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语影史首个“类人生物”CG角色、“最贵角色资产” —— 赤发鬼·表情篇

MORE VFX 影视制作 2023-04-05

作者 | MORE VFX

订阅 | 010-86092062


说起今年春节档影片,真可谓是群星云集,王牌尽显。无论是催人泪下的《你好,李焕英》、续写侦探精彩的《唐人街探案3》,还是带给观众视觉新体验的《刺杀小说家》等,随意挑出一部都是能技惊四座的压轴热门。


其中,奇幻冒险电影《刺杀小说家》不仅在故事上有着新奇的设定,在呈现方式上,也给观众们“上了一课”!


是继《绣春刀》系列电影之后,MORE VFX 再度与路阳导演合作,并为该电影提供了大量的幕后视效制作。影片共计1843个视效镜头,其中有1563镜都是由MORE VFX所完成全片占比高达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幕后反派“赤发鬼”,更是华语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类人生物”CG角色


由MORE VFX耗时两年制作而成的幕后大BOSS“赤发鬼”,从毛发、表情、动作神态等等,统统做到了写实拟人化;今天,我们接着为大家带来了这个超高难度数字角色的幕后制作解析——赤发鬼·表情篇



「关于赤发鬼」


赤发鬼身高15米,与他的体型相比,人类是特别渺小的存在。受造型影响,赤发鬼身上的硬甲限制了他的表演,脸上一直戴着面具,额头上插了一把剑,针对这种体量差异,MORE VFX的艺术家们在动作设计和表现上做了很多测试,将角色的表演和造型进行充分匹配。



来自MORE VFX艺术家们的介绍---


part 1

 模型资产环节


赤发鬼的表情制作需要符合他本身的人物形象特点,为此我们做了许多表情上的设计,在三维表情制作时,我们制作了角色头骨,先通过复合表情做出符合角色形象的表情,待这些表情设计完成后,再将复合表情拆分成单元AU,结合面部肌肉解剖和角色形象特点进行融合,这样一步步过后才使得表情做得非常扎实,最后呈现出比较真实的效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难点,比如在做表情时,我们面部会产生挤压、拉伸、大小结构的细纹、皮下血管充血效果、还有皮肤在脸部骨骼上滑动的效果,以及脸上不同肌肉群的非线性运动等,这些都能让一个角色的性格更具说服力地呈现出来。


赤发鬼的额头中央插了一把剑,而且是直接插进头骨里的,当他皱眉或者抬眉的时候,两侧的肌肉可以正常运动,但被剑固定的区域在运动上会有局限,受运动范围和幅度幅度的局限,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情绪的传达。在做了一些尝试之后,我们都觉得效果不佳,于是推翻了最初的设定,又做了很多新的尝试,额肌、皱眉肌等所有肌肉群的运动方向和幅度,都准确模拟真实运动的规律,并且充分考虑了运动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有最后真实的效果。


part 2

绑定环节


由于项目前期就能预见我们在造型和表情单元制作中会经历多次测试,如何加速每次迭代就成了我们设计绑定系统的首要要求。为此我们决定分成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首先是服务于表情造型设计,在这个阶段面部造型、拓扑还不是太明确,需要快速做出几个表情,测试现有面部造型与拓扑。这个阶段的每次迭代造型跟拓扑改动都比较大,无法单纯用点序、UV、空间位置更新模型;因此,我们先按面部肌肉结构线搭建骨架,利用曲线控制骨骼的方式得到表情大型,尽量在模型上仅保留蒙皮节点。而每次模型迭代时,我们只需要调整曲线的位置,再重新蒙皮、传递权重,便能快速得到结果。


一旦确认了造型,那便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表情单元blend Shape制,在这个阶段模型大型态的改变或拓扑的改变都比较少,取而代之是blend Shape型态的改变,为了加速blend Shape的迭代,我们使用expression驱动,且开发了基于skin Cluster权重的自动拆分工具,每次拿到更新的blend Shape之后,就能快速拆分并套用到绑定上。


皱纹材质球


在CG制作中,有个问题困扰了所有的动画艺术家,那便是如何在动画环节看到渲染后的效果。而这个问题,在表情上又极为关键,因为表情的幅度、用力程度其实有很大的部分是透过脸上的皱纹、皮下血管充血变化、脸皮堆积情况所呈现的。如果把这些去掉,那灰模上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或是我们必须再增加相当可观的面数,才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便利用能在viewport显示diffuse map 、normal map变化的材质球,让动画师可以简单预览皱纹变化,同时再把表情驱动的属性带入渲染材质球,得到最终皱纹叠加融合效果,解决这个难题。


而针对脸上皱纹变化,我们使用了四种贴图实现效果,除了常规的diffuse map以外,还增加了皮下充血变化的 diffuse map 、呈现脸上细纹变化的normal map以及displacement map,再利用与表情单元关连的mask map驱动脸上不同部位的变化,从而实现贴图驱动的效果。




表情单元拆分与驱动


以往一个表情单元只会拆分脸部左右区域,或是左、中、右区域。在赤发鬼的制作中,每个表情单元,会按照脸上肌肉部位去细分成很多小的区域。比如在某一个表情中,我们会把眉毛拆分成前段、中段、后段,同时额头的区域、眼睛区域都会分成前、中、后三段。所以,我们会把脸部分成无数个小区域,因此可以在控制一个表情的时候,透过不同分区的速度差去实现运动的非线性。


此外,不同表情单元间会在融合的时候出现问题,比如将笑的表情单元和张嘴的表情单元迭加,时常会出现一些穿插或是blend Shape碰撞的问题。而因为我们把脸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分成很多小区域,所以可以用代码的方式,让这些区域在融合的时候计算出可控的数值,以此来解决70-80%的融合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在针对那个区域做一些修型矫正。




part 3

 动画环节


赤发鬼面部表情是动画部门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面部表情于CG角色来说无疑是最细腻且最难表达的一个领域。


技术层面:


遇到了诸多肌肉群的联动,和极为复杂的blend Shape 驱动。面部区分多个表情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复合的表现,同时又触发了多个其他单元的表情。需要极其严谨的逻辑和造型能力,以及人体结构解剖方面的知识,才能理清相互间的触发关系。


表演方面:


遇到的更多的则是艺术表达层面的难点;每一个动画艺术家相当于演员,为了避免每个艺术家对角色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演方向不统一的问题,我们模拟真实拍摄现场,优先将赤发鬼角色的人物性格、故事背景、剧本、台词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练习与测试。



赤发鬼半人半神,性格凶狠、残暴、奸诈还有些变态,影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用最温柔语气,微笑着说出最恐怖的话;这也是导演对我们反复交代的,一定要将赤发鬼的情感有层次、自然且矛盾地表达出来。



这个要求就像“五彩斑斓的黑”一样,听起来似乎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随着对角色的深入了解和学习,艺术家们逐渐理解了导演意图塑造一个有情感、有温度、区别于以往的CG角色,除了发狠、凹造型,没有细腻情感。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终于在银幕上展现了一个有多重人格、情感复杂、内心矛盾的人物形象。不仅角色情感真实、丰富、立体,还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值得庆祝的是,我们做到了!这个有史以来最贵的角色资产”在MORE VFX艺术家的努力下,诞生了!


关于MORE EDU


近年来,MORE VFX不断深耕于电影后期视效的制作与研发,也为许多优秀的国内外一线电影提供了后期服务;其中,包含开启了国产电影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优秀的国漫动画电影《哪吒》、动作武侠电影《绣春刀》系列等数十部口碑作品,并多次荣获金马奖、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及提名,成为国内一线电影视效制作公司。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影视行业后期视效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导演意识到后期视效制作的重要性,开始增加后期视效制作的投入,这也让后期行业对视效制作人才的需求也急速上升。





MORE VFX着眼于行业人才缺口这一因素,开始着重对视效技术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既是为了缓和行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中国电影视效行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于2019年创办了视效制作教育机构MORE EDU。


通过提炼MORE VFX的项目经验及专业技术,致力于培养符合电影后期视效制作需求的从业人员,为热爱视效的同学搭建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为行业培养和输出更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让更多同学全力以赴去完成自己的电影梦想!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年轻朋友能够加入视效制作行业,一起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助力!


END


【推荐阅读】

华语影史首个“类人生物”CG角色、“最贵角色资产” —— 赤发鬼的诞生

CG艺术的里程碑!最高奖金远超18万元!“奇点奖”正式启动

【New国际案例】DIT丹尼尔·科洛姆贝拉谈《他们:圣约》的工作流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幕后制作深度解析

三大部分构成《敢教日月换新天》整体视觉!这部大型文献专题片不简单!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