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直“陪跑”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没有风驰电掣的救护车呼啸

没有手术台边的惊心动魄

没有ICU里扣人心弦的滴答声

有这么一群特殊的护理人

她们持续陪伴

随时化身温暖的“话疗师”

陪跑患者通往健康的“马拉松”


武汉市第一医院

康复医学科护理团队

用专业与温暖,陪伴患者走过康复之路


康复医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病种复杂多样,住院患者多为中风偏瘫、外伤导致行动不便的失能或半失能人士。由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非常显著的进步,患者很容易沮丧、失去信心。这给康复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护理团队。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李艳芳告诉记者,从健康教育到康复训练,从床位的舒适到病房环境的管理,从关注病情到关注病人及病人家属,康复护理团队的每个人都将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最温暖医院”的服务与关爱。


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率先在省内成立高依赖康复病房。高依赖康复病房的护士们不仅有从事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还要具备康复专科护士的专业经验。她们在为患者提供24小时密切医疗监测和护理的同时,开展早期积极床旁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康复预后。


为了让康复护理更有温度,护理团队寓教于乐,将康复训练融入游戏中;设立食品制作处,提供专科指导,改变食物形态,为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提供保障;为失语、构音障碍、聋哑患者制作沟通卡片,学习简单常用的手语沟通;成立“彩虹伞”志愿服务队,遍及武汉三镇,上门评估康复患者的出行环境、居家康复环境等,“一管到家”,让出院患者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保证更好的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需要专业,更需要温暖。”李艳芳表示,她们全体康复护理人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康复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蔡甸区人民医院

熊怡

永不停“析”,寸步不离陪跑血透“马拉松”


降低流量,回血,分离管路,拔针,按压止血,绑压力带……一系列帮患者下透析机的动作,十分熟稔。4月16日,蔡甸区人民医院的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里,护士长熊怡像过去23年一样,耐心细致,还不忘叮嘱患者,压力绑带半个小时后就慢慢松一次。


熊怡为透析患者下机。


“要不是你,我老伴早就不在了。”这是家住蔡甸街上的张爷爷每次见到熊怡都要说的话。那天晚上8时左右,下班回家的她刚洗完澡,突然接到科室打来的电话。一位杨奶奶在家突发心衰,被紧急送往医院,需要立刻透析。但由于情况复杂,值班护士连续两次穿刺都没成功,只好向她求援。住在医院隔壁的熊怡,二话没说,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往楼下跑。

当她赶到科室时,杨奶奶已经喘不上气,浑身大汗淋漓,神志模糊。熊怡见状,立马戴上手套给病人穿刺,一次成功!看到患者动脉管里的血液成功流进透析机,熊怡提起的心还没有放下,而是搬了个板凳,坐在杨奶奶床边,轻轻地捏着她穿刺的手,慢慢地给她擦去额头和手上的汗水,眼睛不时瞟向透析机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在病床旁守护一个多小时,直到杨奶奶的生命体征平稳。

“只要患者的血一分钟没回到体内,我的心就一分钟不能放下。”2022年,熊怡带领的护理团队负责的尿毒症患者一度超过300人。尽管从早上7时开始忙碌,她们常常也是深夜才能下班。作为护士长的熊怡,她总是坚持最后一个走。

几乎从患者第一天透析开始,熊怡就要持续不断地守候,陪伴着患者开始血透人生的“马拉松”。不少患者直言,跟熊怡待的时间比子女还长。

“‘有事就找护士长!’这是患者给予我的最大信任,更是我一直守护透析患者‘生命线’的动力。”自2012年医院成立血透室伊始,熊怡担任科室的护理团队负责人已经11年,唯一不变的,是她每日清晨就开始忙碌的身影,勤恳地坚守。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刘越 实习生:徐港洲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 编辑:高阳

【入群方式】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扫码添加37度健康小助手

我们为您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

公益导诊热线

4001000196(工作日9:00-17:30)
医护入驻请添加微信:jkbl-37du备注“医护”

往期回顾


23天婴儿在医院洗澡后肠坏死进ICU?当地卫健委介入

一顿烧烤后,女子全身似遭“鞭打”!医生破了案

“五一”出行,3件小事可能让你抓狂!办法来了,超管用→大熊猫“小丫”因尿毒症去世?官方回应→消失9个月,知名女作家自曝患癌!这些症状千万警惕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37度里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