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视角”欣赏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入围作品

影视制作 2023-04-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焦DeepFocus Author 深焦DeepFocus

转自 | 深焦 DeepFocus

订阅 | 010-86092062




2021年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于7月5日公布了本届主竞赛入围片单,其中包括12部剧情长片、8部纪录片、和17部短片;同时划分了子单元“惊人首作”和“FIRSTFRAME第一帧”,前者关注创作者的首部作品,后者关注作品中的多元女性形象、鼓励女性主题影像创作。


接下来,本文将以第一视角带您走近这座位于西宁的电影世界。




在影展不及半程时,《病人十一区》《旷野歌声》《小人儿张》和《遥望繁星》四部纪录片作品,相继因为技术原因而选择撤片未能放映、或未能完成所有放映计划,让本届主竞赛片单里的纪录片骤降至4部。



所幸相比去年30%上座率带来的抢票困境,今年回归正常后,只要按时于每天晚上12点登录官网预约场次,除去只在小厅放映一场的《她房间里的云》,几乎不会遭遇抢票失败的情况。




纪录长片单元






本次纪录长片竞赛与FIRST影展类似,同样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在相对剧情长片本就数量略少的情况下,又相继经历了半数电影的撤片,让本单元的境况略有尴尬。但尽管如此,得以进行放映的六部影片(《病人十一区》《旷野歌声》未能进行放映)依旧显现出了在议题和视角上的较大区分度,也可以通过六部影片一窥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样态。


首先,孔维能导演的《不老》和李永超导演的《二〇二〇的一场雨》两部影片,都以家庭影像为起点,通过偏向个人化的创作期望对时代浪潮作出回答。



《不老》将摄影机对准了导演在农村生活的爷爷奶奶,而《二〇二〇的一场雨》则关注了导演兄弟阿典一家。后者虽说片名为“二〇二〇”,在影片中也的确谈及了新冠疫情对主人公的影响;但更多是通过这一改变许多人命运的一年作为引子和框架,串联起了导演在过去七八年间的家庭影像,探索时代如何对一个普通的家庭造成深远影响,也同时涉及到了屈公病、洪灾、玉石生意、中国投资等政治、经济、健康多面向的元素。


尽管影片在素材组织和筛选上稍有混乱,但那些生活的瞬间总是动人的:关照菜地的奶奶、互相戏水的孩子、吵架刮痧的夫妻——而他们的日子就像因为一场大雨、永远无法回归清爽的房间湿地一样,被时代淋得湿透。



其次,周浩导演的《孤注》和张杰导演的《小人儿张》都聚焦于一个或多个焦点人物,并专注于对社会边缘群体的记录和体察。


《孤注》关注了两名遭遇重大人生变故、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角色,而《小人儿张》则围绕一名患有成骨不全症的剪纸艺人,讲述他为了给患有同样病症的女儿治病而来到北京的故事。


其中,周浩导演的《孤注》十分具有特色。他不仅以不带丝毫俯视意味的悲悯心态,用平实的拍摄手法关注了两名敏感、脆弱、又遭遇不幸的角色,并同时希望通过走进院线、来唤起更多对边缘群体的关注。



而更宝贵的是,《孤注》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周浩导演的自省过程,而这一过程又被坦诚地记录在了影片当中。当观众目睹导演渐渐介入拍摄,不断反思拍摄伦理、道德、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关系(正如主角之一姚尚德对拍摄团队所说,“你们都不会是我的拯救者”),并坦言称“纪录片是有原罪的”。看到这样“为他人”的无私创作,仿佛也会让观者廉价地心安一分——电影,或许没那么“自私”。


最后,范俭导演的《两个星球》和韩萌导演的《遥望繁星》则关注了两个新千年来的大事件:前者聚焦于汶川地震后的两个创伤家庭,而后者跟随了廊坊市的环保局副局长,从中反映近年来环境、空气治理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遥望繁星》与同样入围本届纪录片单元周浩导演的前作《大同》有着极为相似的特殊性:两位导演都曾经有着摄影记者的身份;两部影片都进行了对一名官员在多年间的全方位(个人/家庭/工作)拍摄,都徘徊在“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边缘,也都包含有拍摄对象坦诚的自述。


因此,《遥望繁星》通过精湛的素材组织,不仅记录了环保治理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个人健康层面的勾连,成功反映出议题的复杂度,也抓住了某些处于幽默、讽刺与辛酸间的有趣场景,产生了值得咀嚼的多义性。




剧情长片单元






相对纪录长片,本届的13部剧情长片(包括开幕片《野蛮人入侵》)呈现出了更多元化的样态:题材上从乡土乡愁到中产解析,形式上既有传统叙事也有实验探索,从内容到结构都体现出了创作与策展的全面性。


但影片质量也的确因此参差不一,同时也产生了几部在口碑与评论上两极分化严重、带来重大讨论的影片。


在本次剧情长片单元中,有两部非常明确的乡土题材影片,分别是荀伟平导演的《水草长生》和李崧鸣导演的《故乡异客》。



有趣的是,两部影片虽说都着眼于乡土、乡愁等话题,但却体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前者聚焦于一名留守儿童在11年间的成长,塑造了一个“走不出去”的少年形象。


而后者则与之相反,通过与《水草长生》相似的两段式结构,并置了大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并落脚在对故乡的追思以及它带来的治愈。两部影片形成的有趣勾连还不止于此。


《水草长生》的创作者为了让角色更加真实,戏外的拍摄也同时跨域了11年的时间等待演员成长,而作为观众也可以由此看到导演在十年间技法的变化与成熟。



而《故乡异客》作为剧情片,也有着相当大的与现实的勾连:不仅它的故事有一定的导演自传成分,于我而言影片最成功的部分在于外婆自然的演绎、以及它与其他角色真诚的互动——而戏里兴贵的外婆,同时也是戏外导演的外婆。


当看到在片尾的演职员表里,外婆被方框圈了出来,不能看到影片的成型、入围、以及场内的掌声,还是令人潸然泪下的。



实验短片单元






每年FIRST影展都会涌现出一批期望在形式上探索边界,质询“何为电影?为何要拍电影?”的实验作品。


在本届的官方入围片单中,超凡导演的《一个人的葬礼》、陈翠梅导演的《野蛮人入侵》、和张忠臣导演的《最后的告别》都进行了类似的尝试。


《一个人的葬礼》截止到撰稿截止,仍维持在“观众选择荣誉”榜单的最后一位。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超凡导演在拍摄手法上的极致实验性,从而让观者很难跟上创作的影像。



影片是一部无对白、黑白色调的独角戏;不仅如此,摄影师模拟了主人公的小狗的视点,于是观众长时间会跟随一个较低视角拍摄的长镜头穿梭在草丛之间,在生理上带来一定的不适体验。


而在高度实验的手法之下,讲述的又是一个非常古典的故事:孤独的儿子为去世的父亲操办葬礼的过程。几项条件加在一起,令《一个人的葬礼》无疑成为了本届影展中实验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缘起来自于超凡导演在2017年,入选由贝拉·塔尔领衔的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训练营。


相对来说,陈翠梅导演的开幕片《野蛮人入侵》,则是观众主观上在实验性探索里更喜爱的作品。


影片用一个并不新鲜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概念,通过讲述一名为准备动作片拍摄习武的女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逐渐走进了戏中角色的故事,来勾勒表演与现实的模糊边界。



这一“元电影”的点子与《合法副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相对于阿巴斯精雕细琢的层层论证和推演,陈翠梅则是在“元电影”的幌子下,用三段作为演员、角色、和自己的“演绎”,来进行自我认同的私人探讨。


观众不仅可以沉迷于后半段对动作/间谍类型元素的解构和重构,同时也可以从无数细节中寻得创作者在面对自己人生的质询:在“野蛮人/婴孩”的入侵之后,要如何重拾自己的身体?拍摄电影究竟是为了什么?电影与生活又有着何种迷人的勾连与区隔?


陈翠梅以轻盈的姿态,在影片中抛出了这些问题:至于回答,或许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拍摄影片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可能的答案,而每位观众在结束放映后,也会于电影形成自我的解读。



类型片单元






不能忽视的是,FIRST影展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值得关注的类型片,本届也不例外。


王晓丰导演的《老郑飞到天上去了》、蒋佳辰导演的《没问题》、和吴瑕导演的《裙子剪刀布》,都对经典类型元素进行了化用,并将其融合到作者表达之中。


同时,这三部影片也因为其类型元素,在本届影展中均形成了较为两级的口碑划分,引起了颇为热烈的讨论。


《老郑飞到天上去了》和《没问题》都有着较为突出的喜剧元素,前者聚焦于张颂文饰演的中年男人“老郑”,一事无成的他在机缘巧合之际因为恶搞短视频,发现了自我的存在价值;



而后者的重点也落在梁龙饰演的中年男人“老左”,他为了让女儿“回归正业”四处托人求助所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


《老郑飞到天上去了》意在喜剧的框架下讨论中年人的存在危机,而《没问题》则借用了“逐渐走向失控的小人物喜剧”经典模式,以温和的批判态度,反映了东北人情社会背后的荒诞、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代际矛盾。



张颂文与梁龙在两部影片中,都贡献了沉稳、一以贯之的同时又颇具层次感的表演,也是本次影展最佳男主角的竞选热门。


吴瑕导演的《裙子剪刀布》与前两者类似,也有着喜剧的类型元素,但更多的是从女主角“许毛毛”的儿童视角出发,在面粉厂的小镇环境下讲述了一个穿衣自由、审美自由的故事。



影片轻巧明快,有着清晰的人物和故事线索,但因为过分简化议题,不免有一些直接和单薄。但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电影,男女主角终于穿上自己想要的裙子站在裁缝铺里,那一瞬间流露出的纯真和自由,还是足矣打动人的。



叙事电影单元






最后,本届影展依然有着多部较为传统的叙事型电影,它们通过关注人物塑造、故事发展,来让观众与角色形成共情,从而带来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题材上,它们也体现出了关注的复杂度与多向度:从中产阶级的家庭叙事、到底层流浪者的群像描绘;从一位女性个体人生史诗,到三代女性角色共通的悠然故事。它们分别是,李骏硕导演的《浊水漂流》、高启盛导演的《一江春水》、王曦德导演的《山河小叙》、和闫冰导演的《雨打芭蕉》。


《浊水漂流》和《山河小叙》都是本届叙事长片中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前者通过无数微小的细节、动作、和对角色的日常展现,勾勒了一个香港街友(流浪者)群像,以此谱写了一曲动情却决绝的边缘人悲歌。



同时,创作者也毫不避讳悲剧背后的复杂肌理(毒瘾、害怕孤独…),并以此迸发出强大却沉静的情感力量:当观众彻底走进他们的人生后,一把大火烧掉了最后残存的希望。


不得不提及的是吴镇宇完美的演绎:他几乎在全片中都没有直视镜头,仅用半睁半闭的疲惫双眼和四处躲闪的目光就让悲剧性呼之欲出。


截然不同的是,《山河小叙》则以恬淡的叙事节奏来打动观众,缓缓书写一个三代女性与伤痛和解、互相搀扶前行的故事。



影片剧作工整而细腻,没有大开大合的戏剧性(就像清爽舒适的黑白色调和打光),只是在细节中编织人物发展:两次洗碗的背影、两次经过的敲鼓小孩、两次遇见小女孩…“山河”只在接近尾声时才悄然出现,而最后人物关系又都化归到无言的拥抱;收尾在一个与故事呼应的片场演绎,虽说有些刻意但依旧无比动人。


那些在无数次“嗯”、“好”里流淌的温和力量感,就如同这个细水长流的故事氛围,在无意识中浸润了观众的心灵。


相比之下,《一江春水》和《雨打芭蕉》或许没有上述两部影片圆润成熟,但依旧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一江春水》与《山河小叙》类似,作为“FIRSTFRAME第一帧”单元下的作品,都聚焦于多元化的女性角色和她们独自的艰辛故事。


影片有着一个极为耀眼的优点:中段“姐弟”相处的部分超级接地气,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语气的转变和眼神的游离都有着无可比拟的真实/生活感,从而让观众可以毫无障碍的代入角色、并由此为结尾的反转蓄力。


而《雨打芭蕉》则聚焦于了国内的中产家庭,以温和的态度书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地鸡毛的琐事、和难以掩盖的矛盾情绪。




动画短片单元






总体水准及格偏上,稳健但未超脱想象的剧情长片单元不同,本次影展的短评竞赛单元可谓惊喜连连。


动画也成为了本次短片竞赛单元中最为耀眼的类型。苏夏导演的《黄金吃人啦》、陈莲华导演的《白露》、王家琪导演的《龙头树》、蔡源青导演的《木官木才》、杨成桦导演的《自恶》、马维佳导演的《河岸》,多部动画短片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突破边界的尝试,在内容上也勇敢地涉及了无数鲜有人在动画中探讨的议题。



《黄金吃人啦》使用文人画卷作转场、以皮影戏为灵感进行人物塑造、再搭配了传统戏曲配乐,在形式上极具中国古典风味。


而同样是使用传统元素,《白露》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以黑白作配色、窗花剪纸为灵感,以月亮盈亏的同时翻转轮回场景和故事,进行了极为有趣的美学探索。


相比之下,后四部作品在内容则更加突出,有着各自探讨的独特话题。《龙头树》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有关“神”的符号性与弑神的尝试;



《木官木才》和《自恶》都以鲜明的视觉元素作基础,成功对两种特殊人群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外化(前者着眼于住在狭小空间内的“笼民”,而后者关注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并都落点在极具人文关怀的视点之上;而《河岸》则从南方水乡的环境出发,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探讨。




纪录短片单元






在动画之外,另一类型在短片单元也大放光彩:纪录片。杨潇导演的《欢墟》乍看之下是一部“民族志”,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一种处于消亡的民俗文化:“歌墟”仿佛既有着打油诗的民间性,却又有着文学意义上的“唱和”之感,而这一切甚至还是随性发生、且是几乎所有族人都共同掌握的。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用极强的设计感和调度让影片超越了简单的素材堆叠,恰时出现却不打乱氛围的手法(如声音的前置、景别的变化、固定镜头与摇镜的结合…)让短片的思索和回味更深一层——这也模糊了它本身作为“纪录片”的属性,极强的搬演性甚至可以说对类型的边界进行了有趣的探讨。


最后,是两部作品同样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依旧是较为传统的叙事模式:艾买提·麦麦提导演的《手风琴》和赵丹阳导演的《最后一天》。


前者围绕手风琴讲述了一个轻巧而可爱的诙谐小故事,令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藏在固定镜头和适时插入的摇镜之中,而最后又落在两个角色之间涌动的情愫、同时也不忘暗戳戳的嘲讽。



后者则聚焦于留学生群体,不仅于我在理性上成熟工整:一个狭小空间的调度、几次突发事件的剧作,编排合理、冲突集中(甚至在短时间内写出了颇有力度的反转),镜头离角色始终处于一种略有侵犯性的近距离,让情感上的共鸣和微微的刺痛感传达地更彻底。


当短片水准普遍高过长片时,我们或许应该回过头来反思:对长片创作的执念是否影响到了创作者判断的客观性?我们又为何要执着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进行一次完美的推演、完成一个圆满的纪录呢?


或许用更短的影像时间去抓住状态、描绘人物、调动情绪,依旧可以带来与长片等价的共鸣与震撼。


END


【推荐阅读】

200多个人物、2343个镜头……《白蛇2:青蛇劫起》幕后大揭秘

硬核干货!DaVinci Resolve 4K超高清项目设置全攻略

视角独特、快速剪辑、信息爆炸传递......这才是Vlog该有的镜头语言

9辆超高清转播车出征东京,中国转播报道团队 yyds!

第一届“云上奥运”!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