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岁!这位母亲捐髓救女儿

刘越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2023-10-09


“快出院了,离可以吃热干面的日子不远了!”3月22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病房,经历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赵女士(化姓)得知自己本周就能出院,开心不已。一旁的家人和医护人员也由衷为她高兴。


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程辉查看患者恢复情况。通讯员代雨朦 摄


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易雪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该院接受移植的患者中,赵女士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打破了医院供者最高年龄纪录。而这位“超龄”的供者,正是赵女士的母亲。这位60岁的老人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延续了女儿生命的火种。


01

女儿确诊恶性血液病

60岁母亲挺身而出


去年年底,因出现贫血反应、全身乏力,赵女士就近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做了一次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赵女士的血红蛋白仅45g/L,接诊的易雪医生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打电话建议其来院治疗。第二天,赵女士再次来院,完善了骨髓穿刺、抽血、CT检查。一系列检查下来,赵女士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骨髓造血衰竭、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等为特征,常规化疗难以治愈,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唯一有望治愈该疾病的手段。

赵女士是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在中华骨髓库中也没有成功的配型。女儿年仅7岁,体重不足30公斤,达不到捐献的最低体重标准。父亲不久前刚动了一场大手术,身体条件也不适宜捐献,其他亲属中也没有配型成功者。这种情况下,只剩下母亲可以作为半相合移植的供者了。

“我是妈妈,救女儿当然没有二话!”心疼病榻上的女儿,赵妈妈的捐髓决定果敢而坚定。

02

为采集到合格的干细胞

妈妈循环血量近2万毫升


赵妈妈是唯一与女儿配型成功的人,却不是最佳人选。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最佳年龄是18-55岁,因为年轻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代谢比较旺盛,对接受配型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能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能较快恢复过来。而超龄供者在动员过程中刺激到体内的血管、器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血液内科主任程辉表示,选择赵妈妈捐献实属迫不得已的选择,整个治疗过程难度高、风险也大。但赵妈妈明确表示,为了女儿,她愿意拼尽全力。

与年轻人相比,60岁的赵妈妈造血功能已有所衰退,其血液内有效的造血干细胞偏少,要想捕捉到足量、有效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就比常人更长。第一次采集时长4小时左右,中途出现了手麻、抽搐等低钙反应。“越到后面越吃力,我告诉自己忍一下,再忍一下,让女儿的植入更顺利!”赵妈妈回忆道。

由于第一次的采集质量不理想,第二天又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二次采集。两次采集血液体外循环70次,比常人多出一倍。循环血量近2万毫升,几乎相当于全身血液体外循环了4遍,最终成功采集出38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

7个多小时的采集时间里,血液在反复地循环,赵妈妈在心里反复祈祷:“一定要顺利接受移植,不要有排异反应,快快好起来回家吧……”

03

创造新生!

身边的温暖给予她抗争的力量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母亲的造血干细胞在赵女士体内第13天就顺利植活,比预估时间提前了近一周。随后一系列的检查提示赵女士的病情缓解,说明母亲的造血干细胞在赵女士体内“生根发芽”了!

赵女士坦言,待在移植仓的那段日子是她生病以来最孤独的时光。但一想到温暖、给力的家人,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堂哥听说自己有配型成功的可能,不带一丝犹豫地奔向医院;春节前后用血紧张,老公一声不吭地在外献了400毫升血液参与互助献血;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公婆主动前来帮忙带小孩;女儿也常常来到移植仓的“探视走廊”,隔窗鼓励妈妈“头发长起来就能回家了”……

详细问诊、仔细进行体格检查、认真查阅病史资料……医院也为赵女士多次发起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坚强又幸运的赵女士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赵女士激动地说:“是家人和医护为我带来了新生!”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刘越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 编辑:高阳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加入37度健康部落我们为您提供一站式健康咨询服务

公益导诊热线

4001000196(工作日9:00-17:30)医护入驻申请渠道吴老师:18907114338往期回顾


结婚一年没怀孕?从这4个方面找原因→

12岁男孩半年崴脚五六次,骨折了!这事很多人都做错了

大热!不少人想做这种手术,医生有话说……别不当回事!这样睡觉,可能是病了……

3人发病1人死亡!紧急提醒:有剧毒!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37度里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