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吃!它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钉螺长什么样子?

防治血吸虫病为什么要灭钉螺?

8月12日

20多名“生命科学小记者”

走进武汉市疾控中心

在血吸虫病与地方病防制所专家带领下

学知识、查钉螺、做实验

了解血吸虫病的感染过程

并在楚才评委老师指导下

写作科学小品文



据了解,当天是“生命科学小记者”训练营今夏最后一场活动。第二届“生命科学小记者”训练营由武汉市疾控中心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长江日报健康传播中心、楚才少年研学中心承办,并得到市卫健委、市爱卫办的大力支持。




上一堂生动的科学课

认识血吸虫病与钉螺的关系


“大家觉得他在干什么?”活动一开始,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陈嫚老师通过展示一组照片,还原疾控人员一线工作场景,其中一张工作人员穿着胶靴,在湖边打捞物品的照片,引起小记者们的注意。


疾控专家为孩子们上课。

“捕鱼”“打捞水面漂浮物”……听完小记者们的发言,陈嫚老师揭开谜底——这是我们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者,在汛期受灾严重的地区开展危险水域的水体感染性监测。

当天,“生命科学小记者”训练营的活动主题,恰好与血吸虫病防治相关。在小朋友们对疾控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后,市疾控中心血吸虫病与地方病防制所专家刘聪带领大家开启探索之旅。

“有人见过钉螺吗?”针对刘聪的提问,一位小记者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我吃过辣炒钉螺”。

“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田螺可以吃,钉螺不能吃。”刘聪介绍,辣炒钉螺、酱爆钉螺吃的不是钉螺,只是因为螺蛳壳呈锥形,被误称为钉螺而已。

“说到钉螺,就不得不说血吸虫病。”刘聪介绍,血吸虫病曾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的地方病。人患血吸虫病后身体消瘦、四肢乏力,严重者肚大如鼓,影响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说的就是血吸虫病造成的悲惨景象。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释放尾蚴到水里即为疫水,人和哺乳动物接触疫水而感染,因此查螺、灭螺是血防工作的重要部分。



模拟“有螺区域”

体验查螺灭螺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操作环节,刘聪首先为大家展示查螺灭螺的“装备”,只见他拿出一根长一米多的竹杖,让小记者们猜用途。

“我知道,这是打狗棒!”听到小记者们的答案,刘聪笑着说,这叫驱蛇杖,由于钉螺多分布在河、塘、田、滩等草木茂盛地带,这里往往也是蛇虫鼠蚁出没的地带,携带一根竹杖可以“打草惊蛇”,起到防身作用。


疾控专家展示钉螺标本。


展示过驱蛇杖、防晒帽、反光马甲、橡胶手套等装备,刘聪取出一盒经过灭活处理的钉螺给大家看,只见透明盒子里,一粒粒钉螺如一粒粒黑米。没想到对人类造成如此巨大危害的,竟是这么微小的生物,孩子们惊讶不已。


模拟现场查找钉螺。

在小记者们穿戴好装备后,疾控专家带大家体验实地查螺——在市疾控中心绿化带,疾控专家提前模拟出一块有螺区域,约三四平方米的草丛中,密布着一百多枚灭活的钉螺标本。


米粒大小的钉螺。


尽管模拟区域钉螺“密度”很高,但因为它体积太小,颜色又与土壤接近,十多分钟下来,小记者们汗流浃背,却依然一无所获。刘聪循循善诱:“试想一下,一粒黑米掉进草丛是什么样的情景,可能钉螺就在你眼皮子底下,只是你很难一眼辨认出来。”


成功找到米粒大的钉螺。


“找到了!找到了!”在专家提醒下,小记者们沉住气仔细观察,终于有几位“眼尖”的小朋友成功找到钉螺。


专家讲解怎样进行实验室监测。


“太难了!就像大海捞针。”截至现场体验环节结束,20多名小记者们共找到9枚钉螺,深深体会到血防工作者的不易。


在显微镜下观察钉螺。



听楚才专家讲解

怎样做到“下笔如有神”


“科普文章应具备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当天,担任写作指导老师的是资深媒体人、作家、楚才作文竞赛委员会评审总监向必颖。他介绍,写作科普文章是为了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这些科学知识。


楚才评委指导作文写作。

他指出,大家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市疾控中心,聆听疾控专家讲课、实地查找钉螺、在解剖镜下观察钉螺,这就是一个深入采访的过程。只有观察足够仔细,采访足够深入,才能充分掌握科学知识,在写作科普文章时“下笔如有神”。

当天的写作采取开放式命题,小朋友们可以选择写《坏蛋钉螺》《一只钉螺的自述/坦白/交待》《我叫血吸虫》《住在钉螺里的“吸血鬼”》等等,也可以自由命题。


认真听讲。

向必颖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快速回顾“血吸虫生活史”——虫卵随着血吸虫病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钻进钉螺后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短短几秒便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完成感染过程。

“写钉螺,重在说明它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写血吸虫,也要交代清楚它完整的一生。”向必颖提醒写作要点:在表达方式上,应以说明为主,兼有记叙和描写,少量抒情;在说明方法上,可综合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在修辞手法上,可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写作科普文章。

在老师的指点下,小记者们写作渐入佳境,阶梯教室响起一片认真书写的沙沙声。活动结束后,向必颖老师将在对每一篇作文进行点评基础上,从中推荐若干佳作分享给大家。


优秀作品展示


一只钉螺的自述

作者:杨棋涵



血吸虫的自述

作者:卢红宇



寻找钉螺

作者:李昊轩


血吸虫的旅行

作者:尹维桢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黄远霞 李毅琳 摄影:柯志刚 摄像:何岸 视频制作:杨娟娟 编辑:高阳

【入群方式】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扫码添加37度健康小助手我们为您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

公益导诊热线

4001000196(工作日9:00-17:30)

医护入驻请添加微信:jkbl-37du

备注“医护”


往期回顾


张学友突然跌倒!

手指长这样,可能是肺癌信号?

瞬间被整个撕脱!女子在游乐场发生意外,网友:想想都痛……

这样喝水可能致命,女子因此住进ICU

新冠新毒株出现!“三阳”要来了?最新研判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37度里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