频内容为“多年之后的1933年,因日寇来犯,国宝周秦石鼓被迫装运西迁,后辗转进入故宫收藏”利用周秦石鼓遮挡关系作为孔庙和故宫两个镜头的转场媒介,在石鼓上还投影叠化了日军侵华资料视频,更直观的还原了历史的变迁。


04

同一场景的时空折叠



跟踪也是纪录片包装常用的技巧,把视频或图片贴入空镜头画面中跟踪匹配,常用的软件是AE和MOCHA
。最终效果能让不同时空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图10所示。


图10

左图讲述1947年高式熊加入西泠印社,在浙派篆刻鼻祖丁敬画像前行三鞠躬礼。因为年代久远,缺少资料,难以表达。通过丁敬画面跟踪在摇镜头上,真实还原出来当初的场景,
为了增加合成的真实感,还把树的影子抠像叠在前景。右图讲述西泠社长马衡的后人马思猛时隔百年来到孤山,把马衡孤山旧照跟踪在墙上,马思猛前景走过,仿佛时空重叠。



传奇故事的奇观影像创新表达




01

三维设计



三维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物品的三维还原,如图11所示。三维展示的物体大多失传已久或无法通过拍摄详细展示,真实还原是最重要的,C4D制作中石碑和石桌的材质纹理要符合“破旧”的实状,上面所刻文字贴图全部取自实拍照片或文献资料。多以固定镜头为主动画简洁直观,节奏不突兀。


图11

第二种形式是三维场景制作
,如图12依次为华严经塔、仰贤亭、西泠桥、摩崖石刻,都是宏观大景别运动镜头,因为景别较大,细节可以稍简化一些,图中仰贤亭的亭子构造与真实不完全一致,但是在此镜头中主旨不是为了展示亭子细节,建模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在这类大景别三维制作中,往往前景是通过三维制作的,后景和天空是实拍视频合成,可以把背景当做HDR环境贴图,制作出匹配的光源与色彩



图12



02

红外线延时摄影



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红外延时拍摄,如图13。延时拍摄的画面与普通拍摄不同,为了让颜色更饱满,画面更丰富,在调色的基础上需要添加opticalflares光效,光效的颜色也要与外匹配。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的镜头也要保持亮度和颜色的统一。


图13

文稿内容“良渚博物院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刻符黑陶罐,罐身上刻有先民留下的12个神秘刻画符号”。如果不通过包装来展示,很难看清真实陶罐上的刻印;这个符号是5000千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最早的篆刻符号之一,在本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片尾内容升华的时候会重新讲到,因此通过包装手法把这些符号提取出来强化展示,如图14所示。


图14
在《西泠印社》最后一集《刀法》中,有许多讲到刀法和活法,精神与传承。图左文稿“刀法即活法,活法即道法”,图右文稿“每个刻画每个符号,都包含时光的分量与吸引的力量”,可以看出文稿偏总结性语句,很难找出绝对适合的镜头,利用星空素材进行包装,星空本身就带有神秘、时光的感觉,与篆刻、符合叠加,脱离刻板文字,更生动,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如图15所示。


图15


03

文字艺术设计



强化理论性文字内容包装设计。文稿内容“高式熊的第一刀由说文篆刻开始,《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眩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无私”。内容讲的是高式熊首次刻印刻的是《说文真本》,并用一首诗讲述了他不拘执不纠结的书风印风。但内容的局限性和诗词的难懂性很难通过实拍镜头表达。

右图镜头设计从说文真本实拍照片开始,
提取“说文真本”四个字作为强化,左边环绕不同篆书文字,右边是高式熊刻印手部特写。制作难度不大,但是巧妙的通过文字提取和水墨背景通用底结合在一起,如图16所示。


图16



结语



《西泠印社》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如国内首次红外线延时拍摄、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后人忆故人”镜像式影像体系等。这些尝试和视觉的包装设计一样,全都在为镜头内容服务。用真实的内容,制作精致的画面,让观众更好的欣赏和理解纪录片,呼唤最大情感共鸣,这就是纪录片包装的真正意义


END


【推荐阅读】

用色彩表达情绪—— 专访《刺杀小说家》调色师张亘

这些纪录片 总有一个会让你瞬间“破防”

24倍光学变焦、远程操控...... 国家大剧院节目录制“解锁”全新拍摄利器

视听盛宴丨Cinema EOS 与《物产中国》交融的“协奏曲”

挑战极寒天气、仅用88天拍完!揭秘《悬崖之上》制作幕后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